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直逼第一大经济体。
但与此地位不相称的是中国的国际品牌数量、跨国公司数量缺乏,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些都难以与经济地位相匹配。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当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它的汽车业和电子业直逼美国,并催生出一系列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比如丰田、本田、日产,三凌、松下、索尼,还诞生出如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一批企业领军人物。
6月2日,华为将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届时鸿蒙操作系统将有3亿设备搭载,初步形成自主创新生态系统。
但你必须承认,手机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的核心技术都是来自美、日、韩等11个发达国家,包括华为手机在内。
而且,中国只有一个华为。
能叫板国际品牌和跨国巨头的中国企业能有几个?
不错,中国专利拥有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
但专利申报数、拥有量不等于核心竞争力,更不等于创新能力。
任正非说,“搞芯片光砸钱不行,还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我们的专利数量全球第一,但能拿得出手的不多;我们的人才数量不少,能成为“大家”的更少。
有人说,屠呦呦、袁隆平、童弟周、陈景润都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科学家。
而改开以来,一个可与之比肩的成就都没有,还产生了“钱学森之问”的难题。
这是为什么呢?你怎么来反驳??
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落实到人头上。
我们不与日本比,不妨与印度相比。
当前印度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是水深火热。
但印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有统计,清华在硅谷地区就有一万多名校友,那么加上北大、复旦、南开、浙大等,那有将近十万中国名牌大学的精英在硅谷地区。
但是他们却做不过印度人,他们只能做程序员或者中低层经理。
印度人在硅谷的位置远远高于中国人。现在谷歌和微软这两大企业的CEO,全都是印度人。
在硅谷的1/3工程师是印度裔,硅谷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是印度裔。近年来,印度人创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国人、日本人和华人所创建的总和还多。
02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英语思维”能解释的,印度人在美国做出成绩是硅谷科研环境好,还应该从市场体制上找原因吧?
的确,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科研领域拓宽了不少,科研的质量提高了不少,科技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
但不断发展不等于令人满意,科研数量不等于质量,队伍数量不等于质量。
事实上,现行的教育已经让我们的人才严重退化了,没有兴趣和实践,没有逻辑和独立思考,没有创新和思想自由……这些才是CEO领袖和顶级科学家的土壤。
而我们的教育呢,一切都在追求短平快,刷题灌输、标准答案只会培养“码农”,却难培育领军人才!
每年高考都会涌现“状元热”,试问这些状元们后来如何了?
每年推出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人口数,但能创新、能领军的有几人?
如果教育培养的只是一个模式产品,那只能叫“听话的学生”。而真正先进的教育是培养真实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大写的人。
七普的亮点之一就是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高学历人口无疑是劳动力金矿。
再强调一下,人才数量不等于质量。关键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含金量高不高、文凭水不水,还有就是,社会是否鼓励创新将这个劳动力金矿的潜能逼出来。
03
未来几年,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是大概率事件,估计这种超越将维持百年以上。
只是人口数量优势,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经济动力和国家竞争力。
中印未来比拼的是勤奋好学的劳动人口和优质的创新人口。
在最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2.5亿中国青少年中有1700万高材生,而6000万美国青少年中却只有91.5万优等生。
也就是说,中国高材生的数量是美国的19倍。
好吧,先高兴一会会儿。
但如果我们都是应试教育培育出来的“鸡娃”,不要说干不过美国,连印度也干不过,更枉论和老一辈科学家比了。
“鸡娃”只会低水平绞杀,不会成长为高水平领军人物。
当前,培训课程纷纷被叫停,但家长还是担心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应试教育体制未改。
不通过高考难进一本二本,也就难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现行人才晋级机制未变。
这届孩子太难了,他们没了发呆的时间,没了可以肆意挥霍的童年时光,他们满满的斗志都消耗在补习班和去补习班的路上。
这届家长太难了,他们不拼补习班,不拼学区房,就难给孩子一个出头的起跑线,以及人生晋级的门票。
其实这个难、那个难,应试教育才是导致这些困境的最大推手。
教育体制如何改变?
首先要培养下一代的批判性思维,其次要改革人才竞争模式,但最主要的是培养顶天立地的人,大写的人。
所以我们要砸数学家,砸物理学家,光有老师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有竞争力的教育体制。
未来的竞争在讲坛上,未来的竞争在体制上。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此外,还有一关要过:利益。
一线城市户口到底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拥有一线城市的户口就意味着拥有良好的教育和成功平台,意味着拥有国际视野和机会,意味着将来拥有房拥有车。
同样的,还可以问,进大公司到底重不重要?进体制单位到底重不重要?人脉关系到底重不重要?答案类似。
打破垄断、形成竞争体制必然过利益关,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躺平是内卷的必然结果。说白了,就是在有限资源里无限内耗,大家都不去创造增量了,未富先懒,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低下。
所以,不要一味带着偏见去责备躺平的年轻人,他们也想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有所作为。
但高昂的房价、资源的垄断、体制的僵化已经耗尽了他们努力的斗志,早已没有了诗歌与远方,更奢谈梦想与创造。
不要再嘲笑印度吧,先反省一下自己。
来源:功夫财经(ID: kongfuf)
知识 | 宏观经济 | 微观经济 | 股票 |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