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定投十年赚十倍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通常来说,企业最关键的几个指标,就是观察企业收入的变化、盈利的变化。
这时,企业有可能并不赚钱(也就是盈利比较低),但企业收入增长的速度会比较快。比如说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如此,例如美股之前的大牛股亚马逊,很长时间里,盈利是负的,但收入高速增长。因为企业的收入高速增长,所以投资者在这一阶段,也愿意为企业给出较高的估值。亚马逊的市盈率就高达七八十倍。可以看到,企业从零到一的阶段,收入高速增长,估值也比较高。
到了第二阶段,企业的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便开始注重企业盈利,此时市盈率开始起作用。因为企业的收入不可能无限制的高速增长,当企业的收入增长放缓的时候,企业就会开始注重提高盈利,开始赚钱。所以,企业进入第二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时,企业就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从关注收入转变为关注盈利。例如苹果,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已经过了收入增长最快的阶段,但虽然收入增长不快,但盈利还是很稳定。他们手里,有「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业务,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不过也正因为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了,所以估值就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苹果的市盈率长期在一二十倍左右。巴菲特不喜欢投资处于第一阶段的企业,因为企业收入虽然增长了,但未来能不能转化为利润还不好说。但第二阶段的企业,巴菲特还是很喜欢的。因为企业已经稳定开始赚钱。
到了第三阶段,企业的收入和盈利都无法保持增长,企业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因为盈利下降,以前的估值水平也无法保持,企业的估值就会随之迅速下降。最后,还有可能走向破产。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
当然,具备长期保持盈利和现金流的能力的企业,那就是巴菲特经常说的具备「护城河」的公司。有了护城河的公司,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在第二阶段。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最近的疫情,也是同样的道理。「收入」和「盈利」增长越快,估值越高,也就是代表了恐慌程度越高。「收入」和「盈利」下滑,估值变低,也就是代表了恐慌程度变低。第一阶段是估值最高的阶段,也就是恐慌程度最高的阶段。疑似病例增长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确诊病例的增长。投资者愿意给这一阶段更高的估值。到了第二阶段,「收入」增长放缓,「盈利」增长超过「收入」。
疑似病例增长速度放缓,说明疫情得到控制。确诊病例还会增长,因为之前存量的疑似病例会带来确诊病例。但这时,投资者愿意给的估值反而会下降,恐慌程度也会大大下降,因为增长的天花板出现了。
那疫情会长期保持在第二阶段么?
并不会。疫情本身并没有护城河,注定会走向第三阶段,也就是衰退。
它的软肋有三点:
重视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
天气转暖后,病毒本身的活性下降,呼吸道疾病得病率会下滑;
相关疫苗或者特效药的研发。
这三点,决定了疫情本身没有护城河,注定会走向第三阶段,也就是「衰退」。
最后,确诊病例数量减少,治愈病例数量逐渐增多,直至疫情消失,跟2003年一样。全部三个阶段,用时几个月。
企业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收入增长速度比盈利快」。类比就是疑似病例增长比确诊病例快。企业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盈利增长速度比收入快」。类比就是疑似病例不怎么增加,但确认病例还在增加,主要是存量的疑似病例带来的。企业第三阶段的特点是「盈利下滑」。类比就是确诊病例逐渐减少,治愈病例增加。大概是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说法,大概率正月十五前出现拐点~不过疫情没有护城河,所以最终注定会消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喜欢螺丝钉
就点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