想要把自己的公司带往何处,或者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就是说,你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这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盛和塾
你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这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想要把自己的公司带往何处,或者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就是说,你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这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想爬更高的山,或者说,想要办更高水平的公司,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那么,你的“思维方式”也必须是高水准的。设定的目标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
我常对员工们强调要严肃认真,要克己奉公,可有人心生抵触,认为思想哲学不能强加于人。
这时候,如果我这么说:“因为我要爬这样的山,所以需要这样的装备,就是说,需要这样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只想马马虎虎、轻松随意地度过你的人生,那也行。可我们的公司需要这样的思想哲学,因为我们期望攀登这样的高山。”我想这样说服员工,他们就能明白。
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可以扭转人生
从鹿儿岛大学毕业到找到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倒霉蛋”。找工作的时候,面试了很多家企业,但没有一家录用我。
没有办法,只能来到京都,就职于一家名为松风工业的公司。但去了才知道,这是一家非常糟糕的公司。
不仅业绩很差,还连年亏损;不仅发不了奖金,就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到了发工资的那一天,公司会说:“麻烦再等几天。”
虽说已经进入了这家公司,被分配到了研究岗位,但心里还是很不甘心,想着“这种糟糕的公司,还是赶紧辞职吧”。
但即使辞职也无处可去,因为这家公司也是好不容易才进来的。所以当时的我已经进退维谷,只是嘴上还在逞强。
最后,就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了公司。到了这般田地,我只有重新振作精神,认真地投入公司的研发工作中了。
“真要投入研发工作的话,那就干脆转变心态,放下抱怨牢骚,积极乐观地干吧。”从那个时候起,我整个人都一下子变了。
当时的工资只有9000日元,其中2000日元寄给母亲,我从剩下的工资中拿出2000日元作为交际费,招待自己的部下。
虽然我自己也刚大学毕业两年左右,但偶尔还是带着实验室的徒弟和部下出去吃饭喝酒。
说是吃饭喝酒,但也就是吃些素乌冬面,喝点烧酒而已,不过这些也要花费2000日元左右。
我自己做饭,省吃俭用,靠着最后剩下的约5000日元度日。
自从决心积极面对人生以来,在从事艰苦研究的过程中,我开始逐渐意识到:所谓人生,可能是由这样的一个方程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决定的。
从那个时候起,我的命运开始出现180度大转弯。
因为我意识到,人生重要的是要让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始终保持美好、积极、正向、健全、健康的好状态。
让人惊奇的是,一旦这么去做了,命运这个东西就开始发生变化。就像安冈正笃先生所讲的,这就是“立命”。
也就是说,
人一旦立了命,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以怎样的方式面对逆境,将极大地改变一个人此后的命运
松下电器产业(现Panasonic)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由于幼时家道中落,小学就不得不退学去做学徒,没能受到足够的教育。
在这种非常困难的逆境中,他遭遇了种种苦难。但他从不愤世嫉俗,从不自哀自怜,而是积极乐观、拼命为雇主服务,虽然年少,却顽强努力,尽其所能地让雇主更满意。
有时候,客人会使唤他:“给我买包烟来!”松下会爽快地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街角的烟店为客人买来香烟。
他就是这样一个朴实、乐观,不因自己的不幸境遇而垂头丧气的少年。就是这个少年,后来成就了“松下帝国”的伟业。
和他一样身处困境的孩子应该还有很多,因为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年幼的孩子,所以性格会变得扭曲偏执。
别的孩子都能去上学,都能吃到好吃的饭菜,都能穿着好看的衣服,这样的对比,恐怕会扭曲孩子的心灵,会让他们心生怨恨和痛苦吧。
其他少年中,怀着这种怨恨、痛苦和扭曲心态的,后来没人获得的成功。
但是松下幸之助和他们不一样,尽管遭遇那样的不幸,他却朴实真挚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和境遇。
虽然我不清楚松下先生有没有感谢这种境遇,但至少,他并没有嫉妒怨恨,而是以朴实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拼命努力,一边忍耐一边努力,终于获得了大成就。
从松下先生的人生中我们可以知道,以怎样的方式面对逆境,将极大地改变一个人此后的命运。
另外,
不管遇到怎样的幸运,如果应对方式不得当,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
那么,当我们遭逢不幸,或是邂逅幸运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像释迦牟尼那样历经艰苦的修行、最后大彻大悟的人,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做不到的,不仅做不到,而且往往还会做出完全相反的事情。
所以,我们至少要以理性去做出正确的应对。如果当事人进行过卓越的修行,那么不用问就知道,遭逢不幸时自然能顺利渡过。
但那些人都是修行之人、开悟之人,我们这些凡人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我们需要用理性去构建自己正确的心态。
中坚企业也好,中小企业也好,小微企业也好,其中总有一些经营者只要稍稍有些成功,就骄傲自大,甚至还有人因此沉溺于吃喝玩乐而把公司搞垮的。
不仅仅是工作,我们人生中遭遇的各种事情,不问大小,都会因为我们应对态度的不同,导致此后的人生完全不同。
曾有过这样的案例:一家中小企业获得了对其来说很大的成功,经营者因此沉醉于眼前的成功,忘乎所以骄傲自大,进而生活紊乱,最终导致企业濒临破产。
这个时候,经营者对之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实在是太糟糕了。”并着手重建,现在又成为一家优秀企业。
作为经营者,要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成为一名卓越的经营者
在那些我们觉得“真了不起、真伟大”的人中,有的人会随着年龄的老去,变回凡夫俗子。
随着企业经营者人格的下降,其所在的企业也会随之没落,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这些人虽然在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全盛期,拥有过杰出的思维方式,拥有过强烈的愿望,企业也因此繁荣发展。但随着年龄的老去,其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这是没有经常摄取能量和营养的缘故。这个营养指的是心灵的营养,也就是“反省”这种营养。
因为没有摄取营养,所以心灵逐渐衰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宗教界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些曾经优秀的大僧正或法师,年轻时努力修行,获得了卓越的见识,但随着年龄的老去,却逐渐不再拥有这样的人格。
他们确实经历了非同一般的修行,甚至达到过开悟的境地,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心性,塑造了人格。
但是,
要维持这种心性和人格,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反复修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这就是人的本性。
比如,内心要有这样的想法:“之前也从稻盛先生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话,现在又听了一次,还是深有感悟,非常认同。”
“想将上次听到的话付诸行动,但每天的行为却都是与之正相反的行为,这次又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觉得自己还是不对,从现在起就要改正。”如果能这么去想就好了。
实际上,
心灵的问题需要反复再反复地反省,不厌其烦地不断聆听相同的内容,不断进行修正。
作为经营者,要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成为一名卓越的经营者。
因为这不仅对自己来说,而且对自己周围的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怀抱这种思维方式才能充实美好地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