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间theLivings
以叙事之美,重构我们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间theLivings

趁元首们讨论国家大事,杭州在秋天过了个年

人间theLivings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13 21: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网络图

车队过后,警察吹几声哨子:散了啊散了啊,看完了。于是人群散开去,小孩坐回妈妈的电动车后座,男人吸了一半的烟又回到嘴上。



即使无数次抵达杭州东站,也不会像这次一样让人觉得热闹又陌生,不自觉地大量分泌肾上腺素。

陌生来自面孔轮廓和瞳色,热闹来自乌泱泱的人群,也有可能是入秋之后的车站没有开空调。

那时候,杭州出伏不久,还闷着一股子热气。

1


麦子自小 在杭州长大,父母都是浙江大学的退休教师,他也是浙大的老师。人到中年,得妻得儿。

2015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从那时起,在作为承办地的浙江杭州,整座城市都在谈论G20,从锅碗瓢盆到湖光山色。

麦子听到周围的人开始谈论G20,似乎多是抱怨,哪里的路又在改造了,哪里的路不能走,南山路一两天可以修好的路用了十天,堵得慌。

“因为修路,行人也不方便,开车的路更堵,盼着G20结束。路修好了,更宽更多,很多断头路通车了,路况会更好点吧,哈哈。”麦子笑说。

出门随处可见脚手架,蜘蛛网一样附着在沿街店面上。横幅拉开,黑体字写着“奋战50天坚决打赢峰会环境整治项目攻坚战”,小店面在缝隙中挂出一张A4纸,粗糙而贴心地提醒路人“本店正常营业”。

峰会前一星期,楼下卖早餐的铺子由于各种原因歇业了。

开土特产店的陈先生也回了江苏老家。那几天杭州实行单双号限行,进货不便,于是关门谢客,生意不做,房租照付。

“这些小商小贩,其实担负着很大一部分民生需求。”麦子说,“这些都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没了,城市好像变得空空荡荡。”


“这个是国家大事,有时候想想老百姓忍受一下也就算了。”虽然会觉得不习惯,麦子还是这么想。

峰会前三天,麦子去爬了一趟山,他从玉皇山走到九曜山被一个武警劝回,“他就拿手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说这里已经封闭了,请你回去,不要再走过来了,这句话说了三遍”,荷枪实弹地感受到G20的临近。

回来之后他发了一条的朋友圈:从图书馆后面下山时间尚早,一进学校就看到了驻扎的武警部队,但对人很和气,毕竟是纪律部队……杭州,9月6日后再见了,我的故乡。

麦子整理了行李,去广西的北海和桂林旅游。

携程网在8月30日发布的《G20旅游报告》预计,G20假期期间将有超过200万的杭州市民外出旅游。这意味着市区内三分之一的市民将在峰会假期期间离开杭州,人均花费3200元,去往黄山、上海、千岛湖甚至泰国。这也意味着作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的杭州东站将承载比往日更大的客流量。

距离G20中心会场6公里的社区里,守望岗实行24小时轮班制,穿湖蓝色志愿者T恤的居民摇着蒲扇聊着天,椅子边摆着水和糕点。53岁的杭州江城骨科医院的后勤人员冯臣远,刚从徐州来杭州三个月,也参与了志愿者的工作,他每次的任务是在公交车站值班9小时。“我们杭州,”他已然在这里拥有了某种认同感,“人家说要眼光大看得远一点,一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所以说大家都要付出一点。”他解释自己名字的寓意,是“永远做这个国家的子民”。

9月4日凌晨00:15,网约车司机张军完成最后一单行程,听到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依然有些怀疑关停了会场中心周围方圆100公里内大批工厂、单双号限行、市内运行节能公交等一系列措施打造的“G20蓝”,不知道会不会有个好表现。

2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来杭州报道G20的英国记者艾里珊在脸书上写道:“中国看起来不错,但从杭州马路上的汽车数量来看应该是落后国家的水平,可能连坦桑尼亚都不如,宽阔的马路上甚至一辆车都没有。而且杭州周边的很多地方,工厂不知何故都停工了,一副经济衰退的景象……”有网友回复:有种6号别走。

这段话是否真实有待考证,倒是刚从瑞典的回来的妙妙说:杭州怎么这么荒凉?

“冷冷清清”是留在这个城市的人常会用到的词。没有旅游团涌入,店铺闭门谢客,连洒水车都不再播放80年代校园金曲《兰花草》。

庆春路是杭州第一大金融街,与延安路的交汇处更是城市中的繁华地段,站在天桥上向西便可望见西湖边的保俶山。在平日里,天桥上行人如织;在他们脚下,公交车装满乘客,人们表情模糊地望向窗外,享受生活洪流中的暂时抽离。

如果住在文三路边,凌晨之后可以看到炒粉干的小摊贩像雨后螺蛳一样在十字路口冒出来,听到卡车轧过路面隆隆的声响,那是这个城市在生长的声音。这几日也不再有。

留在城里没出去旅游的人觉得,“就像在过年,整个G20像年初一到年初六。”

但是与过年微妙的差别在于,“过年西湖景区很忙,但现在景区也没有人。”邹福森85岁,一头白发, 坐在家里房子改造的沿街小卖铺里,妻子见家里来了陌生客人,端来一盘洗好的枣子。

这天晚上21:15 ,西湖上演了一场“印象西湖”,景区早早就停止开放,“西湖景区目前人数已饱和。为确保安全,安检通道临时关闭敬请谅解”的告示牌挡住了游人。年轻的女孩跟入口处的警察软磨硬泡,不出意外还是悻然离去。

“怎么讲呢?现在是G20峰会,可以说是一个世界大会,从来没有那么多国家元首来杭州的,他们要看,我们不能去哄热闹。让一点地方给国际友人来看一下,我们到外面去。”邹福森从小生长在杭州,看着杭州从东西十里地,南北十里地的小城市到如今模样,看到G20落户杭州,“一辈子只能看到一次”。

寄予在这座城市身上的全部期望,化作喜忧,被城市里的人一点点分担掉。

十字路口的警察用指挥棒把沈建的出租车从直行车道引到右转弯车道,他载上一个找不到路的乘客,车上广播里结束了《茉莉花》的调子,女主持的声音传出来:“掌声响起,我们又听到一个全新的演绎,是总政歌舞团雷佳演绎的难忘茉莉花,再一次让《茉莉花》的乐曲传向了全世界……”

3


绝大多数杭州居民通过家中的电视收看了“印象西湖”直播,与现场的各国元首们完成了同步。其中一场采茶舞让翁迎弟印象深刻,七八岁便开始采茶的她如今是翁家山的种茶大户。“这是中国人杭州人龙井的一个特色,演得蛮好的。”她笑笑,“采茶哪有这么漂亮,这么快活呀!每年来采明前茶的采茶女早已没有一个在40岁以下了。”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对演出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芭蕾舞是好的,里边的雷佳唱得也很好,小女孩唱得也很好,都非常的优雅。但就是灯光就像霓虹灯一样。西湖的园林之间重叠的那种美,都没有了。”西湖边长大的她觉得“这不是西湖”。

西湖景区实行交通管制,8月28日至31日凭身份证可进,之后6天停止对外开放。“其实这个限行早了一点,应该再晚几天。”吴海燕就住在南山路,西湖景区的东南面,交通管制之后每天都可以看到排长龙的队伍,不少人拿出身份证高举过头,急着往前,却又困于人海。

“还有一个就是南山路上的灯亮,老早就亮了,报纸上一登以后就变成大家感兴趣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涌往这个南山路。”

南山路向来热闹,她不计较,停止开放之后更让她有种回到儿时的感觉,“因为我在南山路上读小学,大学也在南山路上,那个时候人是非常少的。小时候的杭州车子没那么多,有些树木啊植物啊都是让它随意地生长,每年清明的时候我们都会到山上去采很多的东西,马兰头啊洋葱头啊。”她觉得杭州本来就应该是这样,雅致而安静。

说到G20给杭州带来的改变,最让她不喜欢的是灯光,“北山路太亮了,杭州的西湖它应该是优雅的。有一点点灯光,微微的。现在都是高八度的照,南山路上的灯光当然可能是老百姓喜欢的,但是从可持续的角度,会有很多的问题。”

但吴海燕终究还是为G20自豪的,“G20能在杭州开当然对我们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每一个作为杭州人都应该感觉得到自豪,应该全力地配合。”

最好呢,她希望杭州的改变“是永恒的保留,而不是一时的”。

4


“76路临时改道,此站不停。”

十分钟里,杭州大厦公交站的志愿者把这句话重复了十遍。前来坐车的市民得知后公交路线临时调整之后,只好选择打车或步行到下一站,偶尔有人砸下一句“怎么可以这样,你说改道就改道”,被满载的公车碾平了。

我走过杭州大厦去找徐喆,他和伙伴在武林广场玩滑板。还没见面他就跟我抱怨,“市民出行极大不便,打不到车我只能死等公交”。许许多多不满趁机蹦出来:食物的物价以峰会名义抬价、盲道的占用率、残疾人的配备设施、公共设施的维护……

望江桥下的菜场没了,“有些人甚至为买菜从一个区赶到相隔十几公里的地方买”,他抱怨,“开G20可以,起码不要影响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

开学即将大四的德宝最大的怨念来自“学校把我们赶了出来”。开学即将大四的她本想住在学校规划一下人生,现在只能“在家吃饭”。想要网购几张画,却因昂贵的快递费望而却步,游泳馆关得早,她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只能去遛狗、散步、到邻居家聊天,日常生活轨迹被打破造成持久的焦虑。

西湖边的道路常因政要车队行驶而封道,一时不知去处的人群索性变成了观众,在铁栅栏边纷纷拿出手机。一辆全黑的车子前插了中国和美国国旗呼啸而过,在人群中引起不小的反应,窸窸窣窣说的全是“奥巴马”,闪光灯此起彼伏。

车队过后街道重新恢复平静,警察吹几声哨子:“散了啊散了啊,看完了。”于是人群散开去,小孩又坐回妈妈的电动车后座,男人吸了一半的烟又回到嘴上。

西湖限行之后,进入景区变得繁琐,散步的老人另寻他处。“大爷大妈不会轻易倒苦水,觉得是很严肃的事情。我爷爷奶奶会出门散个步然后跟另外的爷爷奶奶聊一聊,哪里不能散不了之类的,然后回家看电视,我爷爷就端坐着玩iPad。”德宝说。

“寻根派”作家李杭育在《杭州是天下人的杭州》里写道:“这就是杭州人,他特别善于调整自己,因此也特别善于体验过程,从中自得其乐。杭州人常能想出许多名堂来娱乐自己。他们堪称是精神上、性情上自我调节的高手。”

“骨子里都是和平主义者的杭州人。”

9月5日晚,麦子从广西回到杭州。两天的峰会结束,他有些遗憾没有与这座城市一同亲身经历这个过程。不过他明白,“G20说穿了毕竟是一个会议,结束了就走了,几天的功夫,对国家来说是一件事,签了很多协议,对杭州来说不过是把家打扮了一下,迎来了客人,送走而已。”

两天之后,七日长假结束,很多人都将回来。这个城市热闹又清冷一时,重归平常。

喜欢吃油条烧饼的,又可以买得到了。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编辑:沈燕妮

本文系网易人间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email protected],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和人间机器人做朋友:thelivings163

人间,只为真的好故事。


人间theLivings

网易非虚构写作平台

只为真的好故事


活 | 在 | 尘 | 世 | 看 | 见 | 人 | 间

微信号:thelivings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祭毒 | 窥探 | 南航 | 津爆 | 工厂 | 体制 | 马场的暗夜

抢尸 | 形婚 | 鬼妻 | 外孙 | 诺奖 | 子宫 | 飞不起来了

荷塘 | 声音 | 女神 | 农民 | 非洲 | 何黛 | 切尔诺贝利

毕节 | 反诗 | 木匠 | 微商 | 告别 | 弟弟 | 最后的游牧

行脚僧 | 北京地铁 | 高山下的花环 | “下只角”的哀怨

华莱士 | 创业领袖 | 天台上的冷风 | 中国站街女之死

褚时健 | 十年浩劫 | 张海超托孤 | 我怀中的安乐死

林徽因 | 口水军团 | 北京零点后 | 卖内衣的小镇翻译


▼更多“人间”文章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