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最终,她会忘记如何吞咽和呼吸” ·  昨天  
瞭望智库  ·  “从头开始”审查,美国这个计划要黄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德国正同美国决裂?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5-31 18:40

正文



德媒称,中国领导人访问德国前夕,柏林的中国问题专家告知媒体,德国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越来越重要,两国间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而出现这一趋势的背景是,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同德国以及欧洲的核心利益发生冲突。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30日刊登题为《特朗普催生德中外交“蜜月期”? 》的报道称,如果半年前有人说,德国同中国在许多重要领域的共同立场多于同美国的共同立场,人们会觉得这是玩笑。


但半年后的今天,不仅专家这样说,每个观察者都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同保护主义作斗争,在气候保护方面以及制定全球多边活动规则领域,柏林同北京的立场基本一致,而两国之间意见一致的地方还远远不止这些。


▲5月26日,七国峰会会场,左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美联社)


这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实施的新政不无关系。特朗普总统多次公开表示,德国的贸易和军事政策“对美国而言非常糟糕”。


华盛顿新的外交政策正在颠覆二战之后西方以价值观为导向建立起来的外交体系,不仅让自身的盟友难以捉摸,华盛顿政策朝令夕改的特点,在柏林看来都是“不可靠”以及“目光短浅”的表现。七国峰会之后,默克尔总理在公开发言中暗批“美英不再是可靠盟友”。


1

中德近期频繁互动



  

墨卡托中心研究中心主任韩博天认为,中德高层政治家之间近期以来频繁互动,但这并非意味着德国正同美国决裂、并把中国作为替代以期结盟。他说,目前德国的外交政策还没有走出这一步。“但中德两国在近期的外交互动中,开诚布公以及热情友好的态度,也很难让人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韩博天还表示,德国同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点,其数量甚至超过德国同美国的。


▲5月21日-25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率团赴德国出席第八次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中国发改委网站)


今年5月在柏林举行的一次有3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气候会议上,德国联邦环境部长亨德里克斯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一道,向美国施压,呼呼其继续承担《巴黎协定》规定的义务。他们的行为被德国媒体称作“气候领域的反特朗普联盟”。


同样是在5月,德国外长加布里尔访问中国期间,两国开启了中德人文交流机制,他希望,“将民众的生活乐趣也带入到我们的政治关系之中”。两国间已有70多个对话机制,但参与这个人文交流机制的,包括德国多个基金会、学术机构、文艺界人士以及体育界代表,是一个综合性对话交流的平台。


▲资料图片:4月26日,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与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举行第三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报道称,以上这些都可以理解为特朗普上台后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向德国发动的魅力攻势。不难看出,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地寻求可靠的伙伴,力图通过卓有成效的伙伴关系维护自身的利益。


2

中印无法取代美国?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30日还报道称,德国媒体《柏林报》5月30日称,中国和印度正想要让欧盟接受其可靠伙伴的新身份。该报先提到印度时称,印度愿意被融入已经存在的国际结构。2007年,欧盟和印度开始就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虽然这一谈判目前暂时中止。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隔离政策可能会使印度和欧盟对谈判重燃兴趣。


随后还写道,欧盟和中国之间也是如此。本周晚些时候,欧盟官员将会见来自北京的代表。中国是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巴黎气候协定抱有怀疑态度、并可能退出的同时,中国却在以气候救星的形象示人。中国和欧洲在这一领域有共同的利益,但是远未能成为可以真正抗衡美国的力量。


▲资料图片:2017年2月1日,特朗普的前环境问题顾问埃贝尔(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演讲时,台下有人举起“反对”标语。(路透社)


不过另一家德国媒体《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这样的会晤通常不会是临时安排的,德国和印度要举行政府协商会议的事早在一年多前就敲定了。然而,在意大利西西里小镇陶尔米纳举行的七国峰会上,美国在其新总统特朗普的领导下在许多议题上表现孤立,由此中国和印度领导人的访问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法兰克福汇报》称,德国政府当然还远没有到不再将美国视作盟友、经济伙伴的地步。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