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美团社保计划或惠及超百万名骑手 ·  昨天  
华尔街见闻  ·  梁文锋亲自参与,DeepSeek发重磅论文 ·  昨天  
第一财经  ·  DeepSeek发布最新技术论文!梁文锋挂名共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陈继勇: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12-10 17:53

正文

本文作者陈继勇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文章认为巨大的货物贸易差额并非中美贸易战的起因,一方面,美中货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华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控制,并非是中国“奖出限入”的经贸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原产地原则和其它统计方法上的重大缺陷造成了美中货物贸易逆差虚高,它并不能真实反映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收支。纵观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贸易战的历史大背景,这次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作为老牌守成帝国的美国与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之间的全球战略竞争在经贸领域的反映,其具有结构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非是减少美中货物贸易逆差所能解决的。为此,必须科学分析中美贸易战的本质,保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有战略的定力,沉着应对中美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自1979年中美建交和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但也摩擦不断,尤其是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以美中货物贸易巨额逆差为由,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行动,挑起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战背后,绝不仅仅是两国经济利益的冲突,而是中国模式与华盛顿模式的对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将有助于更好了解这场中美贸易战的背景、起因、实质。

一、中美贸易战的历史背景

从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视角来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并演变为贸易战,它反映了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帝国主义美国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迅速崛起的防范和压制。美国GDP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先后超过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20世纪前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战败,在美英的倡导下组建了两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后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美国才最终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规则制定的世界第一强国,但在此之前其却潜伏了半个世纪之久。在1945年至1991年美苏冷战期间,社会主义苏联成为世界第二,苏联以经互会和华约为依托,客观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美苏之间的霸权争夺从古巴导弹危机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以苏联解体、苏共丢失政权而告终。苏联解体后,世界第三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早在1985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兑美元急剧升值,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至今未能翻身。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日益扩大。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名义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必然会引起当今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高度警觉。为了维护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美国采取行动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就不足为怪了。

二、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美国以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由挑起的贸易摩擦和开打的贸易战,可能会使一些人得出货物贸易巨大差额是中美贸易战的起因的结论。但研究表明,货物贸易巨大差额不是中美贸易战的起因。美国以对华货物贸易巨额逆差为由发动贸易战,其根本原因是世界霸主老牌帝国主义美国对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持有戒心,并对中国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战略压制。尽管中国同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是新阶段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的必要调整,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收支失衡具有结构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短期内是不可能轻易解决的。

作者认为美国对华货物贸易巨额逆差主要原因如下:(1)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加大了美中货物贸易逆差;(2)用原产地原则的统计方法和转口贸易高估了美中货物贸易逆差;(3)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贸易转移效应扩大了美中货物贸易逆差;(4)不考虑中美服务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夸大了美中货物贸易逆差。

现有研究表明,评价中美贸易平衡关系,应综合考虑中美两国的货物贸易平衡、服务贸易平衡以及经济合作平衡,不仅要考虑贸易和投资的流量平衡,还要考虑贸易和投资的盈利平衡。随着分解贸易增加值的方法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评价法,该方法能够从中美实际获得的贸易增加值出发,准确地评估中美贸易的利益分配关系,是评价中美贸易关系更为科学的核算方法。

三、中美贸易战的本质

从历史上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与博弈来看,今日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作为老牌守成帝国的美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之间的全球战略竞争;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是中国模式与华盛顿模式之争,重点在于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和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权。美国围堵中国,扼制中国的崛起,意在继续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防止中国对美国霸权的染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在挑起贸易战的同时,已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中国进行了全面施压、围堵和遏制。

1.美国在经济领域施压中国

在经济上,美国采取组合拳,从投资、金融和贸易三个方面向中国全面施加压力。在投资方面,美国政府采取的税制改革,不仅涉及范围广、金额大,关键是要把原先全球征税体系转变为属地征税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引导资本回流美国,促使美国就业和收入增加,这种意图和手段也符合部分美国在华企业的需求。

在金融方面,美国意图通过加息缩表吸引全球资本特别是在华外资企业资本流向美国市场,引发人民币的汇率风险;若中国守不住相对固定的人民币汇率,则容易触发中国金融危机。虽然中国可以通过外汇储备等方式进行有效防范,但是若美元储备不足也容易给中国带来金融风险,美国这一行为无疑会对中国接下来的货币政策产生巨大压力。

在贸易方面,美国以中美货物贸易长期保持巨额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和中国不遵守WTO承诺为由,发动了中美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但归根结底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帜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2.美国在政治上挤压中国

在价值取向上,美国与日本、欧盟等形成同盟,至今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地缘政治上,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对中国形成“C”形包围圈,并在外交上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在军事上,美国插手中国的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扩大势必导致中美双方的军事对立。

3.美国在文化领域侵略中国

在文化上,美国宣传的普世价值观与中国的四个自信及核心价值观产生冲突。普世价值观属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宣扬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等;它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基础,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体现了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而中国奉行的四个自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更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情。如果把适合美国发展的普世价值观削足适履地套用到中国,必然会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