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张浩然分享了关于无人驾驶出行的体验,包括车的档次、乘坐感受、费用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结构、运营模式及盈利预期。还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影响和未来的商业模式。最后,他也谈到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张浩然的无人驾驶体验分享
张浩然描述了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感受,包括车的外观、车内设施、乘坐的直观感受等。
关键观点2: 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与运营
张浩然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结构,包括车辆购置、设备加装、运营成本等。同时分析了其运营模式及盈利预期,基于目前价格计算了一辆车跑不同年限的回报情况。
关键观点3: 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张浩然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影响和未来的商业模式,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观点4: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张浩然谈到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介绍了无人驾驶产业可能带来的新就业机会。
关键观点5: 风险提示
文章结尾进行了必要的风险提示,强调了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同时提醒投资者在全面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正文
心中有问HOW?
浩然来解答!
FOF 伴您一路前行
在上一期的『How然说』中,易方达FOF投资部总助张浩然先生,分享了他对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了解,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可能带来巨大生产力。近期,浩然总在武汉体验了一把无人驾驶出行,感受如何呢?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1、车的档次较好,外观漂亮,乘坐比快车舒适,接近专车水平。
2、没有司机的体验很新奇。乘坐感受隐私性非常好,对于i人可能是福音。在车上说话,唱歌,打电话都不必有顾虑。
3、车内空调、音乐都可以自选,比较自由。
4、有一些细节考虑的很到位,例如下车时的后视镜和屏幕影像提醒。可以说是用心优化的产品。
价格,目前是优点,但是未来不好说。
我打了15公里的车,费用总计75元,活动抵扣了50,最后收费25元。我也查了一下,同样路线的快车是35元左右,专车是60元左右,的确是更加便宜。
但是现在是有补贴的,未来不太可能抵扣这么多。结合乘坐体验,我认为应该价格应该超过快车,但是不应该超过专车,不然产品力就不强了。
1、尽管车内有摄像头,乘客应该还是比较规矩的。但是难免会有一些乘客搞脏车辆。运营中可能
需要专门的卫生员来清洁车辆。
2、目前没有办法识别路面的平整度,在
过坑洼时会有明显的颠簸感,
不会像人类司机一样绕过路面上的坑。假如在温州这样,路面经常上下起伏,网友戏称为游戏地图的地方,不知道能否适应。
3、速度目前并不快,武汉限速60公里/小时,无人驾驶汽车基本上就是开在65公里/小时以内,这个速度一般不会出很严重的事故。实际速度肯定能更快,但是留出了安全冗余量。
我调研的无人驾驶目前的第五代车的价格大约是50万,主要包括原车的费用和加装了雷达等无人驾驶汽车必须设备的费用。
而第六代车成本约20万,融合了SUV与MPV的特点。
成本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1、
雷达变小,
原来一个雷达要大几万,现在改用小雷达只需要3000元,这样的雷达有8个;
2、
第六代汽
车采用换电模式,
也就是说费用不包括电池,未来采用租电池的方式付费。从商业模式来讲的确是对的,因为降低了单车成本,还减少了充电时间,充电的一小时可以继续去接单赚钱。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每投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获得多少回报?
首先直接购买汽车的支出是20.46万元(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低)。
由于没有驾驶员,
主要的运营成本是电费和工资,包括安全员、路勤人员等,
根据调研这个成本大概在100多元/天。
目前一辆车一天大概能够接20单,平均每单按15元计算,可以收入300元,扣掉100元成本大概是200元盈余,全年无休则是73000元,考虑一些必要的车检和维修,大概是70000元。
也就是说,
基于目前的价格,一辆车跑3年即可回本,
如果跑5年内部收益率大概是21%,如果跑7年大概是28%,这已经是不错的盈利预期了,完全可以商业化运营。
未来如果成本进一步降低,预期回报提升,资本投入的速度可能还会加快,甚至可能会推出to C的模式。也即个人认购无人驾驶汽车,交给运营方去运营。
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人驾驶汽车的占比可能会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在武汉可能会投放到1000-2000辆,后续也会在更多城市去投放。武汉大概有3万辆出租车和2万辆网约车,2000辆无人驾驶汽车大约占比4%,这个比例并不高,不会带来过大的冲击。
不过这样的商业模式目前可能只能在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有效,简单估计大概20个城市,每个城市平均1500辆,大概也就是30000辆车。所以
无人驾驶汽车对于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短期没有那么大。
但是无人驾驶值得关注的原因是,这是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和行业的结合。
人工智能通常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步骤,之前的GPT更多体现在前两个环节,大量算力的投入使得AI的感知和决策越来越快,越来越准确,但并没有找到非常好的盈利模式。而真正进入执行步骤,
让人工智能产生生产力,才能够塑造真正的盈利模式,开始商业化运营。
我相信未来人工智能会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包括无人驾驶、智能医疗、人型机器人等等。
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会对一些工种造成冲击吗?
我相信是会的,纵观历史,机器不断地在代替低端重复劳动——织布机、洗衣机、印刷机等等。
然而同样的,技术的进步也会带来新的就业。
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去抵制技术的进步,而是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技术永远只是工具,冲击的不是人,而是不会用工具的人。
无人驾驶一方面可能会对出租车司机造成影响,替代一部分需求。但是也有替代不了出租车司机的部分,比如帮忙搬行李,比如识别路况,比如更加灵活的满足乘客的需求。因此,
无人驾驶更可能淘汰一批体验较差的出行服务。
另一方面,无人驾驶产业也可能诞生的新工作:
安全员:
工作内容有点像是玩赛车游戏,在无人驾驶汽车遇到问题的时候,例如前方的塑料袋它无法识别,这时候为了安全车会停下来。车辆异常停止后就会接入安全员,安全员可以远程解决。一个安全员可以监控3-7辆车。有趣的是,无人驾驶汽车违反交规后,是扣安全员的驾照分。
路勤员:
目前在武汉道路上平均2公里一个,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出了问题,例如掉头时卡住,或者阻塞了交通,路勤员能够5分钟内赶到解决问题。
道路勘测员:
主要工作内容是完成路况的勘测,绘制高清地图。在新拓展城市时尤为重要。
车辆保洁、检测等:
毕竟无人驾驶汽车还是需要打扫卫生,安全检测的。
主笔人:
张浩然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观点具有时效性,后续可能会发生变化。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我们力求材料信息的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做保证,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详阅基金法律文件后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易方达FOF投资团队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化的产品运作和更精细化的陪伴服务,力求为投资者打造更友好的持有体验,与大家一起共同长跑。
投研团队成员来自专业投资机构,具备多资产、多策略、多管理人的多元投资背景。投研团队主要成员经历不同周期考验,投资策略成熟,投研经验丰富。
张浩然先生
清华大学金融硕士、经济学学士、工学学士
易方达FOF投资部总经理助理。9年投研经验,其中6年基金投资经验。
自入行以来即进入大型险资机构从事基金研究工作,多元的学科与机构背景使得更加丰富的投研视角成为可能。目前主要负责易方达内部FOF以及全市场FOF的投研工作。
易方达基金FOF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16年投研经验,其中14年基金投资经验。
曾在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合众人寿保险等知名保险资管机构从事基金研究及组合管理工作,对于稳健类投资具有独到见解,偏好通过降低风险波动来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主要负责养老目标FOF以及稳健类FOF的投研工作。
16年投研经验,其中5年权益投资经验。
曾在易方达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知名公募基金长期从事权益类资产研究工作。具有11年股票研究经验,研究生涯经历多轮股市周期,目前主要负责中高风险FOF的投研工作。
7年基金研究经验,其中3年基金投资经验。
目前主要负责稳健低波FOF的投研工作。
6年基金研究经验,其中2年基金投资经验。
目前主要负责中高风险FOF的投研工作。
4年基金研究经验。
自毕业以来即加入易方达基金,从事基金研究工作已3年,目前主要负责稳健低波类型产品的投资研究工作。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提及相关基金仅作为介绍示意使用,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基金推荐。本专栏观点、分析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请投资者在全面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