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谁还不知道美国有这么多STEM项目? ·  昨天  
康石石  ·  拿到藤校奖学金的作品集长什么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30年前,用一辆桑塔纳换9000张名家书画,如今富可敌国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1-10 18:40

正文

(导读:如果你在30多年前,你是买1辆桑塔纳?还是用同样的钱买下9000张名家书画放家里? 30多年后, 桑塔纳已经成为废铁 ,而这9000幅名家书画,其价值飙升万倍,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收藏家 许化迟当年用 1辆桑塔纳的钱 买下了9000张名家书画。




如果你在30多年前有20万!是买1辆桑塔纳风光风光?还是买9000张书画放家里? 关于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30多年前20万的价值,


当年有个名词叫“万元户”这个响当当的头衔,在七八十年代,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简直可以数十年不愁吃穿了…


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万元户”也变成了历史概念。 那么,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答案是:255万!


看到这个数,我也是非常吃惊。 1985年,一辆桑塔纳在国内卖20多万人民币。 1983.4.11第一辆组装桑塔纳轿车驶下流水线,这派头!这气势!这感觉!犹如众星捧月啊。 按照255的倍数,20万相当于现在的20×255≈5100万! 五千万啊!大概可以买567辆2016新桑塔纳! 先让我平复一下心情。。。




然后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许化迟  。 许化迟的父亲是许麟庐,是齐白石的得意门生,荣宝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经理。关于许化迟有几个现在看来跟传说一样的故事给大家说道说道。。。


陆俨少作品也就8块一张!


1977年,陆俨少来北京,客居许家。陆俨少拿出自己的五张画。让25岁的许化迟去荣宝斋卖了。韩度权当时是荣宝斋收画的一把手。收画一把手,意思是鉴定专家,当时收画,经理说了都不算,必须找他。到了荣宝斋,许化迟说“有几张画,让您看看”。韩度权说“你打开吧。”打开看了,韩度权说,留一张吧。许化迟心里一咯噔:留一张?就问多少钱一尺,说8块,结果许化迟就把画一卷就回来了。(当时王雪涛的画12块一尺,李可染15块一尺。)回家后,陆俨少听了生气,不说话。


30年后陆俨少一张作品卖1000万了。。。


黄宾虹的画,一块钱一张,还没人要。


50年代,许麟庐的“和平画店”开业,这家画店的旧址,如今已经湮没在王府井的一片繁华中,但当时,这家在齐白石支持下开出的不足40平方米的画店,却是京城的名家荟萃地,郭沫若、徐悲鸿、傅抱石、张伯驹、李苦禅、启功、黄苗子、黄永玉,都是常客。齐白石每星期都要来画店亲自坐镇,“和平画店”匾额的四个字,正是他题写的。1951、1952年,黄宾虹的画,一块钱一张,还没人要——因为大家不认识。”


100多元,“买贵了”齐白石


1978年,许化迟从朋友那儿花100多元钱买了张齐白石的画,这张画后来收录进《齐白石画集》。许化迟拿着画给父亲过目,问真假。许麟庐看了,说真的。但又说,100多元钱,买贵了!




1981年,直接用20多万买下9000张画。


1979年,历史博物馆成立了“外宾服务部”,卖一些近现代画家的画,收入用于改善博物馆的经费不足——那时候博物馆来了外宾,请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国家财政拨款有限。接待外宾的标准是每人三块钱。但这是天安门前的国家博物馆,三块钱怎么吃饭呐?差额就得从这儿解决。当时艺术家们的画,吴作人一张画卖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外宾服务部经营到1981年,经营不下去了。卖得不好,国家博物馆卖字画也丢人,画于是得处理掉。但这么多处理给谁,谁又买得起?许化迟,一次性花二十多万,买了全部的画作。都有谁的?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等。。。


30多年后,当年无人问津的,20多万9000幅名家画作,如今炙手可热,其价值不可计数。


当然,当年许化迟20万买9000张名家书画的际遇,不是谁人都能有的。我们没有许化迟家那样的世家背景、也没有那样的雄厚实力。


但也不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收藏一些自己喜欢并且买的起的艺术品,就算这些收藏无法让你青云直上,放在家里提高一下生活品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把。



资本家大肆侵占艺术品市场 这是艺术收藏最好的时代!


参照十年前房地产产业,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


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历史因素:壹首先,中国5000年的历史累积了大量的文化艺术资产,中国的瓷器、玉器、国画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并且当代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


其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并没有很好的提升。中国的游客在泰国抢龙虾、在越南抢荔枝、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等等,这些事件让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有偏见。所以,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国家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艺术与金融相结合! 资本家闻风而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