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参加的每一场活动都把现场直播当作标配,不管手机前到底有几个人看。而各大直播平台也相当“配合”,将观众基数调得很高,有一种“中国人都不够用了”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是个红到发紫的“死海”。不谈已经出局的中小平台,到了今年的5月,市场上提供直播相关服务的企业依然超过300家,巨头、创业公司还在以各种姿势持续入场。
为了吸引用户的眼球,各家平台的打法不尽相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不少平台对软色情、低俗等灰色地带的内容,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管态度。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台湾音乐人黄立成和王思聪联手做的17直播,因为色情内容一夜爆红,随后即被苹果App Store下架。
不过这种“作弊”的玩法,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让行业里踏实做内容的公司感到气不过,另一方面也在败坏整个行业的行象。所以说,不管是国内直播界,还是引起这波风潮的硅谷,都认为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一关(硅谷风投A16Z在上半年分析中国市场时就提出,移动直播必须有监管的存在)。
一纸监管令到底影响谁
终于,网信办在11月4号发布了“史上最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双资质”规定以及“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的要求都给出了说明,并将在今年12月1日期正式实施。
简单来说,“双资质”是针对主播和平台的,前者要求主播实名认证,这个好解决;后者则要求直播平台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视听证》)。播出内容方面,《规定》更是明确禁止了淫秽色情方面的灰色内容,并将建立一个黑名单,对直播相关企业实施信用评级制度。
可以想象,《规定》实施后会对直播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视听证》对于腾讯、优酷这样耕耘视频领域多年的平台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问题,斗鱼、战旗、熊猫TV等背后有金主的直播平台,也可以通过避开“TV”等字眼继续开展业务,但是中小平台基本上是断了生路了。
另外一点,实时过滤违反《规定》的内容、弹幕,需要强大的安全技术与团队支持,具备这样实力的团队寥寥无几。
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 NOW直播倒是得天独厚,毕竟腾讯经营QQ、微信多年,安全信息管理部门经验丰富,在自动化、人工过滤违法信息方面堪称业界第一。据我所知,NOW直播也的确准备在技术识别的同时,建立人工审核团队,实现7*24小时监管。
监管下的直播平台何去何从
不违法只是底线,要想赢还得靠优质内容。粗略分析的话,直播平台的内容产出方式主要有三类:
1.以映客为代表的全民素人直播平台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起量快,从映客崛起的速度就能感受到。映客A轮的投资人周亚辉,也曾经分享过团队半个月花费1个亿砸市场的故事,这是个典型的“双边启动”的生意。
不过弊端也很明显:绝大多数素人主播根本没有能力持续产出吸引粉丝的内容,更别说引导粉丝付费刷礼物了,更多的是尝鲜播一下,聊聊家常,身边的朋友捧场看看。换句话说,主播和看客都很难对这类平台产生依赖感,停留的时长也偏短。映客没有公布它的数据,不过应该增势放缓了。
2.以NOW直播为代表的才艺型直播平台
直播与IP都是今年大热的概念, NOW直播背靠着QQ的各项子业务,多次与《择天记》、《爵迹》等影视作品合作,开启了电影宣发新模式。除了娱乐资源外,QQ也为NOW直播提供了优质的用户资源。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古筝十级的专业表演家、国家级的口技传承人,也不乏有着独到手艺的棉花糖大叔。
截止到现在,NOW直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看来坐拥着手机QQ等腾讯各渠道的强力支撑,NOW直播在未来的发展不容小觑。
3.以斗鱼、熊猫为代表的PUGC模式
虽然每个直播平台都称自己是每个人的平台,但其实大V、网红、KOL才是这类平台的关键词。就以斗鱼游戏领域的直播为例,超级主播的观看人数基本上就等于其他所有主播之和。这种方式在拉新、吸引用户逗留及消费方面很有杀伤力,否则外界也不会有各种传闻,当年这些平台之间疯狂砸钱抢主播。
不过这种高价烧钱维持主播的方式撑不了太久,毕竟好多直播平台已经走到了B轮及B轮后,资本市场对其盈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一旦削减了投入,这些主播就会毫不犹豫地跳槽,同时带走一大批粉丝。
对于平台来说,这是个饮鸩止渴的方式,企业的融资节奏特别重要。而为了削减开支,降低对大V的依赖程度,诸多平台在培养那些各有特色的中小V,以期有朝一日用户不会随着大V流失。不过这种“养人计划”从来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随着这一纸最严监管令的实施,直播领域的大战将进入最精彩的肉搏战阶段,相当令人期待。可以对照的是,引起战火的美国直播大战早已草草落幕,爆红于西南偏南音乐节的移动直播鼻祖Meerkat,在Facebook、Twitter的夹击下无奈退出,国内也会是社交帝国腾讯收割的节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