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过七十载光辉岁月,每当激昂的旋律徐徐奏响,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就又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身旁。他们在烽火岁月里呐喊,在无尽硝烟中呼啸,历史的车轮一遍遍轧过,他们的歌声也一次次高昂。风雷激荡七十载,他们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且歌且行,将理想与希望点燃,以生命与赤诚作笔,书写下中国军人的神圣华章。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之际,我们隆重推出专题策划《战歌飞扬•抗美援朝歌曲点播》,铭记历史,缅怀英雄!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走进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影响着整整一代人。
多少英雄路,满腔报国情。
激昂的旋律洞穿时空,把我们带回刚成立不到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出生于如今黑龙江省绥化市、刚刚经历过解放战争的麻扶摇只有23岁。那年3月,他跟随部队北上,来到黑龙江佳木斯郊区垦荒,来不及抖落身上的征尘,马上又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战斗中去。
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而来的安宁生活,很快被打破。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甚至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危难关头,应朝鲜方面请求,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刚刚从战争风云中走出的部队,又一次面临风起云涌。
谁又愿意打仗呢?但,卫国就是保家乡。
面对侵略者来犯,将士们群情激昂,写下请战书,再赴前线。麻扶摇就是其中一员。作为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他还要给战士们做思想动员。
出征前,一种情绪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酝酿,挥之不去,让他辗转反侧。
一晚,在昏黄煤油灯的光影下,麻扶摇一气呵成,写下“出征誓词”——
“雄赳赳,气昂昂,
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给战士们宣讲。随后的团誓师大会上,他还代表5连登台宣读誓词。
会后,团里《群力报》和师办《骨干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连队的文化教员还谱了曲,在全连教唱。
“我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只是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麻扶摇生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后来,麻扶摇发现,很多部队都唱着这首歌走上战场。歌词,与他所写的誓词就差几个字。
原来,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时,将这首誓词写进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其中,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文章后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引发强烈共鸣。
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后赞不绝口,很快谱了曲。他还接受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
不久,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的歌曲“打败美国野心狼”,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上发表。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
对于歌名,周巍峙一直觉得不够理想。这时,他在《民主青年》杂志看到,这首歌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名刊载。周巍峙觉得“战歌”一词用得好,就将这曲名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犹如火把照亮前方的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自此飘扬在朝鲜战场。
可起初,没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
1953年,在一次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有关部门几经周折,找到了麻扶摇。此后,这首歌的词作者也由“志愿军战士”改为“麻扶摇”。
对此,麻扶摇说:“这首歌应该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民族。”
是啊,当祖国需要时,人民子弟兵总是浴血在最前方。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290万人次赴朝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里,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拼死奋战,与装备精良的敌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一部抗美援朝史,就是一部志愿军百万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
一生只写一首歌的麻扶摇,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
参考资料
:
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
▋监制:安普忠
▋责编:张冰瑶
▋编辑:
吕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