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青艺评
文艺能超脱,评论是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青艺评

平庸之善与平庸之恶

北青艺评  · 公众号  ·  · 2017-08-13 21:00

正文

《在这世界的角落》


日本《电影旬报》评选的十佳影片一直以来都是业界评价日本电影最重要准绳之一,而去年,《电影旬报》将十佳第一颁给了动画片《在这世界的角落》。在这个强手环伺的日影大年里,深田晃司、岩井俊二、黑泽清全都败下阵来,万众期待的《怒》差点折戟,新人强势如真利子哲也只能屈居第四,连《你的名字。》这样口碑爆棚的动画都未能进入前十……更难的是,这是继《龙猫》之后唯一能够登上榜首的动画片,而两部影片之间已经相隔将近三十年时间。所有这些,都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该片俘获人心的能力。

影片记录了二战前十余年直到战后重建前夕女主人公小铃的生活轨迹。与众多日本动漫中的孩子类似,小铃这个形象并不完美,这一点集中展现在她对生活的态度上——从影片一开始,她就坐在船上自顾自地比划,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根本不走心,发呆、迷路、不记得婆家姓氏、亲属是谁……迷糊的性格是小铃这个形象得以树立的关键,也为众多悲惨的转折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她又天生热爱画画,想象力十分惊人,比如她笔下海中翻腾的“兔子”、拐卖儿童的“狼人大叔”,还有炮弹爆炸留下的彩色烟雾……所有这些都为生活平添了几分趣味,冲淡了现实的残酷,让整部影片充满了诗意甚至魔幻的色彩。


更进一步观察还会发现,导演片渊须直对“想象”的处理是非常巧妙而富有层次的。就拿开篇部分贩卖儿童的“狼人大叔”一段来说,童年时的小铃在篮子里遇到了自己今后的丈夫周作,而之后的故事发展证明,二人在结婚之前只有这次短暂的见面,可见这一事件必定是真实的;但随后,小铃对二人得以逃脱的原因的展现又显然是她为妹妹杜撰出来的故事。真相到底是什么?二人如何逃脱的?抑或两个人根本就是以其他方式见面的?片中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由此我们发现,想象已经成为了真实生活逻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极为有机地变成了影片的一部分。

与之类似,片中的“海兔子”和“彩色烟雾”也在不同层面与现实发生了关联,使得想象首先与行动、其次与场景、最终与文本发生关系。除此以外,影片还频繁运用跳切来增加思维的跳跃感,这既在人物的性格之中,又在惯常的动画表现形式之外,让人困惑与惊喜并存。虽然由于制作经费不足,《在这世界的角落》最终的呈现效果明显不如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那样精致,但这反倒转化为一种质朴,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故事所处的时代特点。通观几年来《电影旬报》的十佳评选可以发现,这些影片(尤其是十佳第一)不一定没有缺点,但一定是最具人文关怀、手法最有创新意识的。2015年的《恋人们》、2014年的《只在那里发光》、2013年的《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可以说皆属此类。

从情感基调上看,《在这世界的角落》可以说是完全站在了“苦大仇深”的对立面,它以日本传统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平淡甚至略显幽默的家庭故事。但正所谓平淡中见真章,或者像片中角色所说的那样——“欢声笑语的生活不是更好吗”——对比近年来甚至战后所有类似题材的日本电影,这反倒成为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特质。


例如,同样展现原爆附近人们的生存情况,山田洋次让儿子尸骨无存、母亲郁郁而终(《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本片的母亲却很快走出了女儿死去的悲痛,开始接下来的生活;同样是展现失去肢体之后的生活,若松孝二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把“人”变成只存有饮食能力和性欲的“虫”(《芋虫》),本片却完全没有渲染痛苦的痕迹。诚然,动画这种形式本身就更偏向于运用美好的故事来映射残酷,而非直接通过感官刺激达成反思的目的,所以普遍比真人电影来得“温柔”一些;于本片而言,“温柔”的核心更是一种乐观对待生活、积极投入社会重建的态度,这也是该片能在日本国内好评如潮的关键因素。

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无论日本人展现的悲痛还是乐观,亚太其他国家的人民总是与之截然相反的,其对战争的反思从来就没有让周边国家满意过。《在这世界的角落》同样如此——尤其是片中小铃在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近乎歇斯底里地说自己还要继续战斗的做法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日本国内也不乏批评的声音:著名编剧荒井晴彦就对这部影片大加挞伐,称该片“还是那套‘战争=被害电影’”,而这又让人想起当年宫崎骏(所谓的)封笔之作《起风了》在中国引发的争议——一部描绘制造飞机的“杀人犯”的电影,怎么就成了反战电影呢?

其实无论是《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是《起风了》,都是个体视角下的战争反思,前者中的女主人公小铃和后者中的男主人公堀越二郎本来可以安稳地生活,但战争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一生之所爱(无论是人还是事)变成一场噩梦;小铃所谓“继续战斗”的潜台词也并不是“继续战斗”本身,而是对战争意义的拷问。在这种视角之下,影片所传达的信息无疑是反战的,而且只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普通日本人的视角,才能最终瓦解国家主导的右翼宣教,让军国主义失去生存的土壤。


但不能否认的是,个体视角既能透露“平庸之善”,也会暴露“平庸之恶”,这是视角的局限所在,更是日本文化的“菊”面所蕴含的对立,而堀越二郎和小铃都是这样的矛盾体。因此,正如影片结尾再次出现和小铃挥手道别的“狼人大叔”所暗示的那样,日本所要挥别的恐怕不仅是战争的阴霾,更是邪恶本身。

文| 圆首的秘书

本文刊载于20170811《北京青年报》B8版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往期精选


靳东+陈道明,“前半生”的直男逻辑令人齿冷


当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化身耶稣 该怎样看这个悲剧人物?


《军师联盟》:半部精彩半部癫  痛哉惜哉


有什么比相互厌恶的夫妻更可怕?答:恩爱夫妻


《大护法》根本没那么好 它被表达欲搞砸了


我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其实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欣赏伦勃朗 别只看挂在墙上的画


他们的信仰就是手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