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冻品•2-9\\局部单品继续跌100-300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郑永年:印度、世界与中国|战略与安全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08-17 12:36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号你别错过

欢迎关注“道中华”




郑永年:印度、世界与中国|战略与安全

来源:大湾区评论


编者按 ·  2024.08.12


据印度政府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4%,高于此前市场预计的6.6%左右。在印度大选前,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就曾发布名为《2024年保证书》(Sankalp Patra 2024)的“施政纲领”,其中内容包括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升级,还提出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强国的宏伟计划。


针对印度的发展前景,郑永年教授认为,印度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权力集中(Power Centralization),以及持续很长时间的国家建设。在中印关系方面,中国需要看到印度政治变化的重要性。中印关系的处理需要两国领导人的智慧,更多是合作和良性竞争,两国应加强民间交流。




中印两国不仅是邻居,还是世界上两个文明古国,对世界负有大国责任。我从宏观的国际关系视角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印度的现代化建设

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莫迪总理上台以后,印度的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选举后,西方媒体对印度的态度较为负面,主要从民主和自由的角度批评莫迪,认为他集权、专制、反民主。我的观点反而较为积极。印度同时在进行着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印度独立后,政治体制基本继承了英国的体系,但印度的基本国家制度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如果我们参考欧洲的法国、德国等现代化经验,基本的国家制度建设都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权力集中。我把国家制度分成三部分,大部分的国家制度都必须在民主化之前建立。如果民主化之前建立不了,民主化之后就很难建立。德国的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的专制统治下建立起来的。然而,也有很多制度必须在民主化以后建立,如多党制、公民社会、选举制度等。许多在民主化之前建立的制度在民主化后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福利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如果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权力集中,但这个权力集中不一定是西方所说的“专制”。莫迪总理执政以来,印度的政治变化甚至比它发生的经济变化还重要,尤其是政党制度的变化。


我曾问过印度裔的新加坡总统纳丹(S.R. Nathan)一个问题,中国跟印度有什么大的区别?他说的有一点非常对。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系,是通过一百多年的革命与战争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而演变成为中国的政治核心。但印度实际上一直没有确立过类似的政治核心。印度国大党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基本是家族性的政党。 莫迪总理很大的贡献是把印度人民党从区域性政党变成全国性的政党 ,这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印度人民党第三次执政,又反过来对国大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印度政党制度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在接下来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权力集中。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英、美、日本和中国等,工业革命以来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印度在这方面如何进行?如果没有权力较为集中的体制,将很难做成。基础设施的工业化实际还是需要政治体制上的变化。印度的国家建设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2024年6月4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抵达印度新德里的印度人民党 (BJP) 总部时做出手势,6月8日开启他的第三任期(图源:路透社)


印度不会完全成为西方盟友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印度国内的变化会影响它跟西方的关系。


第一,印度不会完全成为美国的盟友。 尽管西方因为地缘政治考量,想利用印度来对付中国,但印度仍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果印度成为美国的联盟,反而会限制印度的外交空间。印度对美国、俄罗斯、中国,有它自己的国家利益。这次处理俄乌战争,印度做得非常好。它既谴责俄罗斯,也谴责北约对俄罗斯安全空间的挤压。不要小看印度自身的外交力量,有些地方我觉得甚至值得中国学习。


第二,印度和西方国家的经贸是有限度的。 首先,印度还没有发展到全面和深度开放的阶段,零关税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实践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但随着印度国内经济、企业的强大,它会变得逐步开放。其次,印度能够吸引部分西方制造业,但很难达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程度。类似中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承接大量西方制造业的条件今天已经不存在了。西方国家意识到去工业化的限度所在,现在会尽量把制造业、工业留在国内。同时,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制造业必须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印度的基建还面临很大挑战。私有制、法治等也限制了印度的国家权力。印度很难进行像中国那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必然会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最后,是美国因对中国不满而倾向于印度,这种趋势不一定能持续。美国打压过日本、德国、法国,当美国的实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美国同样会打压印度。


2024年5月22日,新德里的德里-孟买高速公路。印度已投入数十亿美元,人民党当时把国家建设作为竞选连任的核心(图源:彭博社)


第三,西方对印度的技术转让是有限度的。 中国到现在为止走过了两个阶段。早期是西方的技术应用,现在找到了比较优势的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等。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代表未来产业的方向,美国肯定不会放弃打压。印度未来的发展,除了承接西方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外,还取决于能不能发展本国新的产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