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香港会不会沦为“环深(圳)城市”的话题,在朋友圈刷屏。
这个看似夸张的命题背后,隐藏着两大合理的因素:
第一,从城市活力来看,深圳已经成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深圳每年获得的PCT国际发明专利的总量,已经是广州的10倍,香港的数十倍,占全国的一半。至于深圳、广州的经济总量,则将在今年或者明年超过香港。
上图:香港排斥内地居民的标语。
第二,近年来香港“港独”思潮抬头,多次有香港人打出“蝗虫(指内地居民)请你不要来”之类的标语,并当街驱赶、骚扰内地游客。而深圳则打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海纳百川式的城市口号,每年新增人口50到60万,其中每年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超过10万人。
上图:深圳在引进人才上,力度远远超过香港。
香港发展遭遇瓶颈,也让这个城市的精英阶层非常焦虑。最近,在任志刚、李小加的推动下,香港金融市场动作频繁,一场绝地反击战即将打响。
任志刚(下图左)1947年生于香港,祖籍东莞,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1993年到2009年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相当于香港的“央行行长”,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啸等,为香港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任志刚现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李小加(上图右)1961年生于北京,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之后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进入华尔街工作多年。曾任美林证券、摩根大通的中国区总裁(主席),目前担任港交所总裁。
目前李小加正在推动港交所设立“创新板”,这个板块包括“创新主板”、“创新初板”。它对标的显然是北京的“新三板”,以及“新三板”的“创新层”和“基础层”。
而且,香港方面的“野心”很大。从一开始就准备让“创新主板”向散户开放,交易方式接近于主板市场。而内地“新三板”最大的问题是开户门槛太高,散户进入不方面。
内地之所以要给新三板“带上镣铐”,关键因素是——深沪主板市场仍然是审批制,存在估值上的显著泡沫。而“新三板”是注册制,挂牌门槛太低。如果“新三板”对散户开放,即便是仅仅开放创新层,也等于大幅增加上市企业数量,会让深交所的创业板、中小板崩溃。
但香港不存在这个问题。香港主板市场本来就是注册制,所以“创新主板”对散户开放,只能增加市场吸引力。
推出“创新板”,意味着香港交易所将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创业板、创新板。创新板上,将接纳特殊股权公司、亏损创业企业的挂牌。这样,中国内地很多科技股就不用远走美国了。
但是不是香港雄心壮志的全部。任志刚最近一直在奔走呼号,要求港交所推出“B股”。
所谓“B股”是我给予它的命名,任志刚的说法是“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他的建议是,以后要多多鼓励上市公司在香港IPO的时候,同时发行两种股票,一种以港股计价(类似内地的A股),一种以人民币计价(类似内地的B股),同时交易。
这是什么意思?当然是扩大港交所的“客源”,增强跟深沪交易所的竞争,稳固香港的内地企业重要上市地、人民币重要离岸中心的地位。
事实上,早在2010年香港就希望推出“双币双股”,并在2012年完善了交易系统。
2012年10月29日,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双币双股”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名称是“合和公路基建”,其港币股代码是“00737”(见上图),人民币股代码是“80737”(见下图)。在此之前,还发行了一只人民币计价的基金“汇贤产业信托(代码:87001)”,是李嘉诚旗下机构发行的。
由于在2012年的时候还没有“沪港通”、“深港通”,即便是有了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股票,内地居民买卖也不方便,所以影响不大。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让内地居民通过自己的股票账户就可以购买香港挂牌的“港股通”品种。如果未来香港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的股票,都放入“港股通”,内地居民购买就没有汇率兑换、汇率风险问题,将会更加便捷。
应该说,无论是“创新板”还是“双币双股”(或者成为“香港的B股”),都就是香港金融市场重大创新、重大举措,如果最终推出将大大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人民网”报道说: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与本地社福机构合作推出“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承租及翻新业主提供的闲置单位,再分租给社会服务机构及社会企业营运,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可负担的住房。特区政府希望借此措施,令基层市民改善住房条件,让市民“住得更有尊严”。
据悉,该计划将在首阶段推出约300个单位,对象主要是轮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家庭。香港特区社会服务联会将成立一个社会房屋中介平台,有多个志愿机构参与,机构将与租户签订过渡性短期租约,租金视乎家庭负担能力。计划详情预计于本月19日公布。
虽然此举并不能给香港带来多少增量房屋,但这个信息告诉我们:新一届香港政府正在出手解决香港最核心的民生问题——住房问题。
上图:香港下层居民的住房状况——梁家4人口挤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里。小朋友每天趴在双层床上层做作业、玩耍,行动不便的爸爸在下层看报纸,妈妈则坐在一旁切菜。
这对于住“笼屋”、“天台屋”和“劏房”的下层香港居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福音”。而香港问题所有的死结,都在民生问题上;民生问题的核心,就是住房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