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智国际研究院
为您解读国际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智国际研究院

被刺杀的哈马斯一把手,究竟是什么背景?

民智国际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8-01 18:11

正文

2024年7月31日,哈马斯最高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暗杀身亡,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哈尼亚近年来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团结一致、促进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伊斯兰世界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哈尼亚被刺杀必然深刻影响巴以局势走向、巴勒斯坦内部结构,推动国际形势快速变动。


鉴于此,有必要认真了解哈尼亚被刺一事的前因后果,及其死后中东地缘形势的可能走向。而且,他的一生和巴以冲突紧密相关,无论是最高层还是普通人,时代都是真正作用于每一个人,并被每一个人所推动。


他的童年 早期政治生涯


伊斯梅尔·阿卜杜勒萨拉姆·艾哈迈德·哈尼亚 (Ismail Abdulsalam Ahmed Haniyeh,简称伊斯梅尔·哈尼亚) 1962年1月29日出生在当时由埃及占领的加沙地带沙蒂 (Al-Shati) 难民营。


哈尼亚的父母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48年因阿以战争被迫离开阿什凯隆 (Ashkelon,现为以色列城市) ,成为加沙地带的难民。和许多当地难民儿童一样,哈尼亚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UNRWA) 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


1981年,哈尼亚进入加沙伊斯兰大学学习阿拉伯文学,期间积极参与学生政治活动,还领导了一个隶属穆斯林兄弟会的伊斯兰学生协会。


1987年12月10日“伊斯兰抵抗运动” (Harakat al-Muqawama al-Islamiyya,Hamas,简称哈马斯) 成立,哈尼亚是该组织的早期成员之一。哈尼亚与哈马斯创始人兼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 (Sheikh Ahmed Ismail Hassan Yassin) 关系密切,这为其后续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4年,在空袭中丧生▼

他的事业 进击的哈尼亚


1988年,哈尼亚因积极参与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被以色列当局逮捕并监禁六个月。1989年再次被捕并一直被关押至1992年。同年,以色列将包括哈尼亚在内的约400名伊斯兰主义者驱逐至黎巴嫩南部。


1997年,哈尼亚成为亚辛的私人秘书,自此奠定其在哈马斯中的领导地位。2003年以色列曾试图暗杀哈尼亚二人但未遂。几个月后亚辛被成功暗杀。


巴勒斯坦人民不满法塔赫政府对巴勒斯坦民生、巴以问题的不作为,推动巴勒斯坦走向变革。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法塔赫领导层深受巴解组织腐败问题影响,相反哈马斯经常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


二是巴解组织过于关注约旦河西岸而忽视加沙地带,多数巴勒斯坦人难以接受巴解组织的两国模式方案。


三是法塔赫治下巴以冲突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在此背景下,2006年,巴勒斯坦在时隔10年后再次举行选举。


2006年3月,哈马斯在法塔赫拒绝加入哈马斯领导的联盟的情况下成立政府。


2006年4月,美国和欧盟宣布暂停对巴权力机构的所有援助。尽管伊朗、叙利亚、卡塔尔选择赞助该组织,但巴勒斯坦一度陷入严重的外交孤立、财政危机。此外,在新当选的巴勒斯坦议会成立后的头几个月,以色列以“加入恐怖组织”为名逮捕近巴议会四分之一的议员。


2007年2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组建了巴权力机构民族团结政府,以试图结束暴力冲突和缓解国际援助禁运。然而,美西方以及联合国只选择与巴联合政府中的法塔赫打交道。


由此,巴勒斯坦民众的民主授权呼吁实际上并没有推动巴内部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对话,相反,在美西方的推动下,法塔赫与哈马斯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2007年法塔赫、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爆发内战,哈马斯成功驱逐法塔赫的武装力量并全面控制加沙地带。


但这也标志着巴勒斯坦彻底分裂,加沙地带由哈马斯控制,而法塔赫则继续控制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在此之后,哈马斯与法塔赫多次尝试达成和解。2014年,为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哈马斯做出巨大政治让步,哈尼亚辞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在加沙地带的总理职位,但实际仍掌管加沙的政治事务,以期与法塔赫组建联合政府。


2017年,叶海亚·辛瓦尔接替哈尼亚担任加沙的哈马斯领导人一职。同年5月6日,哈尼亚当选哈马斯政治局主席。


之后哈尼亚选择离开加沙前往卡塔尔,这一方面寻求更多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处理国际事务,特别是寻求别国支持。然而,哈尼亚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对加沙地带的影响力,毕竟哈马斯继续在加沙地带保持强大的控制力,尤其是政治和军事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与以色列的血海深仇


2003年,哈尼亚的恩师亚辛被暗杀。


2023年10月,哈尼亚的14名家庭成员在加沙城的家中遭到以色列空袭,其中包括他的兄弟和侄子。2023年11月,他的一个孙女据报道在加沙城的以色列空袭中遇难。同月,他的大孙子在一次以色列的袭击中丧生。


2024年4月10日,哈尼亚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孙子在加沙地带的一次以色列空袭中丧生。2024年6月25日,他的十名家庭成员,包括他80岁的姐姐,在沙蒂难民营的以色列空袭中遇难。


完全可以说,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2006年,哈马斯参加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并成功赢得多数席位,哈尼亚顺势成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但也加剧了哈马斯与法塔赫 (Fatah) 之间的立场冲突。然而,哈马斯政府上台后,因遭国际社会“抛弃”,导致巴勒斯坦一度陷入巨大的外交、财政危机。


哈尼亚当选后,以色列政府当即对巴勒斯坦实施经济制裁等一系列惩罚措施。哈尼亚对此强势回应,称“哈马斯不会解除武装,也不会承认以色列”。然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也因此失去了欧美的援助,陷入严重的外交孤立、财政危机。


对此,哈尼亚致信美时任总统布什 (George W. Bush) ,呼吁美政府直接与哈马斯政府的谈判,提出的政治让步包括与以色列长期停战、接受以1967年边界建立巴勒斯坦国等,但布什政府并未做出回应,制裁继续。


2006年8月,哈尼亚作为总理首次出访伊朗时表示:“我们永远不会承认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篡夺政府,并将继续我们的圣战运动,直到解放耶路撒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