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钱江晚报(qianjiangwanbao)、广州日报
图:视觉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两岁七个月的女娃20颗乳牙全坏掉,竟是因为家长的坏习惯——每天晚上喝奶粉后不刷牙。
说起不久前接诊的这个患儿,山东青岛市口腔医院专家直摇头,他提醒家长,
睡前喝牛奶不刷牙,把碳酸饮料当水喝,是最伤牙的两个坏习惯。
如今三岁以下低龄患儿患龋率走高,奶粉酸奶常常是“罪魁祸首”,这是因为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口腔卫生,喂养完后不清理口腔,导致发生严重龋齿。
两周前,一名家长抱着一个两岁七个月的女娃来到青岛市口腔医院小儿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赵霞的门诊就诊,
孩子张开嘴时,赵霞几乎惊呆了:孩子竟是满嘴的坏牙,甚至有的牙已经烂光了。
正常情况下,小孩子有20颗牙齿。赵霞检查发现,孩子的大部分牙已经烂的只剩牙根,
连门牙也烂掉了一大半,牙根都是黑的。
孩子才两岁七个月,20颗牙怎么能全坏掉了呢?
赵霞询问家长得知,
孩子每天都要含着奶瓶喝奶粉,但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卫生不重视,加上喂养方式不当,孩子每天喝完奶粉后并不漱口和刷牙,经常晚上睡觉前喝。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如此严重的龋齿。赵霞只得给孩子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全麻下龋齿填充治疗,为孩子补齐了牙齿。
然这个患儿的情况并非个例。不久前,赵霞还接诊了一名一岁多的女娃,孩子的两颗门牙磨坏导致根尖外露,牙根病变严重,已经破坏了牙周组织,无奈,医生只好将孩子已经坏掉的门牙拔掉,防止发炎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被迫拔掉门牙,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
赵霞介绍,乳牙过早破坏,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咀嚼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而新牙通常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才能长出来,这段时间孩子没有牙齿,会不自觉的产生自卑心理,不管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从门诊接诊情况看,儿童龋齿的发病率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
三岁以下的儿童龋齿发病率高,
其中重度婴幼儿龋齿占了门诊量的四成左右。”赵霞告诉记者。
据介绍,2013年
卫生部公布数据
显示,
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患龋率达到66%,而未治愈率则高达97%。
这一现象在医院入校体检时也能发现,
“之前我们组织过对幼儿园和小学的查体活动,很多班级全班的孩子都找不出一口好牙。”
赵霞介绍
,由于不少家长对孩子有着不好的喂养习惯,比如常常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导致不少婴幼儿患上“奶瓶龋”。“孩子在床上躺着喝奶,使奶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中,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了牙齿。”
此外,
很多
孩子睡前喝奶并且不刷牙,后果就是,奶渍堆积在牙面上滋生细菌,很容易发生龋齿。
“牛奶、酸奶和碳水化合物都是口腔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因此尽量不要在睡前尤其是半夜给孩子喂奶,如果要喂奶,一定要及时刷牙漱口。”
不少家长还认为,孩子乳牙早晚要换,
蛀了就蛀了,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刘欢说,其实龋齿很影响孩子健康。
“如果疼,他们会偏侧咀嚼,久了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颌面部畸形,而且蛀牙还能引起牙周炎、牙源性囊肿等其他问题,严重的导致全身性感染。”
刘医生说,严重的龋齿,还会引起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
即便孩子六岁以后换牙,情况也未必真正改善,“乳牙的尖周炎还能波及恒牙,导致恒牙硬组织发育不全”。
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龋齿保护口腔呢?赵霞介绍,小孩子本身没有自控能力,因此这个阶段对于牙齿的保护,家长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家长一定要有预防的意识,意识到龋齿的危害。
在饮食方面,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等对牙齿有害的食物,尽量多吃些豆类、鱼、虾等钙磷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一些对牙齿有清洁作用的粗纤维的食物。
在口腔清洁方面,要做到以下这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