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扑街古装剧引发电视剧协会集体发威,联合全国的电视剧制作机构搞了件大事,然而看完新闻的芒妈只有八个字的感想:涸泽而渔,廉颇老矣。
话题中心的剧就是这部浙江安徽双台播出的《美人私房菜》,由于收视率过低,浙江台从11日起已将该剧移至深夜,用《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补位,留下安徽台死磕黄金档。
对于美人私房菜被砍,制片人严从华表示:收视率作假不除行业永不安宁,坚持不买收视率,我们和浙江台都是受害者。
同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也发布声明,呼吁全行业抵制假收视,积极举报、告发制作假收视者。甚至人民日报也发文批判假收视,一时间所有电视从业者慷慨激昂,群情激奋。
在惊动朝廷之前,芒妈研究了一下美人私房菜的收视率,并抱着虔诚的心情观看了五集。
不得不说,可以理解这位制片人的心情,但是你要说美人私房菜是因为其他电视台买收视才扑街,就有点像碰瓷了吧,难道我没考上清华北大纯粹是因为我没有作弊吗?
从数据来说,开播当天,这部剧的收视就几乎垫底,浙江台的排名比安徽台还要低5位。
而开播之后到浙江台撤档之前,安徽台的排名一直稳定在15-20位,收视率在0.1-0.3之间,浙江台则是经常跌出榜单,收视率不到0.1。
奇怪的是,浙江台撤档至今,安徽台的排名再也没跌出过前十,收视率在0.4-0.6之间。
当然,现在的收视是搭了撤档新闻的顺风车,跟假收视的讨论度必须挂上钩,但是在撤档之前,安徽台的收视率就一直很稳定,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观众对这个剧真实的反馈。
说美人私房菜被假收视迫害,是不科学的,1.0买到2.0尚且合理,0.1的收视怎么买?
从剧本身来说……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虽然剧名叫美人私房菜,色香味真的一样都没有。
很多粉丝解释说剧被压了三年才播出,以现在的眼光看肯定显得简陋,但是剧好怎么会怕被压?今年播的遇见王沥川和好家伙,主演都不是流量明星,也都被拖了四年才得以上映,最后豆瓣评分却都在八分以上。
反观美人私房菜,把低收拾归咎于剧被压、其他电视台收视造假,仔细看看它的制作方,导演是倾世皇妃的导演。
编剧的以往作品是这些,美人私房菜剧情如此也纯属正常发挥。
剧照上的郑爽和马天宇。
这真的是我认识的郑爽和马天宇吗……他们古装明明长这样啊。
演员的造型,无论妆容还是服装都毫无美感,道具,从剧里女主的菜可见一斑。
整部剧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大写一号加粗的敷衍。
更心酸的是制片人在为这部剧挽尊的时候,说它网络点击8天破4亿,还强调了4亿是真实数据。
然而官博的转评赞情况是这样。
豆瓣只有两千多人打分,评论画风是这样。
喊着坚持不买收视率的口号,说美人私房菜网络点击量真实,就算他指责的假收视现象的确形势严峻,也未免底气不足。
没买收视也不能把自己称作受害者,舆论热度把收视炒起来了,更不能称作是美人私房菜的口碑逆袭。因为,毫无疑问,美人私房菜就是个大烂片。
用美人私房菜来起底假收视,完全是意义大过本质,是业内人士积怨已久的借题发挥罢了。要说它为国产剧的行业革命立了功,简直慷他人之慨。
国内电视台的假收视现象从未消失过,跟电影的假票房一脉相承。
2010年,人民日报就揭秘过假收视的具体操作,甚至还有电视台的“推广”协议流出,这种协议后来又被称为对赌协议,把电视剧收视率纯粹变作一桩买卖,资本换收视,收视换广告,广告换收益。
2012年,有影视公司的总裁揭发了买收视的价格,电视节目一天1.6万可以上1,以年为时间单位,收视要进全国前十,要花5000万以上。人民日报对此再发文,点名批评了江苏卫视。
2015年两会期间,欧阳常林、张国立和央视主持人张泽群也批评过假收视现象,张国立更是在今年的采访里说,假收视势力大,行业无序,他已经很少独立完成电视剧了。
唯收视判成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费时费力拍好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率。
这条逻辑链无疑会导向不健康的行业生态,所以早在去年中,电视剧协会其实就曾经上书广电总局,提出包括拒绝收视对赌之内的几项议题,结果,当然也并无卵用。
对赌协议明面上被禁止了,但实际上,为了保证广告收入,收视率仍然是电视台的命门。而一旦收视率和购片价格挂钩,那么实际上是“逼”电视剧制作方采用非常手段。
这个一直以来不算隐秘的行业潜规则,在今天掀起了轩然大波,和美人私房菜的制片人有关系,和电视剧产业如今面对的困境也有关系。
美人私房菜的制片人严从华,过去的作品有《人间正道是沧桑》、《康熙微服私访记》、《汉武大帝》、《茉莉花开》,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旋律制片人,自称红剧守望者。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接下美人私房菜?真的是因为情怀。
立项时,美人私房菜是往中国版大长今造势的,强调传统文化,历史民族感,改编自真实存在的天香楼的故事,也因为天香楼坐标杭州,所以一开始就定下了在浙江台播出。
后来……被压了这么多年,估计拍摄途中就走偏了吧,当时的宣传语,现在回过头看满是槽点。
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严从华在决定做这部剧时,态度是非常认真地指向改变行业内古装剧现状的,所以反响不好,他也同样是站在全行业的角度来找原因。
像严从华这一批老一辈的电视人,经历过大起大落,经历过无数磨折,但想必没有经历过如今这个资本满溢却毫无规矩的时代。
他们明白的是电视台和制作方的秘密协议,不明白的是现在行业内又有了很多变数。比如坐拥大量粉丝的小花小生,招商有其天然优势,但作为快消品,无法满足电视剧本身的能力要求。
制作方要保证高收视才能卖出片子,最保险的办法是买收视或者选用流量小花小生,可是两个选择又都需要大量成本,导致制作方的要价越来越高,电视台为了不亏本,也只好对收视率提出更高要求。饮鸩止渴,涸泽而渔,电视剧的质量反而成为了最末一位的考量。
可怕。
但是即使打击假收视,对改变现状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我觉得真的很难说。
收视率的计算本身是有漏洞的,样本户可以被收买,认准一台电视机或者一台机顶盒的计算方法,其实也并不适用于很少有人守着电视看的现在。基于样本户的收视计算方法,只是一种过渡性的体系,未来势必会被淘汰。
同样的,从过去两年起,审查相对自由的网剧就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又对传统的电视行业产生了很大冲击,买收视已经不够了,还要买热搜、买点击率、买搜索指数。
网络时代变化这么快,套路层出不穷,如果真的想引导行业重归良途,维护电视人的初心,唯一的答案就是认真做剧。
琅琊榜播出期间收视并不高,说明它对传统收视人群吸引不大。除了胡歌,剧组也没有使用其他自带流量的演员。
但是它依然成功了,甚至做到了用剧本身的成功去反哺演员和制作团队,真正在大众化意义上打响了山影这个团队。
琅琊榜的成功已经发出了讯号,只要内容足够好,观众就会报以满意的回馈。
收视差,当然有各种原因,可是先反省好自己,再找别的原因,才能真的把剧越做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