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怎么搞
提供特色小镇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为政府、公众、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智力服务和资源整合服务。同时,每天推送最新政策解读、案例解析、模式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怎么搞

注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脉传承

特色小镇怎么搞  · 公众号  · PPP  · 2018-06-07 08:00

正文

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南北原有格局显然不能满足日渐强大的中国经济,唯有北方崛起才能实现跨越式转变,谁能作为京津的得力帮手,青岛无疑是热门候选城市之一。有了发展方向与发展使命,青岛的城市发展需再做细化,透过这座城市的未来规划、定位,北部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青岛中心城区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北岸,以城阳区行政服务区为轴心,正阳路与南北向城市主干路为轴线,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配套功能,形成以办公、商务、旅游、教育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而在城阳区的建设规划中,教育资源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图丨城阳区发展示意图

人文教育,宜居城阳的金字招牌

国家的崛起,城市的发展与居住,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建设与积累。而人文教育,也是个人、城市、国家走向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步。 近年来,城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管理创新,努力办好每所学校,全区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

国科大附中加持,开启白云山片区教育巅峰

在城阳区白云山板块,计划总投资150亿元的国科健康小镇正式挂牌后,在教育领域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众多优质科教资源优势、办学优势、品牌优势,将城阳区打造成全国知名教育高地,提升城市竞争实力。项目主要是建设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及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其中,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将建成一所72班民办、非营利的寄宿制学校,规划面积17.5万平方米,集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于一体,将充分运用国科大的品牌资源和人大附中的教育模式,引进不少于100名院士及正副教授作为兼职校外辅导员。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分院挂牌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规划为培养学生科技与人文创新素质为办学特色的,位于硕阳路69号的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为城阳区的教育事业再添光辉一笔。

在人文教育的发扬与传承上,城阳区的后机场时代将在青岛的未来蓝图上大放异彩。

紧跟城市脉络,墅造人居典范

在城阳的人文教育崛起同时,白云山片区的价值更是日益凸显,作为国家级生态区,依托约350亩白云山公园和水天一色的虹子河水库,将打造生态宜居、休闲购物的价值高地。青新、青银、龙青三大高速环绕,有轨电车以及7、15、17号地铁线助力绿色出行,与自然与繁华咫尺相邻,绿意让生活过成了诗。

龙湖,紧跟城市发展脉络,相地城阳白云山生态居住区,精筑青岛主城内**低密度别墅区——龙湖·舜山府,匠心打造国韵合院、山水叠墅、天幕大平层三大高端居住业态,完美缔造品质改善之家的优悦生活梦想,成就内城生态宜居第一居所!


特色小镇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传统风貌正逐渐被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所替代,尤其是一些乡土景观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文脉传承面临着四个方面突出的问题。



第一,对文脉的理解狭隘。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文脉传承是特色小镇的魅力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将保护、传承、更新等同于一般的商业旅游开发或城市美化运动,停留在空间和形式上,忽视了原有的人文环境,丧失了历史的真实和文脉的内核。



第二,追求现代化和西式美。 一些特色小镇建设盲目吸收、引用国外文化元素,特色小镇的原有文化特色在资本和利益面前被漠视,不仅历史风貌逐渐消失,而且人文精神也随之而去。



第三,照搬大城市更新的方式。 为追求速度与效率,大多数特色小镇的更新规划都是直接套用大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原本可以让人们驻足、停留的街巷空间被笔直、开阔的道路取代,割裂了小镇功能、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联系,使小镇失去其自身特质。



第四,古董式原封不动的保护。 尽管意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特色小镇的重要价值,但对其进行的保护是古董式的、封闭性的。而对老民居原封不动的保护,其实是对其安全保障和居住品质提升的一种制约。这不仅束缚了特色小镇空间拓展,还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居民也得不到资源盘活所带来的红利。为此,提出四个方面建议。



一、历史文脉的“和而不同”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原则。 只有针对小镇的文脉进行梳理规划,最大限度地提炼出历史文脉要素进行规划、建设、保护、利用,才能真正使特定地域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并获得新生。寻找并强化文化差异是规避空间距离相近、景观相似、文化相像等同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特色小镇更新规划设计时,应融合文脉多元要素,对特色小镇外在风貌和内在底蕴进行协调控制与建设引导,将碎片式的历史变成连续性、渐进式和综合性的历史,提高空间的可识别度与吸引力。



二、兼顾现代与传统和谐共生。 任何文化都不是静态传承的,而是不断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特色小镇的职能、空间、风貌、肌理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不同年代形成的片区与新规划片区进行整合,辩证地融入时代的功能、形式和技术,形成“过往为源、当下流行、未来传承”的空间脉络,保持特色小镇质朴、亲切的美感和格局肌理。同时要保有适当数量的本地居民,满足他们对现代居住环境、商业服务和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而由他们活态展现民俗等历史文化的精髓。



三、注重整合传统文化路线与景观游览路线。 道路是连接特色小镇历史要素、人文景观的重要网络。特色小镇的道路交通规划应尊重现有街巷、保护街区肌理、延续文化记忆。要结合自然环境,融入现代交通理念和方式,构建开合有序、节奏明晰、景观丰富和序列完整的空间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游览路线,吸引更多游客,触摸文化脉络。



四、实施渐进式的小规模更新。 历史文脉的传承不是仅依靠旧式建筑与风貌,而是在保留原有历史语言的同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人们在特色小镇形态中,既能读出历史,又能咀嚼出历史空间的演化。这需要渐进式、触媒式的改造过程,以避免大规模、短平快、破坏性的改造建设。小规模更新有利于小镇内人口维系既有的社会关系和民俗风情,更契合特色小镇的发展实际。


文章来源 :文旅小镇怎么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做特色小镇,找读道文旅


田园综合体时事政策,权威观点,新鲜速递

特色小镇经典案例,IEPCO模式引导下的“国家样板”

乡村振兴现状大调查,看产业发展的7趋势预测

特色小镇已成为当下中国各地政府主抓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企业投资界非常热门的发展领域。 深耕行业多年的读道文旅集团现已成为中国优质的特色小镇集成服务商。 拥有国家级特色小镇河北柏乡牡丹小镇等上百个特色小镇研究实操落地案例,成功创建了风靡业界的特色小镇“IEPCO”模式。

风靡业界的特色小镇“六脉神剑”

1、特色小镇报批全程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健身课代表  ·  第一次摸到女生的胸是什么体验?
8 年前
电脑爱好者  ·  新闻茶泡Fan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