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球区块链
区块链第一深度媒体。由来自各大知名财经门户的财经记者团队主笔。聚集更多行业独角兽,更贴近监管层,观察视角很专业,致力于把你从极客描绘的抽象概念和编译肥皂文的世界解救出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今年楼市不会好的三大原因 ·  19 小时前  
二郎专注互联网  ·  小白不知道的 web3空投!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无量仙翁是好人坏人? ·  2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2025年能否突破新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球区块链

比特币飞涨,那么现在上车还有的赚吗?

火球区块链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7-12-14 15:16

正文


相信每个币圈人不止一次的想象过,自己在某事某刻买入某个比特币

现在已经富甲天下了吧


尽管国内的比特币公开交易市场被阉割,但海外市场的比特币价格依然在不断上涨。


加之不久前,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上线比特币期货,比特币价格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又猛的上涨了一段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


比特币为啥总是涨不停呢?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比特币的价值无法被准确的估量。


比特币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心中去中心化以及对密码学的梦想来定价, 当梦想被打击时,价格下跌非常正常;梦想破灭了,价格可能跌到0;但当梦想再度起航,价格涨到再高也正常。


其次,就是对比特币的 认知提高所带来的溢价。


以国两大国民级APP举例子——微信和支付宝。相信绝大部分人的手机上都有这两款APP吧?社交为主的微信,收付款为主的支付宝,且二者都想分一分对方手头的市场。


占领了亿万国人的手机屏幕和大量使用时间的微信和支付宝,如果突然主攻某些行业,相信这些行业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习惯很重要,习惯意味着熟悉和信任。两款APP花了几年时间去做这件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熟悉+信任=习惯。


所以微信和支付宝的估值很高,就是因为他们把控了我们的习惯。


认知提高,所以溢价。


这种认知溢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有一家小咖啡店里的咖啡味道非常棒,价格还便宜,但很多人只认星巴克,别家店再好也不去尝试。


比特币也一样。


哪怕是负面消息,也是一条大新闻,会吸引许多原本不知币圈是何物的普通吃瓜群众。


加上很多媒体人也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所以就出现了“中国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这样标题的新闻。


加上原来永恒之蓝病毒要求支付比特币解锁,也让比特币的曝光量达到了恐怖的数量。


不算其他新闻媒体,央视的曝光就是一个上亿的数字。


相信普通大众且能上网的,看到比特币应该会上网查询查询,然后就看到了价格飞涨的新闻。假设100个人看到了新闻,其中有10个人动心,哪怕最后只有1个人选择购买,那么比特币币价也会不断上涨。


现在把基数乘以10,000,000。


虽然有郁金香泡沫的故事,有一狗一别墅的传说,也有君子兰换君越的新闻,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些投机对象本身的数量是会不断增长的。


而比特币总量固定,且随时间推移,挖出的新币数量呈几何式衰减。


根据比特币算法,从2009年到2012年,2100万枚比特币中,已有50%被挖出来了。


当2013年比特币开始第一波疯涨并进入大众视野时,还有50%比特币给矿工挖掘。


从2013年到2016年,又有37.5%的比特币被挖出来。


到2017年底,90%的比特币被挖出来了。


剩下10%还要挖好多年。


目前可以确定的有一点:挖出的90%比特币中,大部分并没有进入流通市场。


总量有限的比特币,90%已挖出,但大部分被藏了起来,只有一小部分在流通,所以比特币价格只能不断上涨。


同时每次比特币创新高后,都会让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变成信仰者,买到比特币后继续藏起来,导致流通的比特币再次减少,所以比特币价格再次不断的上涨。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既然明白了道理,我回答开头的那个问题: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不建议上车。


一定记住:有两样东西是任何政府绝不肯松手的, 一是军事,二是经济,这两样是保证社会安定、政权稳定的命根子。


直到今天,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正在走向正规,但比特币本身依然还处于讲故事的阶段。


想象一下,如果比特币继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投资、信仰,比特币继续涨到3万美元、5万美元、10万美元……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


举个例子:金矿。



支付宝横空出世时,马云就知道支付宝未来会动摇甚至颠覆原有以银行和银联为中心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所以才会说如果国家需要,随时可以把支付宝上交。


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特色,只要你生意做到足够大,无论是欧美、日韩、俄罗斯,最后作为掌门人,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处理政商关系。


比特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闪耀着一部分人类追求纯洁公平真善美的曙光。


可惜,并非所有人类都是如此。


我们呀,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文章部分内容转载于力哥理财

经由火球区块链团队整合、编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