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圈其实很少推送这种文章,不过凡是符合我们“带给人思考”的遗体,咱们都有冲动分享给咱们这10,000圈友。
最近,网上又掀起了一波关于学历的讨论,因为两段视频。
一个是HR根据一名普通本科生的简历分析:为什么大企业只招名校毕业生(特指985、211高校)?另一个是考研名师张雪峰在某节目上的演讲:低学历、出身不好的人出路在哪?
虽说因为两者的说话技巧有差距,网友们普遍认为前者在刻意刁难秀优越、后者是真心实意为学生考虑,但归根结底,他俩讲的是一个意思——读书很有用,学历很重要,那些大熬毒鸡汤的,都是骗子。
Q1.学历低也能成功吗?
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考不上哈佛的我是没有资格从哈佛退学的。
在张雪峰的演讲视频里,局座张召忠问他:中国的马云马化腾、美国的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人的学历都不高,为什么还是成功了?
张雪峰回答,今夕不比往日,马云的成功是时代造英雄,况且他的学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看并不低;而乔布斯他们是属于已经达到常青藤名校的水平了,学校里已经没人能教得了,所以他们辍学退学休学,抓紧时间改变世界。
正如霍金之所以是霍金,不是因为他瘫痪了,“比尔盖茨”们之所以牛逼,也不是因为他们退学了。硬要把低学历和成功划上等号,一个是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有问题,一个是统计上的概率分析有问题。
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学历高的人通常不会混得太差。
△比尔盖茨的爸爸是律师,妈妈是商界重要人物,自己中学时就能编程挣零花钱了
“比尔盖茨”们的故事被国内的90后无数次地写进作文,但大家要花很久时间才明白,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他们的事迹也并不能当作学习借鉴的模板。借用一个老梗,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背景只有背影,没有身份只有身份证。
在张雪峰的演讲视频里,有个来自齐齐哈尔的小网红说自己就是纯草根,要学历没学历,要能力也不咋地,今天照样站上了这个舞台,是不是说明低学历成功的概率还挺大的?
……拜托,整个齐齐哈尔500万人,就你来了,还说明不了问题吗?这完全是赤裸裸的秀优越啊。
草根有所成就固然可喜可贺,但是不该用自己没有普适意义的人生经验给别人灌毒鸡汤。换句话说,也许草根当年努把力上了个985、211,现在远不止这个成就。
说到底这就是个概率问题,个例代表不了整体,所有拿个例讲道理的,都是耍流氓。不管这个个例是马云乔布斯,还是隔壁大妈的哪个远房亲戚。
Q2.为啥有人说读书无用?
读书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但跟年轻人吹捧读书无用的,非蠢即坏。
强调学历的重要性就是学历至上论吗?不是的。
我们听多了在小区卖麻辣烫月入好几万、在按摩店打工买了三套房、在纽约卖煎饼果子日进斗金的传奇故事,可这些故事的主角之所以成功,都是有一技傍身,加上勤劳能吃苦。如果你做不到,那么读书或许才是最适合你的道路。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样东西,只有拥有它的人才有资格说它不重要,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学历。
可气的是,在竞争压力越大越大的今天,世界上还有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地哄骗着年轻人:学历不重要,你没有也没关系。更可气的是,不少年轻人还真信了。
前两年网上火过这么一个段子,本意是在拜金的社会风气下为大学生打call——
刚才在火车站自助取票,听后面一个戴金项链的大叔说:“读书有啥用,大学生还不是得给我打工。”我听完微微一笑,取完票后把取票机的语言改成English。
但没多久,段子就被加了个后续,强行反转了——大叔果然看不懂英文,于是他身边年轻貌美的海归秘书默默上前取了票。
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壕无人性,笑过之后我们发现,这可能已经不是单纯的抖机灵了。“读书无用、学历不重要”这类的言论,在国内有的是孕育和发酵的土壤。
甚至在张雪峰的演讲视频里,有位主持人出身的嘉宾试图用“自己公司的员工都不是名校毕业”为例,反驳张雪峰“名校毕业生更好找工作”的观点。
幸好,张雪峰直截了当地反击了他——
为什么你公司的员工没一个是重点大学的?是公司眼光太高看不上他们,还是他们眼光太高看不上你的公司?又或者是你公司里其实有那么几个重点大学的,只是你为了给自己的言论增强说服力,开始胡编乱造?
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位嘉宾用对学历的轻视熬出一碗毒鸡汤,给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发送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号。说实话,挺坏的。
有人吹捧“学历无用”,更多的人遗憾当初没有考个好大学。视频下有位网友联想到了一个见闻,或许对大家也有点启发。说一个五大三粗的东北大叔在某APP上直播,吸引打赏的内容是往自己身上浇汽油,点燃后再迅速逃生。
他会在点火之前对着手机说:看视频的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大了别像我!
Q3.就业时学历重要吗?
500强企业提倡个人能力比学历重要,可HR筛简历的最低门槛可能是复旦。
一位嘉宾说:大学生最好的成长方式应该是工作,在不断的受挫中决定他是考研、出国、还是继续工作。
但张雪峰说:他没机会。
为什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个调研,看看每年九十月的秋招、三四月的春招,分别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去专科学校、普通本科、985211高校、清华北大招聘。再问问这些企业分别给毕业生的待遇如何、福利如何、上升空间如何,比一比就懂了。
这里简单截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湖北某专科院校的招聘信息栏,以省内地方上的单位为主,外地的大企业寥寥无几,有也是招的一线工作人员——
东北地区某普通本科的招聘信息栏,已经能看见一些国家级大企业、科研学术中心的身影,但依旧是当地企业居多——
北京某985、211高校的招聘信息栏,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单位了,工作地点扩大至全国,甚至还有其他高校的招聘——
至于清北的就业网上,有效招聘信息不多,很多是各省份的定向招聘和人才引进计划。问了下,说是本校学生很少关注就业网上的通告,一般在BBS上浏览信息,而且很多应届生都在秋招季来临前就收到知名企业的offer了。
正如张雪峰所言,如果本科学校不是那么好、又不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的话,想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都是痴人说梦,还怎么要求他进一步成长。
这里不是黑齐大,很多齐大学子自己都明白,临近毕业季,在学校等招聘会还不如去临近的几个名校找机会——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生@Echo :其实我的母校也代表了大部分的非211、985院校的学校……张老师说的很对,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全是那种类似于XX小吃那种小且辣鸡的企业,发展前途什么的基本没有,来我们学校招聘,就一个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生廉价,工资会比985.211的低很多很多,刚毕业,基本2000-5000就打发了,正常基本2000-3000左右,5000的那是极少数的。
就业是一个怪圈,“中国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双非大学开招聘会”。
我们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听大佬们说,学历不重要,态度/精神/劲头更重要,可你上他们的招聘网页上看看,要求一个比一个高。
于是我们看到,张雪峰一个东北大老爷们儿,在偌大的舞台上谈起500强的招聘问题时,眉头紧锁欲哭无泪:“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没错,可能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咪X这样劝实习生退学、自己公司招人也不看学历的老板。但那都是极少数的奇葩(此处为褒义),绝大多数公司奉行的标准是——“学历不重要,非清北不要”。
Q4.招聘强调学历是歧视吗?
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跟性别、年龄、地域要求不一样,不算歧视。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大企业之所以不把学历要求挂在口上,也是一种迫于社会舆论的“政治正确”。一旦将“重点大学”“985”“211”等标准用白纸黑字明确下来,肯定会有人大骂:你这是学历歧视!
可大家扪心自问,对学历有要求是学历歧视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一方面,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一边要求自己得到的服务、技术和产品都是最好最先进的,一边让高中挂了5门课的同学上到科研前线。这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另一方面,岗位“卡”学历跟“卡”性别、年龄、地域不一样,因为后面这些条件都是先天的、基本无法变更的;而学历是可以不断刷新、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的。所以我们常说职场上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却听不到什么学历歧视。
——因为根本不存在。
总有人喜欢拿无知当个性,拿没文化当真性情,自己没学历没成功就算了,还吹捧着“读书不重要、学历不重要”,想拉更多人下水。可惜的是,真有人深信不疑:
不爱读书早早辍学,没关系,当网红长得好看就行了,眨眨眼睛挺挺胸就有小几千的观众,风口过后?找个老实人接盘就好啦;
高中学习成绩差,没关系,读个专科混几年,虽然啥都没学到,但毕业了总有一口饭吃,发展前途?不在考虑范围内;
二本读完就业难,没关系,爸妈都希望我赖在家里啃老,大不了拉下脸面找亲戚朋友走后门,考研?算了吧没必要那么累。
可是,多学一点,拿个文凭,真有那么难吗?为什么那么抗拒普世价值观里的阳光大道,一定要挤某座独木桥呢?
高校毕业顺利就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能是你?人生在世,努力一把总是没错的。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这句话前段时间刷了屏,但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太深入人心。
附:见过世面,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高考成绩出来了,各地高考状元也纷纷进入我们的视线。
不同于往年,今年关于状元的讨论不再是他们的勤奋、刻苦,而转换成父母素质高、家庭条件好等关键词。
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被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他这样回答: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
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段话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它让我们看到了“阶层固化”的问题。
不同阶层,带给孩子的是不同教育;而不同教育,带给孩子却是见识的巨大差异。
熊轩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去过多个国家。
除了欧美等地,还在巴西住过一段时间,也去过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尼西亚等等……
在见识上,他早已高出同龄人太多。
许多底层的孩子,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跨出过出生所在地,更不用说他在高中之前就已经周游列国了。
可以说,见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许多人都有过类似感受:25岁以后,好像永远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然后按部就班地生活。
每天坐地铁公交上班,然后做着重复的工作,然后下班,刷一会朋友圈,逛一会淘宝,或是打一会游戏,然后睡觉,第二天再重复着昨天的生活,无尽循环。
尽管某一天你有冲动想要更换一种生活方式,身边的人又会用各种性别和年龄的标签来禁锢你:“都快三十的人,成了家就该稳定了,瞎折腾什么”、“一个女孩子家,要学这么多东西干吗”.......
于是,你就心安理得地过着日复一日平庸的生活。
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无法摆脱这样的生活方式了。究其原因,说到底,是你见识的太少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邀请早已退位的清末帝溥仪到家中做客。
当他热情地给小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时,溥仪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随手指了几件,告诉王国维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当然不服。这些珍玩都是他凭借自己的美学、史学造诣挑选出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王国维心里想,可能是小皇帝没仔细看。
溥仪走后,王国维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道行更深的好友来帮忙鉴别,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结果却是一致的:这几件“珍品”,确实是赝品。
这件事后,“金石大师”王国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广的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再次虚心地向溥仪请教鉴别方法时,溥仪说:“我也不懂你们说的那些个鉴别方法、技术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别罢了。”
如此霸气的回应,不得不感叹他的见识。
当你没有见过最好的,你就常常误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而忘记了世界之大。
换句话说,见识少的人,很难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得好:
“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他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这种“不一样的气质”如何修炼而成?
作家毕淑敏堪称是当代颇有见识的女性。她说过:“人生不可省去的有3件事:学习、旅游、健身。”
关于学习,三毛说过:“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不仅学能变化气质,旅游同样如此。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当然,读了几本书,出了几趟远门,不是就代表你见过世面了。
所有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
王家卫曾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见过天地之美,见过众生之苦,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
换句话说,当你在一次次努力付出,终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之后,你会为此坚持下去,成就气质与修养,最终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
《计量经济圈社群》
写在后面:各位圈友,一个等待数日的好消息,是计量经济圈应圈友提议,09月04日创建了“计量经济圈的圈子”知识分享社群,如果你对计量感兴趣,并且考虑加入咱们这个计量圈子来受益彼此,那看看这篇介绍文章和操作步骤哦(戳这里)。进去之后一定要看“群公告”,不然接收不了群信息。
这是咱们社群今天分享给圈友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