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
|
智能制造
|管理前沿
我们来自丰田,分享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
为了顺利推进公司或者团队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
——稻盛和夫
01
“抱着产品睡”
“紧抱自己的产品”——每当新产品开发的时候,我总是这么想。
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
“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这是最近年轻人中流行的观点。然而,要做好工作,就应该
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要悟到“
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
”的程度
。这两者密不可分。这个经验相当重要。
也就是说,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与工作“共生死”的程度。如果对工作缺乏如此深沉的挚爱之情,就无法抓住工作的要领。
京瓷公司在创建后不久,曾制作过用于冷却广播机器真空管的“水冷复式水管”。因为过去生产这种水管的企业中技术人员走了,所以订单就发到了京瓷。
但是,京瓷以前只做小型陶瓷产品,这种水管尺寸太大(直径25厘米、长50厘米),用的是老式陶瓷原料,属于陶器,而且要在大管中通小冷却管,结构非常复杂。
京瓷不具备制造这类产品的设备,也没掌握相关的技术。尽管如此,由于客户盛情难却,我无意中就说出了“行,能做”,把任务应承了下来。既然接了任务,就绝不能失信,无论如何必须把产品做出来。
为了做好这一产品,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比如,原料虽然使用与一般陶器相同的黏土,但因为尺寸很大,要让产品整体均匀干燥极为困难。开始时,在成型、干燥的过程中,几乎每次都出现干燥不均、因而先行干燥的部分发生裂痕的现象。
可能是因为干燥时间过长吧,于是我尝试在缩短时间上下功夫,但结果仍不理想。我用了各种方法反复试验,最后想出一招,就是在尚未完全干燥、还处于柔软状态的产品表面卷上布条,再向布条上吹雾气,让产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干燥。
但是还有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如果产品太大,干燥时间过长的话,产品会因为自身的重量发生变形。为防止变形,我又动了各种各样的脑筋。最后,我决定抱着水管睡觉。
我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的地方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我都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方法干燥,同时防止水管变形
。
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但当时我想的是“
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产品培育成人
”,
我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倾注全部的爱
。正因为如此,我能够通宵达旦紧抱水管。
这种让旁人看来心酸流泪的“认真”,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水冷复式水管”的制造任务。
抱着产品睡,这的确有点不卫生,而且效率不高。在今天这个时代,这种带着泥土气的、低效的做法甚至令人生厌。
但不管时代怎么进步,干活时自己手上沾泥带油这种方式,虽已不再流行,但若缺乏“抱着自己的产品一起睡”那样的爱情,在工作中,就无法从心底品尝到那种成功的欣慰,特别是向新的、艰难的课题发起挑战并战胜它们时。
02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如果你能喜欢上你的工作,喜欢上自己制造的产品,那么当某个问题发生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制造业中,许多时候,产品制成率(合格品相对于投入的全部材料的比率)很难提高。
这时候,首先要迈开双腿走进现场,然后,要带着爱意,用谦虚的目光,对产品进行仔细的审视和观察
。
如果你真的仔细倾听,你就能听到好似神之声音的“产品的哭泣声”
。
就是说,产品的问题或机器的故障就会自觉地呈现在你面前。你会听到从产品或机器里发出的窃窃私语:“这样做,你看怎样?”它们会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这就仿佛医生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要用听诊器倾听患者的心跳一样。高明的医生只要听到心跳声和心搏数有异,立即就能感知患者身体的异常。
与此相同,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所在。
京瓷的产品大多是电子领域使用的小型零部件,要寻找产品的问题很不容易。
那时候,就像医生总带着听诊器进诊疗室一样,我去生产现场时总是带着放大镜。我的放大镜由多枚透镜组成,用一枚镜片可以放大5倍,用两枚就可以放大10倍。我经常用这种放大镜对烧制成的产品逐个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就是不合格的产品。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等同于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
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的产品,
就是听到了产品的“哭泣声”,我就会想,“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伤了呢?
”
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让我来讲这样一个故事。
制造新型陶瓷产品的过程是,首先要将原料粉末固定成型,然后放进高温炉内烧结。
一般陶瓷的烧制温度在1200度左右,而新型陶瓷要在1600度的高温中烧结。当温度达到1600度时,火焰的颜色不是红色的,在观察它的一瞬间,它会呈现一种刺眼的白光。
将成型的产品放进这样的高温炉中烧结时,产品会一点一点地收缩。收缩率高的,尺寸会缩小两成。而这种收缩在各个方向上并不均衡,若误差稍有不等即成为不合格产品。
另外,板状新型陶瓷制品烧结时,最初不是这边翘起来,就是那边弯下去,烧出来的产品就像干鱿鱼一样。对于新型陶瓷为什么会弯曲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文献上都没有记载。我们只有自己做出各种假设,然后反复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弄清了一点,那就是原料放进模具加压后,因为上面和下面施压的方式不同,原料粉末的密度也不同。反复试验的结果发现,密度低的下部收缩率大,因而发生翘曲。然而,虽然弄清了翘曲产生的机理,但要做到上下密度均匀却仍然很难。
这时,为了观察产品究竟是怎样翘曲的,我们就在炉子后面开了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观察炉内的状况,观察在什么温度下产品会弯曲、如何弯曲、它还有什么别的变化等。
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就翘曲起来了。我们改变条件,多次试验,但无论怎样改善,产品还是像一个会动的生物一样,蜷曲起来。
看着看着,我都快沉不住气了,突然产生一种冲动,就想将手通过观察孔伸进去,从上面将产品压住。
这当然不可能。炉内是1000多度的高温,如果手伸进去,一瞬间就会烧毁,我当然明白这一点,但无论如何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让我禁不住就想将手伸进高温炉。
然而,就在想把手伸进炉内将产品压住的瞬间,突然灵感来了:“在高温烧结时,只要从上面将产品压住,它不就翘不起来了吗?”
于是,我们就用耐火的重物压在产品上烧制。结果,问题终于圆满解决,平直的产品做出来了。(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公司www.kaizenjit.com培训机构)
这个例子说明,
向工作倾注的爱情,就是最好的老师
。
当工作遭遇困境、迷失方向时,它能让你倾听到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你的事业开始新的起飞
。
03
成为“自燃型”的人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
;
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
;
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
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
像我这样的经营者整天考虑的就是,公司“应该做这个”、“应该那么干才更好”这样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的人也在自己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梦想,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我想干怎样的事等等问题。
但是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冷若冰霜的人。
遇上这样的人可不好办。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所以我总是这么想:
这种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在公司。
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
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 ”、“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 ”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
04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