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唯一官方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客运版S2线,即将开通! ·  昨天  
新闻晨报  ·  频繁失误被陈凯歌怒批,他发长文致歉 ·  昨天  
南方日报  ·  广东3名干部任新职 ·  2 天前  
澎湃新闻  ·  痛心!14岁失联男孩,遗体被找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涯社区

天涯专访|网红经济第一人袁国宝访谈

天涯社区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13 15:21

正文



我与天涯的不解之缘


主持人: 非常高兴今天我们为网友请到了袁国宝老师,袁国宝老师是我们中国网红经济的第一人。来之前其实我内心也非常忐忑,因为袁老师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精耕细作了这么多年,和袁老师这样一个对话,我个人还是很有压力,袁老师你跟我们天涯的朋友网友打个招呼。

袁国宝: 勇哥太可惜了,天涯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真激动。多少年前,因为我1982年那一代人完全是玩着天涯起来的,而且真是,我印象中,我应该有四个天涯的帐号,而且各种,实名的也有,当时喜欢传媒,传媒江湖,还有一个专门。而且我最大的爱好是喜欢那个悬疑小说,所以莲蓬那个。

主持人: 莲蓬鬼话。

袁国宝: 对,那里面的人我全部还都认识,所以这绝对正中于我。

主持人: 莲蓬我老家。

袁国宝: 莲蓬都没见过,后来这些所有起来的,蔡骏、鬼古女、李西闽我喜欢那个东西,所以为什么跟天涯有渊源。但是当时真是错过一个大机会,就是大家都在天涯上写的时候,没敢写,性格比较不自信从小,我当时其实要真练的写点东西来,你看后来今天不管所谓的网红还是今天火的这些名人,所数出来的人都是天涯火起来的,五岳散人、什么十年砍柴,什么任堂生,这一波人全部都是天涯起来的。

主持人: 他们三都是。

袁国宝: 太多的这些,这里面数得出来的,这还算是大众的。

主持人: 他们有一个人上微博还是我劝的,一开始劝还不上,后来玩上瘾。

袁国宝: 这是好事,好事总是要带大家。我是上周几,闫令山老师突然间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最近新媒体怎么火成这样,就瞎聊了一通,我到燕郊,聊一通,后来说国宝我真的感谢你,我说为什么,幸亏当年你拉,我在搜狐我是强制直接给他注册了,把帐号密码发给他。

主持人: 这么个渊源,后来他玩上瘾。


袁国宝: 对,所以好玩,真是,就这是这两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谈网红经济:新媒体网红有千亿红利市场


主持人: 所以你聚焦到网红,其实是有特别充分的资源优势的,因为你就是这   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人,这个资源很丰富。

袁国宝: 后来我做移动的老领导专门给我打电话,就是我们属于真是农村出来的人,反正相对来讲比较实在,也没什么大心眼,老领导还老比较关注,后来跟我聊他说你是不是走的每一步都设计好了,我说你想多了,我哪有那能耐啊。但是后来确实捋一下那个过程,比如说我最早其实是叫空中网那个,我们去移动梦网已经是被空中网一起,像他们的移动想做那块业务了,挖过来。然后当时其实内容这么走,但是现在来看,那会儿做的就是移动互联网,至少今天,其实我自己一直在反思什么?因为媒体人其实是懂得比较多,但是很杂很浅。所以说实话从来不去外面讲东西,我在360也就内部去给产品部门去给他讲传播,甚至给他讲公关注意事项就讲过,外面从来没有。去年差不多4月份之前,莫名其妙的一次媒体培训,培训媒体,我一看叫的就是什么老记者王克勤、常平(音),然后后来叫的,卓伟当时也在,就是从各个角度去讲这个,也是朋友叫,基本上就去了一次。后来一上台你发现脑袋里东西多,因为媒体人本来经历见识还行,就是在瞎扯的过程中。

主持人: 那就是第一本书的背景。

袁国宝: 这个真是正经背景。

主持人: 《网红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千亿红利市场》。

袁国宝: 正好讲这个过程中,然后下面有一个小姑娘,那姑娘。

主持人: 那书写得够快的。

袁国宝: 这个东西我们有一个非常牛的团队,我们做的东西,因为我从今年开始不太想贴网红那个标签,因为我们一直打的是我们叫关注互联网或者泛互联网,不管是说新媒体网红,甚至像现在出现的更多的热词O2O,我们都认为它是属于那种整个泛互联网背景下的那种现象,所以我们其实是在关注那种现象,甚至是像公司里面团队都会很专业的人来研究这些东西,对我来讲,我是刚开始出去讲这一块,但是只是讲,从来没想过去写什么东西,讲多了,正好是那次活动,我记得特别清楚,在南罗鼓巷。而且之前,和上一个时代,大家关注全都调查记者,见到了王克勤见到邓飞会特别嗨。

主持人: 张璐也是调查记者出身。


袁国宝: 对,我讲那天很奇怪,来了好几个央视,而且还是西班牙语频道的女孩过来,但是我当时以为人家开玩笑专门听你讲,王克勤就没有,我说这不是扯,人家的江湖地位,我肯定小兄弟,后来聊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变局。就是他们确实是感觉传统媒体有困难,想接受新东西。然后就在那个活动下面有一个小孩,那小孩就是这个出版社,他们实际上是民营出版公司,这些公司相当于他也是进一步市场化的,比传统出版社要牛,简单来讲这个小孩的责任,你要找到好的作者签过来,对他来讲是个目标跟任务,他要完成任务,所以当时在讲的过程中,穿插了好多互联网新媒体网红这些东西。

主持人: 因为课进是一个架构。

袁国宝: 我是关注泛互联网,这里面当时其实网红经济张勇提的阿里的CEO,所以我们在关注BAT的现象的过程中,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媒体人所谓转型升级。在360你做公关的过程中,你不自觉你要去研究互联网行业,不像我在搜狐就是做媒体的,我只看媒体,不看移动互联,所以你研究的过程中,各公司的老大背景,尤其涉及危机公关,你哪一家公司有原罪,都得研究很透,这样就对整个大互联网背景去理解。所以我当时讲的时候讲的这儿多了点,讲讲媒体问的问题,最后跟这都相关,所以我越讲越多,那个小姑娘就留意住了,过了没多久,一直找我,一直约。我们正好住的也很近,找我找了好多次,我刚开始就死活感觉写书很费劲,后来他说其实特别简单,你就把你讲的那些好多东西,包括你们的课件,我看了,你的课件就是一本书,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对书的定义,学术著作那是书,现在你再看还有收获,有的时候不是自谦,我真的认为这两年像我们这些书,我说的绝对的,真的就是垃圾,一两年的事,过了这两年什么都不是。

主持人: 但是对我启发很大。

袁国宝: 但是你正好抓到了这两年的机会。

主持人: 你看你那个书,我一看结构做得特别好首先是。

袁国宝: 因为讲课说白了就是PPT体系。

主持人: 书的结构做的好。

袁国宝: 对,你讲东西,如果结构不好,没有吸引人的点,讲半截别人睡着了,相当于后来还是去看,你看营销的角度。


主持人: 但是你这样说的话,你把这个话题拉成什么样了,你这不是网红经济第一人,其实还是。我个人觉得我看了网红IP的书也是,就是其实这个书里边有很多比较独特的对网红的这样一个现象的观察,一是独特,二是系统,三是数据案例非常丰富,有这么一个特征。所以今天其实我特别想从你这块袁老师请教一下,用你的眼睛  看,回望网红,中国这个网红它经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你看我们天涯早期,文字网红。


天涯竟是网红经济的起源?


袁国宝: 其实全部从天涯起的。

主持人: 然后再后来不是在演化吗?在演化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的演化,都可以给我们谈谈,一个层面的演化有是工具,网红用什么样的工具成名,还有一个就是行业,那种网红,首先可以从工具层面,文字层面,然后图片,社交媒体层面、视频。你从你的角度帮我们谈一谈。


袁国宝: 其实我个人总结了一下两个大背景,一个大背景确实今天经历的工业时代下移动互联的转型,因为今天,比如说所有的东西完全基于移动互联产生的,所以它的背景就是网红是一个现象,我们给它的定义这还真算是认真研究的结论。我认为移动互联导致了用户成为中心,用户中心以后,用户就获取了一个用户主权,说白了用户根据自己的主权选出来自己的偶像,这其实网红大的背景。包括去年政府好多也在跟我聊天,会认为这个现象会不会有问题了,或者负面的锥子脸什么的,我也跟他们提,我说移动互联它的发展是太快了,所以刚开始诞生出来都不会特别正规或者规范,一定要给空间,这是它的时代。另一个其实也是今天所谓中国这种社会整体的转型,包括大家的这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焦虑、盲目,在这种情况下,他其实是需要一种类似于这种普通人的机会,或者说这种我提的叫造神运动,其实也不为过。因为今天移动互联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前一段还在抱怨比如说没有机会,阶层固化,但今天能成就你的东西就在你面前,你有没有去抓。我提了一个极端的说法,就是比如说腾讯反复提的,马化腾说微信是腾讯拿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传票,那别的公司都在反思我的传票在哪儿,你迈不过来,那就可能像诺基亚就挂掉了。但是我提了一下反思了一下其实对每一个个体来讲,你怎么样,罗振宇说的U盘化生存,U盘是什么?你得有自己的自我储备,你怎么样拿你这种个体身上的优势去跟大时代发生关联,发生关联以后,你在你的大时代标签里面怎么样去做属于你的标签,或者你个人的品牌,站位跟卡位。其实一方面。


谈网络大时代:网络大时代成就网红经济

主持人: 那第二本书就是现在刚出这本书,网红IP—个人品牌引爆之道。


袁国宝: 其实都是这个,相当于是第一本属于泛化。

主持人: 从经济形态。

袁国宝: 因为当时其实是有网红,但是没有网红经济,所以我们当时第一本书在写的时候花了大量的精力去查了很多的资料,甚至行业,甚至这种证券公司的证据报告,研究了大量的东西,但是当时比较泛化,当时我已经意识到这个机会,而且我当时是在跟国内的好多,我做事习惯这样,我跟我们清华的沈阳教授,好多专家学者都聊,他们都认可这个东西,我就感觉这个路子是对的,但是说实话没想到后面那么火,包括那本书卖了二三十万,把我也吓的。

主持人: 这是大时代。

袁国宝: 对,今天我反复说的就是大时代,个人怎么样找到大时代属于自己的机会。就是一个人今天。

主持人: 其实他是个火药桶,但是没有人。

袁国宝: 对,就是你怎么样去把它引爆,而且这个火药桶不光是他,还有你自己。

主持人: 现在你觉得这个火药桶应该是特别多,每个人都想要这个火药桶,他就找到点的地方。

袁国宝: 但是你得找到你自己跟那个火药桶结合的点,这是很重要。

主持人: 现在这个点火药桶的人比如说特别成功的像papi酱,罗振宇他们都点得非常成功。对于其他人来说,有这样的机会还可以复制吗?

袁国宝: 我感觉这样,就是一定要研究它的方法,不要看它的具体的案例,具体的案例没法复制。但方法思路,尤其我一直反复提的思维是可以复制。其实我从网红经济到超级网红IP,我自己也是在做这种升级。因为你很快会发现你那个东西抛出去以后你也有压力,因为别人一旦看到这个东西火了,大家一拥而上,在这个情况下,你如果不去往前升级,说的实在的,我怎么保存我在这个上面的江湖地位。所以我们也得升级,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去走,所以在走这个过程中,其实第二本书,第一本书相当于泛化的理论。

主持人: 宏观观察。

袁国宝: 对,宏观观察跟这个社会现实的聚合或者是一种论述这个现象跟时代的关系。第二本说得简单点,就是我个人已经在实践这个事了。这里面特别清晰的例子,就是从去年三四月份,第一个我没出去讲过任何东西,都在公司分享。第二个我看了一下我是纯宅男,去年三四月份之前。


主持人: 结果就宅不住了。

袁国宝: 对,去年三四月份。

主持人: 频繁出去。

袁国宝: 我一看我总共坐飞机做了六七次,几十年。

主持人: 我看你朋友圈了,你是飞人。

袁国宝: 所以后来我们本身联盟,有一大批名人,签的名人,我在试图向这些名人,我们帮他做成长跟孵化。在做的过程中有的时候遇到痛苦的事,就是你想推他他不动,我着急你明白吧,我想把他推火,我说你按照这个路子,比如说我们详细研究完papi酱。

主持人: 其实他们都是有底子,他就是跟那个时代,挂着那个走。

袁国宝: 他没有找到那个时代的点,这也是我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在之前你所有身上的优势在这个时代有可能都是劣势,为什么?因为你在上一个维度做的很舒服,你不愿意往前迈一步,所以这就是很可怕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急了,我跟团队也老说,你为什么老推他们,你自己出去,后来我就想着出去就出去吧,结果一出去以后。

主持人: 你是以前一直想在后边做嫁衣给他们。

袁国宝: 对,刹不住了。

主持人: 结果嫁衣嫁。

袁国宝: 前天我还跟老石吃饭,老石我们联合创始人嘛。老石还说国宝你这个也行,你本来你应该当妈咪嘛,搭台子,大家都当,你这弄一小心把自己弄成头牌,我说我急啊,我让你们出,你们都不出去嘛,所以我说这个机会又好。再有一个我当时也想了一个道理,我为什么大家不出去,因为大家是不是对我认可,那好我自己先拿自己当小白鼠,我试验一下,所以说走了半年以后,你真的发现不管是各种论坛、活动、大学什么,所有东西能成就自己的全部成就。说的俗点,真的是钱都挣了很多。讲课最后,这里面。

主持人: 讲课费多少钱?

袁国宝: 反正去年最高到5万。

主持人: 哎呦,我的天,我太羡慕你了,我也讲课。


袁国宝: 去年好玩到哪儿,就是里面有两个案例,对我触动很大。因为咱是懂互联网的人,我不是说我出了本书就完了,我去拿这本书的占据移动互联整个所有平台的入口,比如说微博的入口,微信的入口,客户端的入口,甚至百度百科你去搜,网红经济那也是根据我书改编的,我把入口占死,这样的话网红经济火了,所有的企业老板,这是里面真实案例。比如龙湖地产的CEO,集团的CEO,这种以后一定之前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 学习借鉴。

袁国宝: 我跟地产没关系,我跟龙湖更没关系,他那个级别。

主持人: 但是他们所有人跟网红,跟互联网都有关联。

袁国宝: 所以他们去,中国大企业家喜欢培训,听完课以后回来以后,听的一般都是半迷糊,但是他知道市场化的营销很好。

主持人: 袁老师这个描述非常准确。

袁国宝: 因为真的是自己亲身体验过来的。

主持人: 其实我们也是听一堂课也是半迷糊状态。

袁国宝: 很好玩,所以他回来以后他会让助理去搜一下,网红经济到底是个什么,为什么火成那样。

主持人: 结果他找到了。

袁国宝: 他助理上网去搜资料,他哪怕搜三个人,一定有我一个。

主持人: 袁老师你说到这时候我有个感慨,就是这个传播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更有价值了,就相当新华字典,它畅销书,但都得用啊。

袁国宝: 你离不开。所以这就是互联网语言说什么,这是属于基础的水电气,BAT解决的东西。

主持人: 他是提供了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很重要。

袁国宝: 我们那个合伙人原来是做地产营销做了十七年。

主持人: 所以他也很懂。

袁国宝: 我一直让他去做升级,他一直在纠结,后来他跟我一起去见的龙湖地产,我为什么说。

主持人: 然后一拍即合。

袁国宝: 不是,合了就对了,当时没谈成生意。很有意思的什么,我是不懂地产,人家也没有想跟我们咨询地产。地产人家是老大,但是人家为什么能找你呢,包括我们一再跟万达做新媒体的过程中,他们刚开始是把自己乙方没有尊重,我每次去我一定要当成我是专家的身份来帮助,因为你是地产的,我是做新媒体,你虽然请我,给我钱。

主持人: 你是因为我这个标签。

袁国宝: 如果我完全听你的,或者被你牵着走,事就做小了,事小了,我收了你的钱,一个显不出我的水平,另一个我也把你害了,所以大家都互相负责,所以这个特别有意思。就是这些现象。

主持人: 这里边丰富极了,其实是。

袁国宝: 因为现象变局,我每天就陶醉到这个自嗨里面了。

主持人: 我听你说也是非常精彩。

袁国宝: 我们老乡去鄙视你,因为中国还是存在这个嘛,大家都在群里说。我说国宝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一天到晚在飞,一天到晚忙成那样,我后半夜也不睡,我想了想,我说我也没有什么人生目标,我就感觉男人三十以后我就恐慌,恐慌我找不到喜欢的事,我突然间找到我一个特别喜欢,我每天做的都很嗨,就那种不正常神经病状态,但是你每天琢磨这个道理,里面的变局,移动互联的这种方向。

主持人: 而且你把自己卡在那个最敏感的点上了,因为你有这么一个前期有职业积累,后来你又应势而上,然后围绕着网红提供了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传播工具,然后进入到他整个的节点里边去。

袁国宝: 这其实也是一个东西,你个人身上的优势背景跟大时代正好找到那个契合点,然后他就其实,那是提了嘛。

主持人: 网易的丁磊说过一句话,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你对网红的体验和别人体验肯定也是差异很多。比如说现在已经到了啥程度,就是我遇到的人几乎所有人只要客户性质的,就说他有商业需求的,商业推广需求,都找网红,就今年。第一当然也很好,第二我觉得绝对这里面有问题,就大家根本不知道网红他传播的价值到底在哪儿,这个网红的专业传播应该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用什么样的产品去服务,他没概念就是找,我觉得你应该给他们点忠告。

袁国宝: 这就是现在,现在这种在盲目的这种恐慌下,其实这个背后涉及了一个什么,涉及了一个网红这个本身产生大的背景,因为企业在今天来讲,因为移动互联的变局,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他出现了什么东西,恐慌,就原来依赖的路径突然间失灵了,他失灵了以后他要找新的,找新的又找不到,找不到的过程中他这种恐慌跟焦虑又会加重,他又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就盲目的上。

主持人: 他们就找符号。

袁国宝: 所以刚才勇哥提这个例子特别好,这也是现在网红真的发展到这个路径了,在1.0时代你如果还盲目的往上冲是对的,因为为什么会提互联网后半场这个概念,因为上半场的人,我就是说了嘛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成就人的人是什么人?嗅觉敏感的,你只要冲到第一波,把这风口红利就能成就自己。但是越往后走越会出现一个良币驱逐劣币,你第一波人如果上来以后你没去做自我升级,你一定会很快被淘汰下去,今天太快了。

谈互联网的进化:网红经济是互联网进化的一个切口


主持人: 所以袁老师你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你的优势实际上你是关注泛互联网。这个网红实际上是你个人的一个切口。

袁国宝: 对,它就是一个切口。

主持人: 然后随着这个互联网的进化,你的切口也会做些调整未来。

袁国宝: 不能天天给别人讲自我升级,然后自己不去做,其实也一样,就是你只能。

主持人: 所以我还想问一个网红之外的话题,就是我以前我会觉得互联网已经格局化了,现在看其实变数很多,你觉得未来前瞻一下,就互联网的创业机会还有多少。

袁国宝: 其实这样,就是包括今天所谓的公众号,我一直反复提的,所有的机会刚开始,就是人很容易。

主持人: 刚开始。

袁国宝: 在一个二维空间给自己陷入了终端,比如说去年大家感觉公众号不行了,有没有行的,包括财经,马上几个公众号火了,为什么?背后巨大的流量,咪蒙其实也是一瞬间火起来的,其实你去看。

主持人: 他也是引爆。

袁国宝: 那反复去看的时候。

主持人: 都有一个积累。


袁国宝: 就是每个人个人的瓶颈很难突破,但是大的时代里面就会很多,比如中国创业机会,创业机会里面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怎么样拿你这个痛点,比如说你做一件事不方便,我一直说什么是创业机会,所有你生活中跟人相关的痛点都是最大的创业机会。你想象一下最近真正火的这些落实独角兽公司,滴滴快的过去了,谁能想到一个自行车搞了上百亿,传统的自行车厂商快倒闭了,卖不出去,这边一个从来没干过自行车的人,啪引爆了。这是什么,这就是在解决的,其实这个提,提了好多年了,叫什么?O2O,最后一公里怎么去解决,他解决的就是这么个东西,咱每一个上班的人都面临这个痛点,但是你在那个痛点的过程中如果反思一下,他就是打通那个点。

主持人: 所以其实还是一个井喷的状态,刚开始是一个井喷的状态。

袁国宝: 机会特别多,甚至去年大家说公众号不行了,微博流量下降了,但是去年所有做短视频的人又成就了自己,这就是我一直捋了一条线,你去反观一下比如说当年第一代的天涯然后博客,他们成就了一批人,叫什么?叫名博,往后再走叫微博,微博成就了一批人叫大V,或者叫网络名人,今天提的,你再往后面还在成就谁,直播平台成就的是网红,所以每一个新的平台几乎一定会成就新的人。

主持人: 而且现在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趋势,袁老师,就是所有的平台向每个人开放之后,就是未来这个人他长成了IP之后,他个人的释放的能量对平台的依赖性是会越来越小,还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袁国宝: 之前这个概念有超级IP,我曾经讲的,有超级网红原来讲的,我为什么把它升级叫超级网红IP,就是所谓互联网后半场,其实是流量越来越稀缺,资讯越来越泛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一个人如果真的是要成长成现象级的那种网红,只有一个办法超越平台,因为平台是不靠谱的,所有的都不靠谱。

主持人: 这个观点太好了,平台是不靠谱的。

袁国宝: 这也是跟我经历有关系,黑一下我们老东家,离搜狐比较近,因为搜狐是做死平台最多的公司,我眼看着我们的平台没了。所以你也能看到当年的博客的逐步没落,甚至微博后来没落崛起重复。

主持人: 所以对个人用户而言最有价值就是自己。

袁国宝: 对,就是人,所以说个人品牌为什么重要在今天,因为你的品牌是终极给你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没了。比如说像今天成长现象级的咪蒙,咪蒙脱离了任何平台他依然是咪蒙。

主持人: 对,像罗振宇自己还掌握着一个平台。


袁国宝: 这就是更升级了,其实这个来反观,这也是互联网本身的特征,因为在这种升级的过程中,一个是平台本身的没落,另一个其实现在用户很多也喜新厌旧,为什么直播平台又火了。有技术驱动,但是更多的也是一种升级。

主持人: 袁老师真是对。


谈网红经济的受众:受众影响着网红经济的发展

袁国宝: 其实就是互联网背后研究,如果研究终极问题只研究一个就够了,用户的喜好与变迁。

主持人: 用户绝对是有审美疲劳。

袁国宝: 他是中心嘛,你有什么喜好,我就追着你走就行了,我研究你的喜好,用我的方式满足你,其实这就是一个终极问题。

主持人: 对,包括刚才像我们提的那个共享单车,这个时代真是变化太大了。我也是,小插曲,一个小故事,就是有一个小团队,他所有的创业者都是没毕业的,然后共享单车一个项目,然后去年还是什么时候,现金融了一个亿,B轮马上来。你说这个时代给他们的机会多多啊,这以前完全不能想象啊。

袁国宝: 这就说我们提了一个网红的四个背景,简单提一下,比如说为什么会诞生这个现象,我反复去给人讲,刚开始大家都很烦这个东西,说你有什么就讲,不要老讲背后的这种复杂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学者搞的,但是我就说了一句话把他吓着,我说今天你会发现如果一个人你莫名其妙的成功,你不明白你为什么成功,这叫什么?风口的猪,一旦哪天风停了,摔下来了,你不明白怎么成功的人,等你某天失败的时候,你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主持人: 非常经典,我今天受教了。

袁国宝: 对,所以后来我们想了一下网红背后,比如说本身第一个提的,我们提的叫新媒体平台的肆虐,其实就是这种直播平台成就的,为什么以前叫网红不叫网红经济?今天不但叫网红经济,还出现了所谓千亿市场,还出现了网红本身,网红他是什么,他是一个现象,或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他跟电商嫁接就网红电商,网红电商是通过网红本身这种品牌流量搅动着中国一个传统电商的转型升级,因为中国之前的电商行业过得特别艰难,他有大量的现金流拖欠,有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但是现在一个网红全解决了,他的流量品牌火了以后,我后天要卖什么衣服,我先预告给你,你先把钱交给我,我拿到工厂生产,生产完以后卖你,把传统的商业的问题全部解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

主持人: 他把销售时间前置了。

袁国宝: 对,第二个我们一直提的那个背景叫什么?就亚文化,这个东西其实对我自己来讲,我不太理解很多亚文化的东西,比如说90后,天天玩那些什么必战看的那些弹幕,我是处女座,我每天一开开电视以后,我第一件事把弹幕关掉,我看到弹幕我浑身崩溃,但是我们的团队的小孩,我老跟我们团队小孩。

主持人: 可了不得。

袁国宝: 这些小孩看电影是怎么看的,先看弹幕,第一遍不看内容,看弹幕,第二遍看的才是内容,这是什么?变局,人怎么样去滚珠变局,研究变局背后的真相,这才是能抓住新的风口的机会。

主持人: 我们跟上用户的代际变化。

袁国宝: 所以说为什么反复说所谓亚文化,亚文化其实就是背后用户的互联网平台的变迁。

主持人: 个性化。

袁国宝: 对,就是个性化,你再去满足他。

主持人: 他都是部落化,你跟他没有同样的标签,你都感觉不到他。

袁国宝: 对,这是非常恐怖的,就说移动互联是一个去中心,去中介化的一个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是一种基于兴趣的圈层化生活,就是年龄在今天已经被严重撕裂了。

主持人: 我们这个楼里边就有快手的,我们跟快手的用户真是觉得在割裂,我找不着他生活里边,但实际上他超级庞大,一天日活七千万。

袁国宝: 这个公司非常有前途。这就是他抓的这背后的用户。

主持人: 日活七千万。

袁国宝: 现在玩的很嗨,然后自己很多人还看不懂,这其实一个视角。张泉灵曾经在罗辑思维上讲了一个例子,他说我当年看到直播平台的第一瞬间,他是很崩溃的,他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主持人: 结果。

袁国宝: 这么差的人,这么差的内容,然后搞得这么low,他说如果我从一个媒体人角度我一看这个东西一点前途没有,为什么?太low了,没有什么好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形式,这么粗糙。但是我今天从一个投资人角度看,这就是巨大的机会,为什 么?这么差的内容,这么差的人,这么差的平台,还火成这样,这么大的流量,如果我把内容稍微好点,产品打磨精细点,所以这其实有是。


互联网平台给予了人性更多延伸的体验空间


主持人: 而且互联网平台其实给人性的很多延伸的体验空间,如果没有这互联网这些平台的话,我们没有办法让人性它表达那么多元丰富。

袁国宝: 其实我一直说的移动互联就是把你最真实最本身的东西,在这个平台上借助这个大时代放大。所有人喜欢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没有人喜欢录个中央台节目,然后做成这样,就是你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不真实的你,这样他一定博取不到大家真实的这种感受。

主持人: 我们暂停一会儿。像咪蒙他就是满足了人性的那么一个群体性的需要了。

袁国宝: 咪蒙是这样,我上次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忘了加他微信,他鄙视了我,他是这样。现在能成功的人是什么人呢?是属于自己首先一定是老司机,他太明白自己,太明白用户,他什么都明白,然后还故意去做那个事。

主持人: 其实是这样。

袁国宝: 我们人民日报挖过来的。

主持人: 其实是这样子的,就是我了解他,他实际上,袁兄是一个,他关注的范围实际上非常广,他也有很深层的一个逻辑,表述的逻辑对互联网的认知。然后网红是一个切面,然后这个切面里面是他的时效性很强,它的大逻辑是一个大的逻辑,这个网红实际上它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这么一个经验、观察等传播,所以他没问题。就是了解他对互联网的认知的人,会觉得他是那样一个状态。

袁国宝: 我就担心一个问题,我担心聊的散了,回头万一你们要再去整理东西会很痛苦。

主持人: 没关系,我觉得还可以,你现在说了三个,我觉得都非常经典的话。

袁国宝: 我主要担心就是这种,他如果是一个新闻稿就简单了,领两句话。

主持人: 现在我们说了三个了,我们再找几个标签,比如说我们可以谈谈专业化的聚焦一下,比如谈谈papi酱,谈谈罗振宇,谈谈这些自带IP的,谈谈比如说天佑这些网红,我觉得可以咱们聊聊,他们的优势,包括papi酱。papi酱我个人认为他这里面他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他不像这三个那么稳我觉得,他未来的空间可能。

袁国宝: 现在很难讲,像天佑,如果这几个挑一个最稳的就是天佑,这就是精准。

主持人: 罗振宇也很稳定。

袁国宝: 这就是精准的用户,老罗这个东西,为什么咱会认为老罗很好,因为咱跟他是同类的,就是你所谓的知识付费了,学习了,得到了,这才是没问题的,如果对一个比如理科生,或者对一个技术男,这个东西一点感觉他没有,他属于一个小众人群,如果细分的话,就相当于。

主持人: 实际上他也很累了,他掌握一个平台之后,我看到他越来越往后跑了,老罗太累了。

袁国宝: 但是他的商业,老罗的商业走得非常牛,他每一步的商业,不但自己比如说完全依照那种互联网的规律,然后依照这种新的模式了,然后自己做转型升级,甚至最新的互联网所谓知识付费,他几乎把每一个机会一个不落的全部抓住,这是非常牛的。

主持人: 振宇确实是,他那一套理论他自己还用,真挺厉害。

袁国宝: 我跟他聊一会儿,他其实也有点那种就是陶醉于那种自己去揣摩理论,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实践。

主持人: 现在他累了,开始往回跑了我感觉。

袁国宝: 就终极的目标肯定还是想做平台,包括我们联盟其实提的也是一句话嘛,就是聚资源搭平台,然后设规则建生态,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这个平台会是个虚拟平台,就是什么,因为今天其实移动互联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所以如果出现中心一定的是这种微博微信这种现象级的中心,也就是他本身已经是一个超级用户的流量,如果中心没有这么大的话,一定不要去做中心,因为中心是一个负担。


谈抓住受众眼球:需要更强的博人眼球的能力


主持人: 现在还有一个就是我能感觉到的就是这个泡沫性的这个信息太庞杂了,用户的审美疲劳,网民的审美疲劳很严重了,所以付费刚开始。

袁国宝: 这是我最好看的东西,就是这样他里面有一个渊源。

主持人: 其实我特别想请袁老师谈一谈已经成为现象级网红的这些人,在你的眼中他成名的路径,未来的一个空间,比如说最近刚刚崛起的这么一个,不能说刚刚崛起,就最近特别扎眼比如说天佑,从快手那平台,然后火山又说给他两千万要怎么着怎么着,就他这样一个网红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袁国宝: 对,其实像天佑这种就属于真正火起来的网红,包括大家都熟悉像papi酱老罗,其实他们本身相比来讲,我还是更看好天佑,他是完全草根,完全这种基于这种平台,完全靠自身的优势,然后完全的靠用户,跟这种明星班的托起来,而且事实证明他背后的商业价值是极大的。但是这种事其实是更不可复制。

主持人: 他是现象级的。

袁国宝: 不过这个现象级的人他出现以后我一直说嘛,从移动互联的平台上,大的平台机会,等你抓不到机会,或者感觉到瓶颈的时候,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研究平台的规则,因为所有的都还是平台成就的,比如说从去年微博跟今日头条都在推的一个东西叫短视频,他去推短视频他会给你短视频流量,这个流量成就人基础比较高。另一个就是叫垂直细分,就是你不太明白自己应该从哪个方向突围的时候,你去找最精最细最窄的领域,把自己做到第一,这个里面我们还真有一个案例,但是其实我一直认为研究像天佑这种是没有什么太大用处的,因为这些东西完全不可复制。所以你说白了。

主持人: 他也有很强的随机性。


袁国宝: 随机,完全随机,他连papi酱都不一样。

主持人: papi酱也是。

袁国宝: 老罗是一种尝试,papi酱的火还是因为他本身有这种比如说,自己本身的这种背景,自己本身的这种表达能力,甚至他的内容,做媒体人喜欢讲内容,内容创意,他的内容那种犀利性跟这种点评,他还是有这个东西。

主持人: 他有他真正创造内容的这个能力。

袁国宝: 对。

主持人: 不间断的随性积累他内容品质的能力。

袁国宝: 对,所以那些其实可以研究,但是天佑这个去怎么理解吧,因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好理解,就是我们之前有一个小孩在公司,就是关系户过来的说实话,小孩身上没有任何的优势,但是他有一个爱好,玩耳机,因为对我来讲,我肯定能代表大多数,我认为耳机这个东西,我买个苹果手机有个耳机就够了,他每天包里背二十万的耳机,我就不明白他这个什么概念,总之最后这个人做了个什么事呢?他在我们那儿做新媒体做得很一般,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新媒体跟耳机有没有可能结合,他还真就玩了这么一个东西。

主持人: 耳机新媒体。

袁国宝: 叫耳机与杂谈,就大概一个公众号,然后为什么我让他做,我问了他一下,我说耳机这个群体很大吗?他说40万,然后我说他里面大概什么人群,他那个叫什么?

主持人: 这太精准了。

袁国宝: 这就是雷军讲的,那叫极客发烧友。所以他这个号未来的价值就会很大,这个人在这些人群里面神一样的存在。就跟天佑是一样。他只是更窄了一点。所以这个人开始干嘛呢,他导流的思路也非常牛,比如说你如果想找发烧友去哪儿找,论坛贴吧,他先去百度贴吧,把贴吧的耳机吧的吧主搞定,请吃饭跟你各种玩,搞定以后,线下聚会,通过聚会把这些人都导流到他这儿,所以那个号我好像上个月还问他,也不多,4万多人粉丝。

主持人: 也不少了。

袁国宝: 但是你想想总共三四十万人。

主持人: 他那粉丝太值钱了。


袁国宝: 他都有几万,他在北京后来开始怎么玩,在北京玩一个线下的发烧友俱乐部,长沙玩,人家是湖南的,背后全中国的耳机厂商在背后追着他,出了耳机以后第一件事要给他,然后他去体验,他再送给用户,群里面发烧友,谁想体验,举手,大家抢着体验,体验完以后,写个报告,一篇文章写完了以后,卖给厂商,5万起,这就构成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商业生产闭环。就这个耳机,他如果给到咱俩没用,他不是精准用户,就是说天佑是不可借鉴的,但是这个小哥们这个思路非常值得借鉴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