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ny4Voice
一天一条来自 Tinyfool 的语音鸡汤,暖胃暖心,让我们一起在漫漫长夜里面默默前行,在死之前,没有终点,不会停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广东  ·  2025年怎么“拼工业”?工业大省“新春第一 ... ·  22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农”情蜜意 ... ·  昨天  
智能涌现  ·  671B DeepSeek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Tiny4Voice

聊聊网红,成名,流量自媒体这事儿。

Tiny4Voice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1-07 10:10

正文

微博微信有无数大V。很多人羡慕嫉妒恨。我微博粉丝快50万没挣到钱。但是我微信6万粉丝就让我,半年不上班够吃饭的。你想想那些微信50万粉丝的,微博500万粉丝的,微信500万粉丝的。对吧。大家都知道咪蒙的刊例价格有人晒过,真假不确定一条几十万,但是根据我了解的行情差不多。我也大概有渠道知道一些明星上过什么样的综艺,没上过前后的刊例价格的变化。所以,谁不想红呢?

我也见的太多了,咪蒙一红就写迷蒙体。比如咪蒙致贱人一篇大火了,于是马上微信上,致亲人,致友人,致半生不熟的人,致陌生人,各种类似的文章就爆棚了。

基本上,我见多了,如果人家的文章红了,你照着写,跟风一两篇还有点流量红利,但是这样写文章写红的极少。

而同领域有一个很牛的大V,你跟他做一样的事情,哪怕你做的更好,你红的概率也很低。



这是因为首先是竞争的问题,啥红类似的东西就多,你来做就更不稀缺了。另外呢,功夫总在诗外,有很多东西是你看得到的,你能模仿的,人人都能模仿,所以不成为竞争力。而你看不到的大V做的事情,你自然模仿不到,别人也模仿不到,那些东西反而是竞争优势。

这就是有些人在网红团队待过,也活不起来的原因,不见得是真的不带他。他总觉得火的原因是A,其实是B。让他写稿子,他很积极,让他做别的,做数据分析,做标题党,他就不懂了,也不积极。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每个团队有每个团队的做法。你不穿透现象看到本质,你根本不可能找到真正火的原因。那么你学来学去,能学到啥?


大多数只学皮毛和表面现象的人,构成了大V现象的护城河,这样的人越多,大V的价值越凸显。


有人说是赢家通吃,其实也不尽然,实际上有些人还是写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爆款,比如老道消息、桥下有人,用那种堆砌无数的历史细节(找来的),用跟当事人很熟的口吻(其实没见过),写出了很多爆款,就火了。方法仍旧很多,但是往往都需要一些新方法才能脱颖而出,竞争太激烈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