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领导小组面试是未来公考面试的大趋势。在2019年之前,各省公考主要采用结构化面试,只有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国考、选调生考试,以及一些地方省考、公务员遴选,比如重庆、云南、江西等,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
2019年底,广东选调生和急需紧缺公务员招录(下称“19年底紧缺”)首次大规模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形式,紧接着今年广东省考也采用了无领导,可以说19年底紧缺试水无领导小组面试应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才会在更大规模的20年省考中全面铺开。
相比结构化面试,无领导最大的优势在于打破模板化,有利于展现考生的真实情况。在如今公考全民培训的情况下,无领导小组面试形式会愈来愈多地受到青睐。
同时,广东历来是改革的排头兵,因公务员待遇高也是公考大省,此次在省考中率先试点无领导也反映了招考当局的一种态度。
而2020年省考,广西、四川部分地区采用无领导,吉林省考全省采用无领导,湖南、重庆发文可能采用无领导。
因此,无领导小组面试可能是未来面试的常态,至少在广东,往后已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结构化面试。
无领导小组面试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个人陈述、小组讨论和个人总结。
个人陈述保留了结构化面试的精华,即每个人有均等的展示机会,无论你性格外向或内向,都有发言的机会。
但是在小组讨论环节情况完全不同,此环节发言需要抢,同时允许插话,并不是人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内向少言的同学在此环节难免吃亏,
而小组讨论又恰恰是对分数影响最大的环节,许多考官都在讨论结束时即完成了打分。
对于小组讨论环节能否插话这一问题,几乎所有培训机构在考前都持否定的态度,强调讨论时应讲礼貌,不能插话,要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在今年广东省考之前,大家对于无领导的信息获取主要来源于2019年底广东紧缺和选调生考试。
但是因为紧缺仅面向211和985高校,规模较小,可供分享的经验有限。培训机构基于讲礼貌是基本礼仪,且插话会显得强势这个理由,要求考生不插话。
然而,广东省考面试结束后,许多考生反馈,小组讨论是可以插话的,考官宣读的考试规则中有“允许插话”这一条。因此,现在可以明确,小组讨论允许插话。
在今年广东省考中,经过培训的考生都会秉着礼貌的态度,不插话,内向的同学只要争取到了发言机会,还是有机会把自己展示出来。而在此次省考后,基于竞争的关系,未来的面试中可能经常会出现发言被打断的情况。可以说,小组讨论形势对于内向寡言的同学更为不利。
结构化面试中内向的同学可以通过数天训练、反复背诵模板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结构化面试的题目统共综合分析、组织计划、应急应变等几类,无论考题怎么出,都离不开这个范围,各培训机构也有相当成熟的应答模板。但无领导不行。
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
你的考题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你同组的考员。此处划重点!!
可能有气场非常强大的天生leader,可能有杠天杠地坚持己见的刺头,可能有强势傲慢无礼的反方。
你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无法事先预备讨论模板,这也是无领导小组面试比结构化面试难的原因。
对此,内向的同学应从两方面着手准备无领导面试:
第一,培养逻辑能力。
逻辑能力是无领导面试中最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逻辑能力能帮助你在较少的发言中发光发彩。
内向的同学取得发言机会不易,若拿到发言机会,一定要输出有效的发言,只有有效的发言才能得分,而有效发言的基础支撑是逻辑。
无领导试题涉及范围广,可能是与政策相关,如2019年底紧缺试题“A市促进创新九条选出最重要的4条并按重要性排序”,可能与生活相关,如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试题"对垃圾分类实施效果不佳的8个原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还可能与哲学相关,如2017年国安试题"忠孝仁礼智信选出3个最重要的”。
无论试题如何变化,应对的主要工具都是逻辑。
在今年的省考培训中,许多培训机构要求大家熟读政策,因为19年底紧缺生的试题大都与2019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政策相关,而省考面试实际考了节约粮食、绿色发展、线上教育、干部直播带货等话题,有些还不是排序题,是需要提对策的开放题。
一些考生在看到题目后傻眼,瞬间紧张,因为开放题没准备过,在回答时也是洋洋洒洒说一堆,缺少要点句,无层次感,这就是逻辑能力较差的表现。
第二,突破自我设限。
培训结束时不少同学反映,培训第一天练习时强的同学最后依然强,弱的同学最后依然弱。一些内向的同学在培训两三天后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想放弃练习。性格内向是天生的,这个无法改变,但是不要忘了无领导面试是一种考试,既然是考试,就会有技巧。内向的同学应打破自我设限,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此方式不断掌握无领导面试技巧,提高自身面试水平。
更重要的是突破内心的障碍,逼着自己抬起头看考官、逼着自己不断大声说话寻找信心、逼着自己多练习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