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实习生 葛鹏辉
“俺老刘家不是钉子户,网上都骂我们,不是我们不配合,是他们一直不和我们谈(补偿)。”12月12日中午,64岁的张老太正在煮方便面,看到有人来串门,急忙对对方说。
老刘因为心里憋闷出去遛弯了,直到中午也没回家,只剩张老太一人在家做饭吃。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张老太是“郑州地铁因拆迁不顺甩站”事件中的钉子户——“老刘超市”店主老刘的老伴。
11月30日,一篇名为《小乔站确定甩站了,伤心欲绝》的网帖在当地贴吧里流传。该网帖援引郑州地铁公司发给新郑市政府的函称,地铁2号线南延线龙湖镇小乔站北侧的老刘超市至今未拆除,导致该车站无法通过验收,线路开通后该车站将采取“过站不停”的甩站运营方式。
“甩站”事件一遭曝光,不少网友直骂“恨死钉子户”。但后经当地媒体报道,舆情出现反转迹象,部分网友认为报道中所称的“500多元每平方米”的补偿标准“太搞笑”,改为力挺老刘超市。
12月13日,老刘的儿子小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承认,政府最初的补偿方案是1:1安置(一层商业,二三层住宅),他没说过500多元每平方米的补偿方案。
老刘超市的招牌旁,挂着老刘家制作的“五问轨道公司”的字牌。
个人利益是否应让渡公共利益?小刘说,他希望动迁方给一个公平合理的补偿。
郑州新郑市龙湖镇副镇长吕旭卿则向澎湃新闻表示,双方正在协商,协商不成可以评估,走法律程序;事关龙湖镇发展和群众利益,领导的意思是加快、稳妥做工作,尽早解决。
钉子户
老刘超市的三层小楼,竖在新郑市龙湖镇鸿鹄路与泰山路交叉口东北角。超市院前,一条现代化的地铁线路,长龙般架在空中。
12月12日吃过早饭,老刘觉得心里憋着气,就出门遛弯了,直到中午也没回家。出门前,他把自己抄写了一些诗
词的烟盒纸交给老伴张老太,嘱咐如果有记者来,就让记者看这些。
这些诗词有“岿然不动”等字样,显示了他不会退让的决心。
老刘高中毕业,年轻时当过兵,现有轻度老年性脑萎缩。
张老太告诉澎湃新闻,老刘脾气本就火爆。因为被拆迁刺激,容易情绪激动,一问就火,平时还很健忘,说了啥过一会就忘,有时还不停地换鞋,“也就是这几年(病)厉害了,以前还好唱、好说”。
此前澎湃新闻采访时,一聊到征收补偿,老刘嗓门就高起来,逻辑也有些混乱。张老太说,这正是老伴留下诗词的原因。
偶有顾客进超市,若聊闲话,张老太总是解释,“网上都骂我们,不是我们不配合,是他们一直不和我们谈(补偿)”。
老刘家成为众矢之的,源自11月30日一则在当地贴吧流传的网帖《小乔站确定甩站了,伤心欲绝》。网帖援引地铁公司发给新郑市政府的函称,“
(郑州地铁2号线南延线)龙湖镇小乔站北侧的老刘超市至今未拆除,致使北侧出入口于开通运营之日前无法完成建设,导致该车站无法通过消防专项验收及运营条件验收,线路开通后该车站将采取直接过站甩站(注:过站不停)运营的方式通过该段,待拆迁解决出入口建设完成后再将车站投入使用”。
有网友骂称,老刘超市影响数万人出行,“恨死钉子户”,甚至发起“讨伐老刘”行动。
随后,“郑州地铁因拆迁不顺甩站”一事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目前,网帖《小乔站确定甩站了,伤心欲绝》已被当地贴吧删除。
“随便骂,使劲骂,我不怕。”尽管骂声让张老太几度落泪,但她称,自己和老伴一辈子就赚了这一幢房,就是扇她几巴掌她也不会走的,“我又没有犯罪、没有耍赖,他们只要跟我协商,(补偿合适),我就同意(动迁)”。
是与非
地铁小乔站南侧出站楼梯已经建好,还配有电梯。
澎湃新闻看到,地铁小乔站南侧出站楼梯已经建好,还配有电梯,北侧出站楼梯仍未修建,出口正对着老刘超市。
小刘告诉澎湃新闻,父母1998年买下这幢房屋,加两次装修,共花费30多万元。他提供的房产证、土地证、新郑市国土资源局档案室盖章的《土地登记结果》显示,房屋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用途为“商住”。
新郑市国土资源局档案室盖章的《土地登记结果》显示,老刘超市房屋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用途为“商住”。
“恩怨”的纠葛,始于4年前——2012年11月,龙湖镇小乔村进行旧村改造。
当地有媒体2016年12月7日报道称,老刘算了一笔账,按“动迁方提出的补偿方案”,每平方米补偿500多元,房屋600平方米才30万元,但现在的30万元和18年前的30万元有天壤之别。
媒体报道后,有网友指责该补偿方案“太搞笑”,力挺老刘超市。
对此,12月13日,龙湖镇副镇长吕旭卿向澎湃新闻表示,从来没有500多元每平方米这个补偿方案,“这个一直都是老刘家说的”。
吕旭卿提供的一份龙湖镇小乔村八组(孙庄)动迁补偿及安置方案显示,针对村民,不但有动迁补偿(框架结构690元每平方米、砖混结构552元每平方米……),还有房屋安置等待遇。在房屋安置里,对沿街门面房,一层按1:1置换商业用房,二层三层按1:1置换居住用房。
老刘夫妇是河南周口人。吕旭卿说,非本地村民只补偿不安置,不过,和老刘家情况相似的有96户,房屋征收都是按照1:1置换方案分别谈的。
经澎湃新闻多次追问,小刘承认,政府最初提的补偿方案是1:1置换,他没说过500元每平方米的补偿方案。
小刘告诉澎湃新闻,因为补偿方案没谈成,老刘超市出现过被土堵门、大门被从外面锁住、村干部来打砸等事。有一次,其母张老太在睡觉,一块砖头砸破玻璃,砸到张老太身上,“一直到现在心脏病没好过”。
因被断水断电,老刘家在房顶装了太阳能发电板。
因为被断水,老刘家需要去附近找水,装在大桶里以备日用。
因为被断电,老刘家花两万元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
张老太说,当时怕被强拆,她和老伴还在房顶搭了帐篷,每晚爬木梯到屋顶,再将木梯收起来。看到挖机过来,就扔啤酒瓶。
小刘说:“没有强拆这也是法治的进步”。
对垃圾堵门等事,吕旭卿表示,政府不会安排这些,“老刘家担心强拆。现在是法治社会,没谁愿意违法去担风险做这个事情”。
房屋征收的事,一搁置就是两年。2014年5月,老刘超市门前开始修地铁。
小刘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8月,他曾找吕旭卿要求就在其家门口建地铁不打招呼、影响采光、噪音污染等问题索赔120万元。当时,吕旭卿问他房屋征收补偿想要多少,他开玩笑说3000万元。
“3000万元我也认为是个玩笑。”吕旭卿对小刘说,索赔要有依据,“你说影响采光噪音污染了,得有鉴定机构的东西,政府的钱也不能乱出啊”。
“朋友”
一些动迁安置房因为资金链断裂,已经烂尾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