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商论》学习社区“深度解读”专栏版块“每周晨读”,每周日清晨上线。商论主编会用音频形式,对《经济学人》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并疏理。每周五分钟,帮助你深入浅出地解读《经济学人》的最新观点,为你在社交场合的谈资助力。
【音频版 | 免费试听】本栏目现正免费开放。欢迎访问“商论学习社区”(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 菜单栏中部 > 学习社区)免费试听第六期音频:为什么未来将不再有Boring Jobs?你可以在留言区留下观点或直接向主编提问,我们也鼓励你将这篇晨读分享给更多好友。
想从阅读《经济学人》中获益更多?我们已经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推出了专属学习社区,助你提升对商业、金融与科技议题的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商论年度订户可以免费进入新版学习社区“英语学习”版块,获取专属福利:每日一词、学人习语、原文精析直播课堂 、线下读者沙龙等。
什么是 boring jobs?英语的解释是“枯燥的工作”。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为了支持超级高铁 Hyper-loop,创建了一家研发实验性隧道挖掘技术的公司,干脆就起名叫“Boring Company”(枯燥无聊的公司)。钻隧道,当然很枯燥很无聊。当然,马斯克也耍了一点文字小聪明,因为“Boring”一词多义,也有钻探的意思。
不想岔远了。今天我们讲的 boring job,枯燥的工作,就是那些让人厌倦的重复性的工作,尤其特指许多“知识工作者”每天都可能要处理的重复性的工作。在一个人工智能备受关注的时代,我们预言,处理大量“枯燥工作”的岗位,很快就会被机器所取代。如果你的日常工作中“枯燥的”那一部分占比较高,或者你所学的只能胜任你去做一份“枯燥的工作”。那你一定要仔细听一听今天的晨读,赶快思考怎么转型。
上周二,在《经济学人商论》组织的读者沙龙上,我跟来自麻省理工的创业家兼人工智能专家 Max Yankelevich 对谈“人工智能的应用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到底哪些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Max 创建了一家叫做 WorkFusion 的公司,翻成中文大概就是“融合工作”。谁跟谁融合呢?当然是机器与人的融合。事实上,人机互动(human-robot interaction)或者简称为 HRI,已经变成了一项跨学科的显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律、哲学和伦理学的教授融合在一起,和人工智能的专家共同研讨如何发展和规范未来人机互动的规则。这种融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一下子就让很多“枯燥的工作”变得岌岌可危了。
那么哪些工作算是“枯燥的工作”呢?
首先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过去十年,从财务管理开始,许多大公司把中后台支持性的工作逐渐迁移到了共享服务中心。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以财务为例,把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比如说差旅的报销和收付款单据的审核,集中在一个地方用便宜的劳动力按照优化的流程来处理,可以解放财务人员做更多复杂的工作,让他们能花更多精力做决策支持。现在,这些共享服务中心中的很多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文字识别与语音识别的能力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机器学习也可以让算法从几千份单据的正确处理中学会处理报销单据审核或付款票据验证这类“重复性”的工作。
人工智能还有人类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是边际成本除了电费之外几乎为零;其次是处理时间是 24×7,虚拟机器人不但不会感觉工作“枯燥”,需要工间休息换换脑子,而且可以没日没夜地持续工作;第三准确度高。有统计发现,共享中心中人处理的一般准确度大概在 85%,而机器可以很快做到 98%。
其次是较为复杂、流程较多,但是仍然有明确规律可循的脑力工作。举一个例子。欧洲债券(EuroBonds),也就是以美元计价在欧洲发行并交易的离岸债券,它的文件审核就很复杂。通常一份欧洲债券的投资意向书有几十页,有经验的金融专家需要了解审核债券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发行信息、融资架构、收入安排、付款条款等三四十项信息,才能给出一个交易价格的建议。通常专家审核这样一份文件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其中 48 分钟是人力,12 分钟是休息——没有谁能不知疲倦地连续审核文件,总要去上个厕所,喝杯咖啡,抽根烟解解乏。有了人工智能的协作,审核时间可以压缩到 10 分钟之内。想象一下,人工智能把重要条款梳理完,在一个仪表盘上列出需要关注的领域,的确为专家节省了大量时间。不过要记住的是,现有的人工智能还没法取代专家的判断。人机互动,帮助专家节省了“枯燥的工作”,可以让他把更多精力用于判断和决策,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都可观。
更复杂的工作能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呢?我们再来看一个百万美元年薪的评级分析师的工作。给一个大企业或者给一个国家进行信用评级,需要关注的信息,需要梳理的材料,比看一份欧洲债券的投资意向书可要多得多也复杂得多,也难怪他能拿那么高的薪水。但是,分析师的工作中有没有“枯燥的部分”呢?如果对他的工作解构一下的话,不难发现,80%的工作是重复的信息搜集,20%则是创造性的增值分析和判断。未来,80%的重复工作——也就是“枯燥的部分”——会逐渐由人工智能的助理所完成,让分析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值服务上,效率是不是也会极大提高?
前两种“枯燥的工作”已经开始大规模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看一看大投行的交易员就清楚了。鼎盛时期,一家大投行的交易台上可能会雇用几百名交易员。但随着量化交易的流行,这些人很快就被机器所取代。最近,JP Morgan 推出交易执行机器人。经过对过去几十亿次交易记录的学习,交易执行机器人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价格达成交易。它甚至还能处理这样的问题:怎么安排交易可以在不波动市场的情况下平仓?
最后一种可能仍然停留在“思想实验”层面上,但也非常有可能。其实人工智能也有两面,一方面它会取代大量“枯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会给予每个人极大的“赋能”。我就在想,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很棒的写作机器人,我只要口述给它想要写的观点,布置一下需要查找的资料,它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初稿,供我修改润色。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疑问了——“枯燥的工作”都被取代了,我该怎么办?
和所有其他科技革命一样,这次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未来最有前景的一种新工作就是和虚拟机器人协作的工作。在《商论》九月刊的一篇文章《人力积云》中,我们就列出了不少已经被创建出来的岗位:为了训练自动驾驶的算法,需要教会算法对行人和道路标志做出精准判断,仍然需要人来指导;为了满足国家“内容审核”的需求,比如德国的一项新法律将要求社交媒体在 24 小时内删除所有视为非法的内容,如否认纳粹大屠杀。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Facebook 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将他的网页管理员的数量从 4500 人增加到 7500 人。未来即使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人类仍需要在训练算法和处理异常情况方面发挥作用。同样,人类也要监管、验证、审核机器人的工作。
另一种新工作也正在发生,有专家预计许多人类劳动将被拆分成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在网上完成,并与人工智能服务结合起来。旅行社可能会用人工智能来处理常规事务(比如预订航班),但会将更复杂的任务指派给人类(比如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城市的游览计划)。你可能担心,如何去和人工智能相处?我们的微信文章《“心领神会”,这台机器人神了》就告诉你,不用担心,未来的机器人会更贴心地去考虑人的情绪。
如果你还在学习成长,或者正在为下一代成长操心,我想,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培养与 AI 一同成长的新路径。过去十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全球教育已经完成了一大转变——从背诵“事实”转向了理解“概念”。死记硬背式的传统教育越来越无法适应未来的需求,如何培养理解力与建构力,是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未来,这样的改变只会更多。
好了,今天的每周晨读就讲到这里。你怎么看“枯燥的工作”被取代这件事?你期待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的未来么?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或者向我提问。也欢迎加入“主编的书桌”微信群,每周和我互动。■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收听“每周晨读”第六期全文。也欢迎成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获取更多内容服务。
加入学习社区,解锁更多服务
为了帮助读者从阅读《经济学人》中获益更多,提升对商业、金融与科技议题的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我们推出了《经济学人·商论》学习社区,为订阅用户提供长期的交流平台。新版商论学习社区现已上线,《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可以点击“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TheEconomistGroup)中间菜单栏进入新版学习社区,获取年付订户专属的“英语学习”专栏各项服务:
英语学习专栏“每日一词”栏目包括例句、释义、词源和解读,配以《经济学人》杂志精选例句的朗读版,由BBC播音员官方原音呈现。您还可以免费分享当日内容给10位好友,共同学习;用新词在评论区造句,可以得到商论官方译者的指导
每周六推出的“学人习语”栏目,由官方译者讲解一个常用习语或短语,辅以《经济学人》精选例句,你可以在这里学习地道生动的英文表达
《经济学人·商论》读者沙龙: 订户优先享受福利。我们在全国几个重要城市会不定期为读者组织一些关于《经济学人》最新主题的分享会,主讲嘉宾除了《经济学人》编辑团队,还包括行业大咖。《经济学人·商论》订户可以优先报名,加入我们高效、高质量的社交平台
除此之外,您也可以免费畅读“学习社区”内的主编专栏:每周日清晨上线的“每周晨读”以语音形式串联《经济学人·商论》近期推出的重点话题与系列文章,帮助你掌握《经济学人》对全球重大议题的前瞻洞察与核心观点。
如何加入学习社区?
推荐各位用户在《经济学人·商论》APP内使用邮箱注册(请不要使用微信登录)账号后进行订阅,并添加“商论小助理”微信(ID: ecogbr),以便我们后续为您发送激活指引和其他福利信息。
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福利二选一:
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或获赠¥188 Moleskine口袋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每周晨读”栏目,免费试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