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安内蒙古
内蒙古公安厅官方公众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平安内蒙古

翱翔天际 抖落一路风尘 远方的 “朋友”请你留下来!

平安内蒙古  · 公众号  ·  · 2025-03-25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看,快看,鸟巢里的是不是那对儿东方白鹳‘夫妇’?”

“是呢,是呢,老朋友‘回家’啦!”

兴安盟扎赉特旗公安局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的民 辅警透过望远镜看到了准时归来的“老朋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泡泽连片、水草丰茂的生态优势,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东北亚迁徙鸟类最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充地,素有“中国大鸨之乡”“百鸟天堂”的美誉。春风浩荡,迁徙的鸟儿准时“赴约 ”、 振翅回归。

作为守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兴安盟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生态警务,不断筑牢生态防线、守护鸟类乐园、织密保护网络,全力护航生态安全,为候鸟迁徙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今天天气晴朗,用无人机再巡一遍”。在候鸟抵达前,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民警对保护区内的候鸟栖息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等待候鸟归来。

图片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重要湿地资源,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是以大鸨、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将“地面网格”与“空中网格”相叠加,先期分析保护区十年来春季候鸟迁徙记录,深入研究迁徙规律,确定了4个重要栖息地。通过优化巡逻线路,每日进行不间断巡查、远程监控、在线监测、智能识别,从而发现异常情况,精准锁定坐标,方便警力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实现了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巡查全覆盖,形成了“空地联动”的高效护鸟机制。

图片
“保护鸟类就是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民警郑亚非说。

为壮大守护生态安全的共治力量,早在2023年,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便 与毗邻保护区的三省四县五乡签订了“生态警务协作协议”,并在内部 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起“巡查、研判、打击、保护”全链条工作闭环。

随着水域治理工作的深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保护区生态和谐画卷跃然呈现,越来越多的鸟类长途飞行至此驻留、休整、觅食。迁徙鸟类的增加既是水域生态治理成效最为直接的“信号”,又是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帮手”。

图片

2024年,兴安盟公安局建立首个生态警务联勤站,联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建生态保护联盟,形成联勤指挥信息共享、联动巡防治安共管、联助执法办案共商、联护生态环境共治、联控区域卡口共查等联勤机制,会同渔政、水务、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勤点,开展涉水案件联管联办、治安隐患联巡联控等工作,合力守护保护区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候鸟的种类逐年增多,大鸨、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也不断扩大。”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局长金亮说。

“金局长,这两天风大,东方白鹳适应‘新家’了吗?”

近年来,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回迁的东方白鹳建造了“新家”——人工巢穴,分局的民警辅警也积极参与其中。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点缀着人类为候鸟搭建的“毛坯房”,吸引了众多“新房主 ——东方白鹳,它们衔泥啄草“装修”新房。保护区周边的群众也积极加入人工巢穴的保护工作,心系着鸟儿的“安居工程”。

图片
警民合力让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从“天上的客人”变为了“落地的家人”。

随着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参与到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一只只“迷途宝贝”在爱心群众和民警辅警的接力救助下,重返蓝天、回归自然。

如今,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8种候鸟中,有大鸨、白鹤、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4种,有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4种。


供稿单位:兴安盟公安局


编 辑:张学俭

校 对:魏汉中  张佳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