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福建科普
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
51好读  ›  专栏  ›  福建科普

百科知识 | 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天气预报

福建科普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5-20 09:18

正文

“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出门时要带把伞吗?”这样的疑问,几乎人人都有过。夏天,总怕有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着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



阴晴雨雪关系着公众的日常生活,因而广受关注。如今,以周和天为单位的预报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公众的日常需求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渴望知道一个小时后的天气状况,也更加想要越来越精准的天气预报。


可是无论天气预报怎么变,它都离不开一个东西,那就是实况数据。

实况数据是气象学科发展的最基础数据,也是模式数据产生的源头。如果没有实况数据,计算机在运算“模式数据”时就少了初始值,即使是回归到没有计算机的人工预报时代,少了实况数据也无法进行天气预报,由此可见实况数据的重要性。

那它又是如何采集的呢?


很多年前,科技不发达,要完成实况数据采集就需要依靠人力。气象观测员每天都会定时进行气象数据记录,然后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将数据进行汇总。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到了现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俨然已经不是主要依靠人力了,而是可以自动完成。


在气象观测站中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物理量均由电子控制的机械设备完成,这些观测站配有嵌入式芯片,芯片上有一个精确的时钟,可以准时地周期性工作。例如在整点每隔5分钟、10分钟或1小时自动采集周围的环境数据,并自动将采集的气象数据编码为二进制数据流,发送到数据库中。


工作人员安装风向观测设备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由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数据信息会首先在各省的气象台进行汇总,然后通过“质量控制”的环节,去掉或订正某些由于观测设备故障造成的错误数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