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明以上的逻辑陷阱,我们再列两个式子:
一是100万赚50%,是150万,150万下单100万,赔50%,是回到100万,
不赔不赚
;二是100万赚50%,是150万,150万下单50万,赔50%,是到125万,
最终赚了25万
。
所以并不是赔赚难易有别才导致的“同样的盈亏幅度,但最终的结果不同”,而是
单次交易的下单量不同导致的赔赚差异
。如果在亏损的单子上下单更多,自然亏损就大;相反在盈利的单子上下单越多,自然盈利就大;我们保持恒定的仓位,则盈亏也是一样的。
而且,如果真的是盈亏难易有别,它除了警戒我们不要做交易之外,对我们没有任何实际的助益。但如果仓位之别更重要,对我们做交易的启发意义就更大了,它告诉我们:
应该尽可能避免更大的亏损仓位,追求更大的盈利仓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笔者先定量一个概念,以衡量盈利单和亏损单下单量的差距:盈亏仓位比。
先定义盈亏仓位比=盈利时的仓位/亏损时的仓位。在它小于1、等于1和大于1的时候,我们交易的环境截然不同。
如果我们做一笔交易,下单10手,最终是亏损的;做另一笔交易,下单1手,最终是盈利的,那么,两者相加,后者的盈利点数要大于前者亏损的10倍,才能总体盈利。
所以,在盈亏仓位比小于1的情况下,想要获得稳定的盈利,是极其困难的。
另外,
仓位越大的交易,亏损的概率也越大!
因为仓位越大,压力越大,在亏损的情况下更容易惊慌失措,甚至不断加仓,导致亏损越来越大;而在盈利的状态下则担心行情回头,着急兑现利润,结果错失大幅单边,很难做到交易的基本要求:“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腾”。
而
仓位小的交易,因为盈亏幅度不大,更容易理性处理
,赔钱的时候,该出也就出了;赚钱的时候,该拿也能拿得住,这样就容易在控制亏损的基础上赚到可喜的利润。
所以,
想要做好交易,我们必须首先规避“盈亏仓位比<1”的情况,尽可能保持仓位的恒定,做到“盈亏仓位比=1”。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们更容易认同一种朴素的资金管理方法:把握小的单子,仓位就小一些;把握大的单子,仓位就大一些。
可惜的是,市场在运行时,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单子最终能否盈利,也与我们在感觉上的把握大或把握小无关,根据上文的分析,它们甚至是反比的关系,所以,我们绝不应该因此调配仓位,让自己身陷盈亏仓位比<1的境地。
如果不采用“把握小则仓位小,把握大则仓位大”的方法与仓位对应的方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交易方法与仓位设定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系统交易和量化交易的深层次逻辑:
交易决策取决于市场本身的走势以及我们对走势的解读,不受情感、态度的影响,不在情绪的驱使下做操作。让最终的交易结果,反映出我们的交易能力,而不是其他因素。
当我们艰难地从“盈亏仓位比<1”转到“盈亏仓位比=1”,不再让盈利那么困难之后,我们希望做到“盈亏仓位比>1”,让盈利变得轻松。
这才是我们讨论资金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然,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既然方法和仓位都是确定的,怎么可能实现盈利时的仓位更大?
我们不可能预知哪笔单子能盈利,但重要的是,即便无法提前知道某一笔具体交易的最终结果,我们依然能够实现盈亏仓位比>1,而且实现的途径不止一条。
比如,使用多种相互独立的趋势跟踪方法,同时在一个账户操作,这样在震荡亏损期,有的方法做单,有的方法不做单,总仓位就比较小。一旦走出趋势,所有的方法同时做单、持仓,总仓位就比较大;当然,也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在不同时间周期操作。行情不好时,有的周期亏损,有的周期盈利,总体亏损仓位并不大,但一旦走出大单边,所有的周期都在顺势做单,都在大幅盈利,自然就能实现盈亏仓位比>1。
我们详细讨论一个大家极其熟悉的方法——
加仓
。
在盈利的单子上加仓,是谋求利润的重要途径。
我们依然以趋势跟随的方法为例:
在保持单次下单仓位恒定的前提下,如果在震荡亏损期,我们进场之后,很快被止损,是不会有加仓的机会的。因此,亏损仓位就是1;但在单边走势中,我们进场之后,会给出加仓机会,我们再加一笔仓位,盈利仓位就是2,再继续加仓,就可能是3、4,甚至更多。
因此,
顺趋势加仓能够带来大幅利润的秘密就在于:它自动帮助我们实现了“盈亏仓位比>1”,而这正是轻松盈利的根本途径之一。
当然,反过来,绝对不得在亏损单子上加仓,也是为了避免陷于盈亏仓位比<1的境地。
所以,
只有理解了盈亏仓位比及其重要意义,才能真正理解“绝对不要在亏损单上加仓,但绝对要在盈利单上加仓”的深层次原因。
了解盈亏仓位比能帮助我们有效理解和设定操作时的仓位处理。当然,资金管理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具体下单量的设定、复利,大幅亏损下的处理等。但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专业化的交易与散户式交易的不同之处:一是对细节的深入钻研;二是根据市场信息而非主观判断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