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行螺丝钉
银行螺丝钉,专注于指数基金,雪球超人气大V,畅销书《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作者,曾多次排名亚马逊财经书籍榜首。北京电视台投资者说节目特邀嘉宾,中央广播电视台经济之声节目特邀嘉宾。雪球、微博账号:银行螺丝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OpenAI,突发! ·  14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又炸了!刚刚,重磅刷屏!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中国的努力相当大,影响惊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行螺丝钉

从企业发展看疫情发展

银行螺丝钉  · 公众号  · 基金  · 2020-01-31 22:05

正文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定投十年赚十倍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今天,螺丝钉跟大家聊聊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

通常来说,企业最关键的几个指标,就是观察企业收入的变化、盈利的变化。

从零到一

 

在企业发展初期,从零到一,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时,企业有可能并不赚钱(也就是盈利比较低),但企业收入增长的速度会比较快。

比如说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如此,例如美股之前的大牛股亚马逊,很长时间里,盈利是负的,但收入高速增长。

因为企业的收入高速增长,所以投资者在这一阶段,也愿意为企业给出较高的估值。亚马逊的市盈率就高达七八十倍。

可以看到,企业从零到一的阶段,收入高速增长,估值也比较高。


第二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企业的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便开始注重企业盈利,此时市盈率开始起作用。

何时会进入第二阶段呢?

因为企业的收入不可能无限制的高速增长,当企业的收入增长放缓的时候,企业就会开始注重提高盈利,开始赚钱。

所以,企业进入第二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这时,企业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从关注收入转变为关注盈利。

例如苹果,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已经过了收入增长最快的阶段,但虽然收入增长不快,但盈利还是很稳定。
他们手里,有「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业务,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不过也正因为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了,所以估值就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苹果的市盈率长期在一二十倍左右。

巴菲特不喜欢投资处于第一阶段的企业,因为企业收入虽然增长了,但未来能不能转化为利润还不好说。
但第二阶段的企业,巴菲特还是很喜欢的。因为企业已经稳定开始赚钱。


第三阶段

 

到了第三阶段,企业的收入和盈利都无法保持增长,企业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因为盈利下降,以前的估值水平也无法保持,企业的估值就会随之迅速下降。
最后,还有可能走向破产。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

当然,具备长期保持盈利和现金流的能力的企业,那就是巴菲特经常说的具备「护城河」的公司。

有了护城河的公司,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在第二阶段。


类比疫情三阶段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最近的疫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假设把大家的恐慌程度,看成是估值,那么,
  • 疑似病例就是「收入」
  • 确诊病例就是「盈利」
  • 治愈病例就是「亏损」

「收入」和「盈利」增长越快,估值越高,也就是代表了恐慌程度越高。
「收入」和「盈利」下滑,估值变低,也就是代表了恐慌程度变低。

第一阶段是估值最高的阶段,也就是恐慌程度最高的阶段。
疑似病例增长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确诊病例的增长。投资者愿意给这一阶段更高的估值。

到了第二阶段,「收入」增长放缓,「盈利」增长超过「收入」。


疑似病例增长速度放缓,说明疫情得到控制。确诊病例还会增长,因为之前存量的疑似病例会带来确诊病例。但这时,投资者愿意给的估值反而会下降,恐慌程度也会大大下降,因为增长的天花板出现了。


那疫情会长期保持在第二阶段么?

并不会。疫情本身并没有护城河,注定会走向第三阶段,也就是衰退。


它的软肋有三点:

重视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

天气转暖后,病毒本身的活性下降,呼吸道疾病得病率会下滑;

相关疫苗或者特效药的研发。


这三点,决定了疫情本身没有护城河,注定会走向第三阶段,也就是「衰退」。

最后,确诊病例数量减少,治愈病例数量逐渐增多,直至疫情消失,跟2003年一样。全部三个阶段,用时几个月。


总结

 

企业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收入增长速度比盈利快」。类比就是疑似病例增长比确诊病例快。
估值高,恐慌程度高。

企业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盈利增长速度比收入快」。类比就是疑似病例不怎么增加,但确认病例还在增加,主要是存量的疑似病例带来的。
但这时恐慌程度已经大大减轻了。

企业第三阶段的特点是「盈利下滑」。类比就是确诊病例逐渐减少,治愈病例增加。
这时估值已经大大降低,大家已经不怎么恐慌了。

那么,我们目前处于哪一阶段呢?

大概是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说法,大概率正月十五前出现拐点~

不过疫情没有护城河,所以最终注定会消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喜欢螺丝钉

就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