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橙旅游
品橙旅游——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海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兰州新区:“非遗贺新春 新区过大年”社火展演 ... ·  2 天前  
KLOOK客路旅行  ·  👍 ... ·  2 天前  
看金坛  ·  降了!降了!大降了! ·  3 天前  
看金坛  ·  降了!降了!大降了! ·  3 天前  
海南工信微报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4 天前  
海南工信微报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橙旅游

丽江迎来转型大考:旅游新政能否克服“水土不服”?

品橙旅游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8-06 11:30

正文


【品橙旅游】日前,丽江市市长郑艺表示丽江古城和泸沽湖两大热门景区将实行流量管控,不再片面追求游客数量来体现旅游成绩,将从过去单纯的旅游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康养方面转型。


“不再片面追求游客数量来体现旅游成绩”是一场丽江旅游政绩观的革新,就如同国家层面的“不以GDP论英雄”一样。大幕拉开,一场自上而下、从下到上的丽江旅游转型大考的开场哨声已然响起。



限流


据了解,今年5月,丽江市玉龙雪山冰川公园便已经开始限流,将每天入园的游客量控制在1万人次,意在保护冰川资源、确保索道设备安全运行和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连续采取景区限流措施,可见丽江发力从“量”到“质”的决心。然而,事实上,丽江古城的限流比起玉龙雪山难度更大。作为开放式景区并没有固定的门禁,共有29个出入口,因而通过控制门票售卖数量的方式显然不适用,具体的客流量上限目前暂无确切的标准。


郑艺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将通过增加新的旅游产品供给、有序管理交通来疏解丽江古城在游客承载方面的压力。


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也表示,景区限流并不会对丽江旅游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另外,通过发展影视文化、康养旅游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业,也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愿景旅游规划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季东向品橙旅游说道,限流是未来景区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发展更多数量和类型的旅游业态本身也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涵。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深旅游专家刘思敏则提出质疑,他表示流量管控的依据应该是出于对安全、景区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考虑,而丽江政府提出的将更加追求旅游发展质量以及向休闲、度假、康养的转型与景区限流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同时也缺乏法律依据;丽江政府方面需要明确景区限流的法律依据。


近几年来,丽江市旅游业发展态势向好,接待游客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近20%,旅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限流的举措影响游客量的情况下,旅游收入能实现怎样的增长仍需观望。


但何季东认为,景区限流对当地旅游产生的影响趋势是利大于弊,对于地方旅游产业经济而言是利好行为,并不会减少旅游收入;限流政策本身也是转变国内大多数景区以门票经济为主的重要方向,与国家层面出台的逐步降低景区门票、甚至未来会逐步取消门票的指导意见相呼应。


救赎


2017年,丽江市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069.4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1%;旅游业总收入821.9亿元,同比增长35.01%。


丽江能从2017年那场不小的风波中挺过来,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着实不易,在“自救”的道路上走得很坚定。


2017年2月25日,5A级景区丽江古城因游客安全事件频发、游客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再加上景区内旅游设施老化、旅游产品质量下降等原因,被文化和旅游部严重警告,责令整改。


事实上,A级景区的“终身制”早在2015年就已经被颠覆,长效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常态。文化和旅游部对A级景区通报所显示的处罚程度分为五个级别,从轻到重依次是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降级、摘牌。由此来看,丽江古城的金字招牌处于危险边缘。


从女游客在丽江挨打毁容到官微怒怼网友“爱来不来”,丽江毋庸置疑地占据着去年旅游城市的舆论中心,也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在“春季行动”中的重点督查对象。


“丽江暴露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其探索的解决之道也直指云南旅游业的未来出路和转型方向。可以说,丽江动向正成为云南旅游业的一个风向标,成败意义重大。”旅游分析师周易水说。


不得不说,这几年,丽江是下了功夫、花了力气、想了办法甚至付出血本。就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而言,丽江旅游就打出包括组建旅游联合执法巡逻队、成立旅游稽查支队、成立旅游退货受理监理中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旅行社、集中整治旅游景区和购物场所、建立“黑名单”和“红名单”等多项举措在内的一套“组合拳”。这些都是云南旅游业“22条军规”的加强版。


从丽江在2017年达成的旅游业绩以及布局成果来看,自我救赎产生了一定成效,但前路依然困境不少。


可行?


丽江提出将从过去单纯的旅游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康养方面转型,究竟可行不可行,又潜存哪些阻碍?


旅游专家王兴斌向品橙旅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转型当然很好,但是会很艰难,并且是长期的,主要是度假、康养的设施、管理、服务、人才等培养不是短期能做到的,社会环境与公共服务的完善亦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


何季东也认为,新业态的培养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特别是主要景区周边的小体量景区景点在发展速度较慢的前提下,有可能出现需求远远超过供给,这种矛盾并非只在丽江存在,而在国内主要热门景区周边普遍存在。


此外,他也指出丽江知名度高,游客基数庞大,在地方政府和全国各地游客之间的信息互通、预测、预报、预订等工作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矛盾;在丽江旅游转型的过程中,景区景点、古城古镇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享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如何构建利益分享长效机制,值得探究。


丽江通过增加休闲、度假、康养类的旅游产品供给,能够达成对热门景区的分流效果吗?


刘思敏对此持怀疑态度,“观光游客在丽江的客群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观光的需求短时期内很难向度假的需求进行转化,因而分流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事实上,丽江需要做的是吸引更多有度假需求的游客,而非将现有的观光游客转化成度假游客。”


显然,业界对于丽江旅游采取热门景区限流、并通过发展新业态转型的大方向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普遍认为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在前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阵痛。


针对丽江旅游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何季东建议当地政府和经营业主应充分研究市场,以智慧旅游为通道,确保和游客之间的信息互通,避免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前往,而景区无法接待的情况出现;在进一步完善丽江旅游产品业态的同时,也应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刘思敏同样认为充分的市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明确休闲、度假、康养游客的需求,并着力满足这些需求;在旅游营销和品牌形象塑造上,突出丽江休闲、度假、康养的功能,加快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配套,从而获得游客和投资商的认可。


刘思敏也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度假市场没有想象中的广阔,观光市场仍然是主体市场。尽管丽江在资源、气候和知名度上具有优势,但在整体度假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投资开发的企业相对而言成本也更高、机会更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