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当年今日,军迷可是进行了现场直播的,当然那时候直播可没有视频,都是前方爬树党在QQ群发回来的片言片语,在论坛上发一下图片。
堂主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幕是,好像铁血论坛与飞扬军事论坛的观察员因为争夺树木制高点发生冲突,真人PK,结果以飞扬的观察员被打下树收场……反正那天大家都很高兴,打架就打架了,增添点乐趣。
图:其实早在2007年,军迷们就开始猜测歼20大概长什么样了,以F22为蓝本PS出来的想想图。
歼20首飞的那一天,那种激动的情绪与自豪感至今都难以忘记。
战略忽悠局提示
: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
讲武堂
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
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问:堂主能介绍下长久反恐战对正规部队的危害吗?我看到有军事号说,美军某一线陆军旅长期反恐,以至于正规演习时出了很多纰漏,一百多辆装甲车发动机润滑油和冷却液没了都不知道,20多辆直接趴窝。按理说反恐战也是实战,为什么会危害这么大?
英国陆军19世纪忙着揍大清朝,揍阿富汗,揍缅甸,结果真打大仗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部队打枪还是打得蛮准的,行军也还行,但是真打起来怎么这么松垮?法国陆军20到30年代南征北战,打出了世界第一的名头,但是40年代一接触战斗,结果咋样?
图:2016年北约“强大欧洲坦克挑战赛”中,美国队名落孙山,美陆军总参谋长马克·麦立称,“大部分陆军只知道与恐怖分子和游击队作战,因为他们都是在911以后才加入陆军的。但是在面对更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的能力在过去15年中被逐渐荒废了。”911后,关于未来战争的预期都是入侵伊拉克这样的行动,高强度作战和反游击作战相比,优先级被排在了后面。
现实世界不是吹牛的世界,部队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什么身经百战的精锐其实都是扯。古代存在所谓百战精锐,那是因为哪怕山沟沟里穷得底掉的,他打仗的强度也不会比世界最强国家差,甚至说碰上阿骨打、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比打文明国家的正规军辛苦多了。
图:根本原因是古代技术不发达,杀伤输出靠人体肌肉,行军靠人力和畜力,大家的差异主要在组织能力方面。但中小规模战斗组织,文明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天才指挥官和老兵的作用比什么都大,拿破仑的法军在小规模战斗中也打不赢埃及马木留克。
但是现代工业化了,工业化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力量差距已经是指数级的拉开,打这些小国能体会到装甲狂飙、每天几万发炮弹、飞机满天飞么?和平时期如果一直打仗,作为工业国那肯定是遇到了各种小国穷国的游杂,这种部队能有啥战斗力?对抗强度那么低,很容易就养成各种坏习惯,也忘记了正规作战强度到底多可怕。就相当于在中超横扫千军的球员,要在中超养成习惯了,到欧冠看看?
图:堂主也看过你说的那段介绍:斯特瑞克“北极狼”战斗队养成了严重的“游击习气”,作风散漫,放任自流。在欧文斯堡演习场,北极狼部队的指挥官不但迟迟不给属下发放战地MRE口粮,还四处搜集啤酒,在指挥部搞战地烧烤,引起饥饿的美军士兵一片愤慨。北极狼一个旅倾巢出动,拿不下一个小镇,而这个小镇的防守的红军兵力只有75人。遇到这种“硬骨头”,蓝军几个士兵干脆找个阴凉地,窝在悍马车里,用车载无线设备链接互联网看起了NBA篮球比赛的直播。这些介绍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实际上这种反恐战争只是烦,相当于有苍蝇在你身边嗡嗡嗡的,真正对抗强度比起部队正经训练演习低多了,至少你打仗的时候,不会担心对面的敌人和你自己一样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图:比如说都是轮式装甲部队,与正规军的中高强度对抗中,行军和停留时都要考虑遭遇炮火覆盖的可能,所以必须拉开很大的间距,排成多路行进。为了隐蔽自己的行踪,行军途中要保持无线电静默,后车紧跟前车前进。
图:而在反游击战时,对方怎么会有多门大口径火炮,又怎么会搞炮火覆盖呢?所以车队考虑地雷和爆炸物威胁才是第一需求,开着电子干扰压制无线电引爆装置往前冲,遇到什么都不停留,与高强度交战时完全不同。但是养成了动不动先检查爆炸物的习惯,打正规军时就容易因为车队长时间停留而被炮火覆盖。
而且反恐作战前沿部署,部队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场地训练,每天忙着打蚊子抓苍蝇。都不要说反恐了,日德兰之前贝蒂的战巡队长期待命没有在斯卡帕湾驻训,结果新锐战巡的命中率不到大舰队附属战巡的一半,就是因为缺练。
问:堂主君,过去像巴西、南非这样的矿藏大国都被认为是贫油国。这些年不断发现大油田,他们会逐渐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甚至成为石油输出国,北海油田却面临日渐枯竭,英国、挪威会不会又成为石油进口国呢?石油格局的改变,对这些国家在战略上会有哪些影响,对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国际地位、国家自持力改变大不大?
挪威这种北方小沙特能有啥战略影响,他自身的国力影响不到任何人。对于英国来说,这个贵族、官僚和财阀的国家更没啥问题了,北海再怎么也不妨碍BP和壳牌是世界顶级石油公司,控制着大量油田。
欧洲国家实际上早就习惯做资源输入国了,在19世纪德国就开始靠进口铁矿石炼铁了,毕竟西欧现在基本就没啥矿产资源,大家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图:欧洲(尤其是不包括俄罗斯的西欧和中欧)一方面面积小,蕴藏矿藏的概率就低;另一方面是工业革命起源地,好开采的矿藏都快开采完了。
图:2018 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图解,中国和欧洲是主要的能源进口国,中东、俄国、澳大利亚、非洲和美国是主要能源输出国。
图:德国能源结构预期图。欧洲人一方面加紧建设来自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天然气管线,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新能源,力争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从而降低对外来能源输入的依赖。德国前些年在北非沙漠里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构想,还是很有想象力和可行性的。
石油工业是很复杂的事情,现在别看那些石油输出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如何如何牛B,其实都是假的。他们的国家石油公司基本就是把区块划出来,自己不开采甚至不勘探,就是拍卖给埃克森或者BP这样的国际巨头让他们去赌。
国际巨头实际上自己也不动手,而是找各种油服公司承包出去勘探和开采任务,像三桶油这样从勘探到销售全包的很少见了。南非这种就算开发出来,石油其实也是这种巨头把持,跟自己关系不大,也就是分分钱了。
图:比如中海油能在北海占11%的石油产量,你以为是他自己竞标的吗?并不是,只是转包石油七姐妹(7个大石油公司)的订单罢了。这就和伊拉克一样,说什么中国石油公司承包了伊拉克石油开采,因此美国打伊拉克并不是为了石油云云,都是扯淡。
问:美国EC-130H作为干扰米波雷达的机型,为什么要用C-130这种运输机做平台而不用客机,难道这种飞机要在前线机场降落?
这个问题,其实根本没那么玄乎……最简单的原因就是,除了C-130平台没啥可用的了。
在EC-130E服役之前,美军用的是EC-121系列的电子战机EC-121S,这玩意就是洛克希德L-1049星座客机平台改的,能用客机或者说有能用的客机美国空军也没啥意见。问题是EC-130E服役的70年代末期,并没有合适的民航飞机啊……
图:L-1049最有名的改型是EC-121预警机,在这个飞机的腹部有一个扁椭圆形的雷达天线。
当时波音707已经属于淘汰机型,甚至美国人造E-3用的都是二手市场买的,而且也太大太贵了,波音757、767也根本还没出来。波音737又太小了,当时的波音737-200、300还是小机翼版本,机翼面积才91平米,跟现在127平米的完全不是一码事,现在的还叫波音737纯粹是为了套马甲糊弄FAA而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飞机。
图:波音737系列,最大起飞重量从小到大分别为49、66、68、70、85吨,跨度特别明显。
波音737-200的空重29600公斤,最大起飞58100公斤,人员油料设备全加起来只能塞28500公斤,EC-130是31吨空重79吨最大起飞重量,载荷能力足足有48吨啊……这都差了1.7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飞机。
图:EC-130H 是美军干扰敌方通讯的电子战飞机,绰号“罗盘呼叫”,1982年4月服役,现装备约18架。
EC-130H最大载荷状态能装30吨油,17.5吨的人员和设备,航程7600多公里;音737-200装18吨油,几吨载荷航程都只有4800,哪怕全部载重都拿来装油也飞不到7600啊。哪怕到现在最新的737MAX,要飞7600航程也没有17.5吨载荷,所以是真装不下。而且EC-130的低速盘旋效率也更高,同样航程能在天上留更长时间。
图:EC-130H是通信干扰机,针对短波、超短波波段工作,所以需要大量的大尺寸天线,挂载飞机尾部的这些就是。C-130速度慢,只有喷气式客机的7成,这些天线也更不容易损坏。
问:印度那战斗机项目怎么会那么恼火啊?如果在2000年的时候(估计更早法国人不会卖它)狠砸一笔钱,买下幻影2000的生产许可证和和一条生产线,然后逐步国产化并借此项目发展国内相关产业,也不至于今天混成这样,任人敲竹杠吧…
没啥用,印度60到80年代买的项目多了,飞机、坦克、大炮都买了,但是买了就买了,有啥后续么?
60年代买了英国的胜利坦克,但是到换代的时候还是只能再去买T-72生产线,等到T-72也不行了再去买T-90,这些买来的生产线对他的阿琼坦克发展计划又有什么帮助么?很明显,啥都没有。
图:1962年苏联与印度签署协议,援建由西克飞机制造厂、卡拉普特发动机工厂和海得拉巴设备厂组成的米格飞机生产联合体,1967年苏联部件组装的米格-21FP下线,1970年10月印度零件的米格-21FP下线。直到1973年米格-21FP完196架生产任务,印度产零件占比例也没超过70%,远没有达到全面国产化的目标。
图:要是有基础就能做出下一代战斗机,那也不用引进幻影2000了。印度1961-1967年研制了HF-24风神战斗机,制造了145架。他们后来还想研制HF-73战斗机,看着像美洲虎的发展型,当然无果而终。
这种自己没有科研能力没有整体产业链,那一代代下来还是只有不停的买买买,无非就是把生产放在自己国内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中国经济不高速发展,那一样会先买米格-19,再山寨双发米格-21,再买苏-27,然后买苏-35,一代一代都是买来就落后,投产更落后的局面。
而且这种买生产线比直接买武器更容易分肥,国产化过程中大家吃得钵满盆满,十几年时间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不然你以为为啥总有一些人一直鼓吹买图-22M和图-160,到现在还在鼓吹必须买苏-57,以弥补隐身战机产能的问题?
图:吆喝着买苏-57的可不是少数,鼓吹引进图-160的也不少,不仅有不明真相或收了钱的爱好者,还有一些专业院所的人,呵呵。
图:2016年,印度警方联邦警察逮捕了前空军参谋长,因为他涉及采购意大利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12架AW-101直升机时收受贿赂。
问:堂主比较坚定的是,未来似乎美国有人的战机只会留下更重的六代机与隐形重型轰炸机两种!那么请堂主介绍下现如今美国F-35C上舰一再受挫的前提下,六代机又如何做好上舰的需求与准备呢?
因为F-35C上舰受挫不是因为他太大太重,而是因为他四面讨好,相当于脚踏四条船的渣男,所以最后不就“NICE BOAT”。一个平台要同时兼顾岸基、舰载、垂直起降、出口四个互相之间存在巨大冲突的需求,搞一鸡四吃那怕是疯了。
图:比如说因为F-35B要垂直起降,导致F-35家族长度必须很短,于是F-35C的主起落架与拦阻钩间距也跟着很短,导致拦阻困难;又比如因为机身短又要求超音速,导致F-35C机身最大横截面积必须较小,于是翼面积受到限制,导致进场速度受限。
岸基战斗机和舰载机都是以气动方式起降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求同存异,但是垂直起降飞机是动力起降,它的飞行逻辑和设计的性能取舍流程,跟气动起降方式的飞机完全不一样,光一个发动机必须靠近重心就得逼死一堆人。结果这么搞出来的飞机作为常规飞机显得很别扭,发动机太靠前了,而作为垂直起降飞机又多了一堆本身用不着的需求,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满意。
图:垂直起降必须考虑推力中心与飞机重心重合,在升力风扇推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动机喷口必须靠前才能做到这点,所以F-35B的机身长度必须很短。
图:F-35和F-16的三视图对比,二者的外形尺寸基本一样大,可F-35比F-16的空重大了一半多,最大起飞重量也多了近一半。
好家伙,这还要考虑外贸?那更没救了。美军三个军种之间需求都还在打架,再加上和美军天差地别的歪果仁,这就相当于一个开发组做一个程序,四个不同的产品都能对这个程序指手画脚,这能好得了么?
图:F-35和F-22的投影对比。其他国家需要一种有对地攻击能力的制空战斗机,制空是第一位的;美军需要的是有自卫空战能力的攻击机,对地攻击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考虑外贸需求,那么看1990年代初的A-12攻击机,那可是纯亚音速飞机,根本不考虑超音速能力,于是载荷航程无与伦比。
吨位实际上压根不是问题,有足够增升手段的话,F-14和苏-33那么大起降其实也很轻松,反而小很多的F/A-18和米格-29K起降的时候麻烦还更多。直接拿吨位说事的,那肯定是挑事或者根本啥都不懂。
图:英国人的F-35B现在采用短距滑跑降落方式,进场速度只有105千米/小时,可以比垂直降落多带3.3吨的载荷。六代机哪怕空重达到22-24吨,只要装2台升力发动机,再配合推力矢量发动机,一样可以采用短距滑跑降落方式安全降落。2台升力发动机才半吨重,搞下来说不定比单纯加强起落架结构强度增重更少。
问:堂兄今天讲到米格-19和米格-17的问题,美国人为什么会觉得米格-19最难对付,难对付在哪些方面?最难的不应该是米格-21吗?美国方面有应对措施吗?在导弹不靠谱时代,美国人有哪些不足?
米格-21在交战中是最难对付的,依靠地面雷达引导的超音速隐蔽掠袭,是美军最主要的空战损失来源,往往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攻击了就已经被击落。
图:米格-23与米格-21一脉相承的掠袭战术,就是在地面雷达引导下超低空接近目标,从其后方开加力爬升占据更高高度,并具备更大速度,然后在超音速状态下发起攻击,不管是否打中就直接逃走。
但是美国人评价这个难对付,指的是双方进入狗斗交战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候米格-21的超音速掠袭优势已经没了,大家就是拼混战。
美国人对米格-21的评价就是动力严重不足,在格斗中可以很快地以消耗能量的方式摆脱;滚转和瞬盘都很好,但是摆脱后缺乏一击致命的能力,也就很容易陷入继续缠斗;而发动机推力小,加力能力弱,美国人说法是加速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持续格斗很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