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五指毛桃
我会认真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字节以3000亿美元估值进行股票回购,又有3 ... ·  7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TikTok达成图片版权合作,腾讯旗下公司计 ... ·  3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通义千问Qwen2.5-Coder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五指毛桃

德安东尼的执教策略为什么是「7 人轮换」?

五指毛桃  · 知乎专栏  ·  · 2017-05-15 21:09

正文

看到知乎有这么一个问题,干脆挪到专栏里回答吧
原问题连接:德安东尼的执教策略为什么是「7 人轮换」?

毕竟我不认识德安东尼教练,无法全面判断他各方面的优劣,但他的某些特点却又恰巧和fiba篮球的理念相吻合,因此这篇文章算是不负责任推测。

先说一下,德安东尼的执教策略的核心并不是7人还是8人轮换,rick adleman和jeff van gundy也经常这样,但他们和德安东尼有本质区别,安东尼的执教风格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先说优点
1.擅长快速小球,能利用球场宽度进行各种大范围转移球,球在场上流动性好

2.崇尚快攻和反击,快攻思路清晰,节奏流畅

3.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他手下的球员通常善于且乐于分享球

4.善于利用好的PG做playmaker

5.战术相对固定,球员的角色明确,各司其职,不会出现球员在场上反复地执行性质相反的任务这种反人类的事情,进入状态容易

6.由于有以上的特点,球的流动性好,球员进入状态容易,对他的战术适应快(相反例子,拉里布朗就属于球员适应慢,但适应以后效果良好的慢热型教练),所需磨合期比较短

7.他的各种大范围转移球,总的来说属于低风险,高节奏,很有技术含量。

8.由于以上的特点,他的手下经常有无名小卒打出进攻信心和让人眼前一亮的表情,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某些特定类型的)普通球员的伯乐,可以对比早期刚从波士顿到太阳的乔约翰逊,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打出全明星身价,和德安东尼的点拨有很大关系,包括身体素质平平的小胖子射手昆丁理查德森、投篮天赋极差,却竟然在太阳有过超过100三分球命中数的马里昂等等。

接下来就是缺点了:
1.如果没有好的PG,他的战术会严重打折扣(比如纽约和湖人期间)

2.如果没有愿意(善于)分享球的球队核心(比如甜瓜安东尼、科比),他的战术会严重打折扣

3.场上应变慢,系列赛则几乎没有应变,包括赛前准备和临场指挥,所以常规赛他都红红火火,季后赛面对真正的强敌时,他的后程竞争力很成问题。他几次比较好的应变都出现在球员意外受伤后的迫于无奈的变化,比如06年的季后赛,其实如果他的思维灵活一些,很多变招早点用上,比赛结果也许会改写。

4.不够老奸巨猾,没有盘外招(相比波波维奇和禅师还有莱利)

5.球员的角色固定会让发挥比较稳定,但因此也造成应变相对不足

6.虽然他的传球系统很牛逼,但总的来说,如果以系列赛的高对抗标准,节奏有欠针对性的变化,他的升级版本是这两年勇士的冠军教头科尔,科尔基本上做到了大范围传球和强侧突破分球的大胆和谨慎的结合,在利用球场宽度上比德安东尼更胜一筹,而在某些关键球和界外球的细腻战术上又有很多巧妙的小变化,可以说是德安东尼在进攻方面的升级版。

7.他执教的体系防守比较差,总的来说,德安东尼的战术是以攻代守的,但以攻代守不等于放弃防守,他手下的几名球员,除了本来防守天赋就很好的raja bell和马里昂以外,其他本该防守有进步的球员却从一而终成为漏勺,防守至少在他执教期间没有任何进步,比如斯陶德迈尔,迪奥等。再吹一波科尔,防守方面同样是德安东尼的升级版,虽说思路依然是以小击大,以快制高、以攻代守,但科尔对夹击和下手球还有反击(反击也是防守的一部分)都很有心得,而且科尔经常利用突然又见好就收的砍人战术、突然的造犯规和试探裁判尺度的模棱两可的大动作断球去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几名防守天赋平平的球员也在他调教下防守能力迅速提升(库里的断球反击和补位、汤普森的补位和利用集体防守还有以小前锋身高防住了不少大前锋断球盖帽篮板三不误的格林),做到了以攻代守的极致。

8.战术针对性差,比如在常规赛威风八面的小号大前锋马里昂,面对马刺一旦被布鲁斯豹纹一对一防守,整个太阳的流动性就受影响。

严格来说,丹东尼的执教理念比较像FIBA篮球,尤其像国际大赛的执教理念。考虑到他在FIBA规则下打过很长时间的球(意大利联赛最佳射手),在那边耳濡目染各种FIBA教练的思维,受影响很明显。

FIBA和NBA的执教思路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FIBA场上的禁区拥挤(由于三分线更近,现在为675CM,以前是625CM),因此球员必须尽量多传球,利用球场宽度和更多的掩护或者跑位的内外结合,对个人单打技术要求相对低;暂停少,所以在场上应该尽量保持进攻套路的连续性,让球员在比较固定的战术中解决问题,而针对各种界外球、暂停后的关键球等针对性的战术变化则没有NBA那么丰富;球员犯规毕业的次数为5次,比NBA少1次,而且允许联防,因此球员攻击性的个人防守不多(一方面是避免过早犯规,二方面是FIBA中没有防守三秒,212联防和23联防都能保护篮板和控制犯规,比较划算),对具体个人防守的要求不如NBA高,而联防则强调集体防守,但联防在NBA却并不是什么有效的手段,因为NBA三分线太远,联防防区大,对传球和保护篮下的作用有限,而且NBA哪怕允许联防后,依然有防守三秒,对禁区保护能力最强的212联防和23联防都不怎么用得上,像221、32联防这种针对外线夹击的联防也因为三分线太远,球比人快的原因导致效果受限,所以德安东尼执教的球队防守一般(因为联防在NBA不好用)、球员个人防守能力得不到提升也就可以理解了。

另外再补一句,FIBA球员和NBA球员特点也不同,NBA球员的个人防守能力太强(黑人为主),速度也快,因此在进攻方在交叉掩护后,防守者经常可以不换人follow出来,而欧洲的白人球员就没那么快的速度了,对方掩护后换人防的概率高一些,因此防守的攻击性不如NBA球员,在FIBA规则下,由于禁区狭小,补位的副作用相对小一些,在NBA三分线下,FOLLOW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因为掩护后内切变得极为容易,而且挡了以后的空间也相对大,防守者挤过和绕过都比FIBA规则下容易。从这个区别也可以看得出不同的球员类型、不同的规则和场地、不同的赛制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篮球理念和文化。


另外就是FIBA的换人,由于有战术相对固定、临场变化相对没那么复杂的FIBA战术,球员换人时经常出现战术外的多人次换人(伤病、体力等因素以外),比如FIBA时不时会出现同时换2人、3人甚至5人的情况,在NBA中则少之又少,这和NBA(战术的局部精细化)和FIBA(战术具备可复制性和流动性)战术思路的根本区别有极大关系。

还有,fiba比赛只有40分钟,过去是上下半场各20分钟,现在是四节各10分钟,而nba是四节各12分钟,总共48分钟,多出来的8分钟高对抗比赛,对球员的体力是很大的考验,七八人轮换在fiba也许不一定有体力问题,在nba就不一定了。


其实杜克大学的老K就是一个可以比对的例子,在他执教的美国国家队比赛中,通常战术会相对简单,而且战术具备延续性,时不时可以发现主力替补都用相似的战术打比赛,他的策略这对于国际大赛来说是正确的,因为美国队成军仓促,不可能培养太高的默契,战术简单一些可以让大家尽快适应;另外美国队个人能力强,深度够,主力替补的能力差距相对不大,只要12人轮战,可以轻易拖垮大部分主力替补实力差距巨大,只有七八人堪用的国际球队,而且单淘汰比赛,对手的可参考资料也相对少,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可以靠整体实力的优势摧毁对手。

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FIBA国际大赛中,很多比赛是单淘汰比赛,哪怕是欧洲的俱乐部联赛,也没有像NBA季后赛那种漫长7场4胜系列赛,因此对系列赛的应变要求不如NBA高。常规赛的比赛是大部分情况下,每天打不同的球队,对战术的稳定性和球员的适应和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季后赛是短时间内打一个球队4-7次,对每一场比赛的赛前准备和临场指挥要求更高,可以说完全是两种思路的玩法,按照德安东尼的特点,相对固定的战术,打常规赛都挺好;但他那变化简单的赛前准备,反应缓慢的临场指挥,就不那么适合NBA式的残酷系列赛了。

换言之,他带的球队整体实力有优势还好,但真到了第二第三轮,球队的实力优势相对不那么明显,如何利用系列赛的应变打对手措手不及占领先机,如何用盘外招(包括利用裁判)取得实力以外的优势(严格来说这都算是实力一部分),这些才是优秀教练和顶级教练能力的分野,当你的实力和对方接近,甚至不如对手时,只有更狡诈、更顽强的执教才能赢得僵持战、持久战和以弱胜强。

所以究其根本,德安东尼的执教策略并非简单的7还是8人轮换,而是“FIBA思维”。

并非黑小胡子,他的欧式篮球思路其实对NBA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他对球的流动性和对外线战术的开发很有一套,以攻代守也颇有心得,在防守时代末期在太阳带起的小球旋风,和今年在火箭的大跃进,很让人耳目一新和印象深刻,因此美国国家队数次请他做助教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他对FIBA更熟悉更有心得,但他的缺点……也挺让人印象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