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xxx的肿瘤产品线销售代表篡改基因检测报告,联合患者骗取医保基金的刑事案件,相关判决结果已逐步公布在中国裁判文书网。
目前公布利用伪造基因检测结果骗取医保资金的案件是3例,实际发生的肯定不止3例,未来还会有持续的判决结果公开。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开始需要基因检测来确定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这其中,靶向药是最常见的一种。靶向药是一种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可以更加精准地治疗某些癌症和其他疾病。靶向药是一种非常精准的药物,只有在目标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靶向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基因检测是必须的。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靶向药所针对的基因突变,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靶向药的使用,医生需要有相关的基因检测报告作为证明。这些报告需要包含基因检测的方法、结果、分析和解读等内容。同时,这些报告需要由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出具,并且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和审核,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因为靶向药物治疗需要基因检测结果支持,有些医药公司为了多卖药,有些患者为了用上药物,走上了伪造基因检测报告,骗取医保基金支付的不法之路。
Gxx,这位曾经的阿xxX公司医药代表,一个风华正茂的1992年本科生,原本凭借出色的业绩和光明的职业前景,在医药界崭露头角。然而,一时的贪念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为了提升业绩,他竟篡改患者基因检测报告,以此骗取医保基金,使得患者非法获得肿瘤药物的报销。这一行径不仅导致医保基金损失高达33408元,更将他推入了法律的深渊。
案发后,Gxx虽退还了赃款,但法网恢恢,他的罪行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x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Gxx提起公诉,并向法院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庭审过程中,Gxx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无任何异议。
法院经过严格的证据审查和听取被告人供述后,认定Gxx的行为构成诈骗罪。鉴于他在案发后能够主动投案自首,并如实交代罪行,同时自愿认罪认罚并积极退赔医保基金损失,法院在量刑时予以了充分考虑。
最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对Gxx作出了如下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这一判决不仅是对Gxx个人行为的惩罚,更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提醒着每一个从业者要时刻坚守法律底线,切勿因小失大。
被告人W某某,女,1987年出生,本科毕业,曾任阿x公司医药代表。因涉嫌诈骗罪,于2023年先后被x县公安机关及检察院采取强制措施。
x县人民检察院指控,2021年8月,W某某在明知患者张某某不符合使用特定靶向治疗药物并享受医保基金报销的条件下,仍为其提供虚假的阳性基因检测报告,并指导其篡改伪造。因此,张某某违规使用该药长达九个月,骗取医保基金32140.8元。通过此行为,W某某获利600元。
在庭审过程中,W某某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并有相关证人证言、基因检测报告等证据予以佐证。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W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鉴于其到案后如实供述、积极退赔并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从轻处罚。
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法院判决被告人W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同时,对其所退赃款六百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某司代表通过患者医保报销,由医保基金支出购买其销售的药品,被依法认定为诈骗犯罪。
在该起案件中,被告人高某系某医药科技公司医药代表,负责推销公司用于治疗肺癌患者的药品,每销售一盒,提成200元至300元。2018年10月,该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医保报销的条件是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
患者李某诊断为肺癌,手术后自费购买该药。2020年7月,高某找到李某,联系检测机构为李某做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高某明知国家肺癌用药政策,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等地,以编造患者基因检测阳性结果的方式,使患者通过医保报销开药,造成医保基金支出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