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来探讨一个新的系列“试炼中得荣耀”的第一部分。今天的题目是“蒙上帝拣选”。在接下来的多次信息中,我们会查考《彼得前书》。我们会以比较慢的步伐开始这卷书。
彼得是主耶稣基督的使徒,他是这封信的作者。彼得是一位伟大的牧者,他把圣经和福音的总体信息都放在书信的问候语之中。当我写信时,我只写上收信人的名字、正文、署名和日期而已。看看彼得这位牧者,他在书信的问候语中写上圣经和福音的总体信息。彼得写信给一群正在苦难中的人,而且他们将会经历更多苦难。《彼得前书》第
1
章
6
节说:“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
”此外,彼得在第
4
章
13
节谈到我们不要因正在经历的试验而感到惊奇,他采用了现在时态,这意味着我们事前根本不知道试验的本质。彼得向一群经历极大苦难的人说话。他们的家人可能受逼迫或已经被处决。许多人可能被仇敌掠夺,家财尽失。彼得写信给一群经历苦难的人。我们可能感到自己全然被压垮了,但我可以说,那些人所受的苦难和试炼比我们所面对的难受十倍。因此,彼得在书中每部分都指出,受苦好像在炉中被火试验,人经过试验后会变成煤渣或精金。彼得说:“我要告诉你们,你们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试验,当你们受试验时,如何可以不被火烧掉,反而变得比金子更宝贵。我要向你们展示如何在火炉中经历荣光。我要向你们展示如何变成精金。”读者要这样阅读和理解书中的每部分。
我认为彼得甚至在书中的引言已经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解,使他们可以在火炉中经历荣光,而不是死亡和变成烧焦的煤渣。我们来读第
1
章
1-2
节,看看彼得要告诉我们的话。
1
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
2
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给你们。
这是上帝的话语。
彼得说:“
给那
……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
”我们看看这一句。这是很奇妙的称谓。我们在这里看到三位一体真神:蒙父神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蒙圣子的血所洒。事实上,我们不但看到三位一体真神,而且这里以精心设计的子句去表达三位一体真神中不同位格为我们所成就的事,彼此相辅相成。这真是很奇妙。让我给大家展示这里的连锁关系。经文说:“
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
”“照”这个词是指“因为”。事实上,经文说父神的先见藉着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带来拣选。然后,藉着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而显明的拣选带来对耶稣基督的顺服,并蒙耶稣的血所洒。这涉及三件事情。父神的先见藉着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显明拣选,圣灵使人得以成圣,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耶稣基督的血所洒。这些都是深邃的用词和概念。但我会尽量以实际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去说明。我会讲解这段经文的主旨。
首先,让我们看看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就是这种连锁关系的结尾。这一切事情成就,都是为了让你经历蒙耶稣的血所洒,顺服耶稣基督。这是什么意思呢?经文提到蒙耶稣的血所洒,立即令我们想起旧约圣经的记载,这些记载令很多人觉得反感和不安。我们读旧约圣经时看到,当人感到自己得罪了上帝,就必须献祭。他们把牲畜带到圣殿或会幕。牲畜被宰杀后,血要洒在坛上。然后那个人就与上帝和好。多年来有很多人说:“这是多么可怕的事。上帝是嗜血的。”是的,我们知道古代的原始宗教信奉的神明多是嗜血的。例如,在古希腊史诗《伊利亚德
/Iliad
》中,希腊军队统帅阿伽门农(
Agamemnon
)远征特洛伊,希望一路平安。在《伊利亚德》中的希腊诸神都是嫉妒的神明。他们狂妄自大,渴望受人奉承。他们希望人向他们俯伏敬拜、卑躬屈膝。无可否认,这都是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引人入胜,但故事中的神明并不配受颂赞。人们不会被这些神明吸引。人们读了这些故事不会说:“我希望宙斯成为我的父亲。”没有人会这么说。那些狂妄自大的神明要阿伽门农向他们表示敬意,于是阿伽门农把自己的孩子献在坛上。他献上血祭,神明就使他一帆风顺。这是精彩的故事,却是古老的神话。那些神明不配受颂赞。谁愿意相信这样的神明呢?有人说:“旧约圣经中的上帝是一位嗜血的上帝。多么可怕。”不是这样的。彼得在这段经文说耶稣基督的血洒上为祭,其实是说耶稣基督受死,祂不但死了,而且成为了赎罪祭。
在旧约时代,所洒的血是赎罪的血。赎罪是一个深邃的用词。经文说耶稣的血为我们所洒,这是指耶稣透过赎罪祭使我们与上帝和好。从前我们与上帝隔绝,但耶稣的血使我们与上帝和好。我一直提到有些人说:“多年来,人们说这是原始和可憎的做法。我讨厌想这样的事,我无法相信这样的上帝。”他们说:“我相信一位慈爱的上帝。”想一想吧。每段关系中都有一种动力。每段关系中都有一种赎罪的动力。让我以另一种方式来说明。假设你与妻子意见不合,你们开始争吵,你会面对一个试探。深入了解一个人是一件危险的事。你成为一个危险人物,因为当你结婚一段时间后,你知道什么可以伤害对方。你争吵的时候总会面对试探去投下炸弹。当你与一个人结婚或共同生活越久,你储存在军火库的炸弹就越多。你知道怎样拿出来投掷。当试探临到时,你无法抵抗。你说出一些无情、不合宜、不正当的话。你的妻子若是聪明,她会立即在情感上与你保持距离。这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之间总有一条界线。当一方破坏了这条界线,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是适当的做法。
夫妻必须以某些方式互相尊重。当你破坏了界线,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是适当的。过了片刻,你要做什么?你的妻子走到别的地方去了,你焦虑不安的呆坐着,但过了一段时间,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你意识到这种距离是你犯错做成的。你要做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除非你明白这一点,否则你无法拥有美满婚姻和良好人际关系。你需要赎罪。你需要有赎罪。你必须作出赎罪的补偿。让我来讲解“赎罪”的定义,并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就会看到如何把这个概念更广泛应用。赎罪是付上适当的代价使两者合而为一。这是一个相称的代价,与违犯的性质相称的代价。赎罪是付上相称和适当的代价。如果你用言语冒犯了妻子,你在言语上犯了罪,要除去与妻子之间的距离,唯一的方法是在言语上作出补偿。你必须道歉。你必须开口说:“我做错了。我没有任何借口。任凭你随意待我吧。”你要这样悔改。有时间可以看看《士师记》第
10
章。以色列人对上帝说:“上帝啊,我们很苦啊。”上帝说:“你们多年来一直拜偶像。去哀求你们的偶像和假神吧。看看他们会否帮助你们。”以色列人回转归向上帝,说:“上帝啊,我们犯罪了,任凭你随意待我们吧!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以色列人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明。接着,经文说:“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这是正确的做法。你说:“我做错了。我没有任何借口。任凭你随意待我吧。你是对的。”
以下是大多数丈夫的做法。他们不想在言语上作出补偿。他们只想装作若无其事。他们也许走到妻子面前说:“啊,外面有售卖冰淇淋的车,你想吃冰淇淋吗?”他们表现得轻松愉快,他们这样说的意思是:“我准备好与你言归于好。”一般男人都会采取这种处理手法。你的妻子若是聪明,她不会接受这一套。为什么?因为她在本能上知道,丈夫在本能上也应该知道,言语上的罪需要以言语来作出补偿。你用舌头犯罪,就必须用舌头来作出补偿,不可以只是突然装作若无其事。夫妻之间产生了距离。除非作出适当的补偿,否则二人不会和好。除非作出适当的补偿,否则无法赎罪。如果你对妻子说:“任凭你随意待我吧。这是我应得的。我很抱歉,我不应该那样做。”你迟早会发现彼此的障碍必会消除。你已经赎罪,你已经付上代价。你必须付上适当的代价。有时候,我知道自己尝试与妻子和好,我以口头道歉来赎罪,但彼此的障碍并没有立即消除。很多时候,我妻子会说:“这个事件较为严重,我必须看到你的行为有所改变,我才可以真正信任你。”这种说法绝对合理,因为较严重的罪必须付上相应的代价来赎罪。
很多人似乎这么想:“上帝创造了我,我的一切所有都是属祂的。我没有为上帝而活,反倒悖逆上帝,不顺服祂的主权。我犯罪,而且每天践踏上帝,因为我要成为自己的上帝和主人,要自己决定一切,这些都是事实。但如果上帝是慈爱的,只要有一天我仰望天空说:‘我听讲道、读圣经,我感到很抱歉。’你开口向上帝道歉,障碍就应当除去。如果上帝是慈爱的,我只要这么说就足够了。”不是这样的。你知道有各样的罪。言语上的罪需要口头道歉,有些罪需要更长时间来赎罪,你的行为必须改变才能真正重建彼此的信任,不然情况就越来越坏。假设有一个士兵出征去打仗,却出卖自己的国家和军队,成千上万的同胞因他叛国而受害。口头道歉并不足以弥补这种叛国罪,也许要判处无期徒刑或终生放逐,对吗?叛国罪通常要判处死刑或终生放逐,这是相应的刑罚吗?人们对此意见分歧,但我可以告诉你,口头道歉并不足够。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背叛宇宙万有之主的叛国罪要如何赎罪?不只是背叛你国家掌权者的叛国罪,而是背叛宇宙万有之主,要如何赎罪才恰当呢?
圣经清楚指出这种终极的罪只能够以终极的方式来赎罪。谁能够付上这个代价呢?耶稣基督已经付上代价。如果你不相信耶稣基督已经成了赎罪祭,你总不会明白上帝的爱。讽刺的是,有些教会摒弃了这个教义,不相信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牺牲赎罪,满足了上帝对公义的要求。那些教会摒弃了这个教义。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说:“我们相信一位慈爱的上帝,不相信一位忿怒、要求人付代价赎罪的上帝。我们相信一位慈爱的上帝。”讽刺的是,他们以上帝是爱这个教义挂帅,却把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受死变得毫无意义、愚不可及和不合情理。如果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是不必要的,为什么祂要这样做呢?人们要排除赎罪教义中永恒、深邃的真理。换句话说,上帝是爱的这个教义并不是指上帝不要求赎罪,而是祂亲自成为了赎罪祭。上帝不像原始宗教的神明。上帝不像阿伽门农所信奉的诸神。阿伽门农要讨好这些狂妄自大、暴躁忿怒、反复无常的假神。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这个教义并不是说上帝好像那些假神一样。上帝与那些假神截然不同。耶稣亲自成为了赎罪祭。耶稣并不像阿伽门农所信奉的诸神那样要求阿伽门农献上儿女为祭。祂献上自己成为赎罪祭。两者有天壤之别。
如果你说:“我相信一位慈爱的上帝,一位接受我口头道歉的上帝。上帝只需要口头道歉,不需要牺牲赎罪。”若是这样,你总不会明白上帝的爱。你相信一位慈爱的上帝,你来到上帝面前说:“我多年来都在践踏祢的权威。我得罪了身边的人。我自私自利、不诚实又操纵别人,因而毁了别人的生命。求祢赦免我,抹去我的罪。”这么说是赎罪吗?这是相称的代价吗?上帝是否会说:“这就是你心目中慈爱的上帝吗?”嗯,当然,我们偶然存着一点敌意。有些人能够把它升华,有些人却无法适应。你知道自己的情况如何。然而这就是你心目中慈爱的上帝吗?一位什么也不在乎的上帝?上帝的慈爱不是指上帝不要求赎罪,而是自己成为赎罪祭。上帝差派祂的独生子来到世上受死。除非你明白并承认你需要耶稣基督为你受死,倚靠耶稣基督,因耶稣基督为你受死而充满喜乐和感恩,否则你不会顺服。因此,在圣经中顺服和基督所洒的血总是一同出现的。你顺服是因为你已经蒙赦免。你要明白耶稣基督所成就的事,并且倚靠祂。你心底里知道口头道歉是不足够的。
有些人感到受压。有些人有成瘾问题。有些人焦虑不安,因为他们心底里知道口头道歉根本是不足够的。必须付上代价赎罪。除非你承认自己坏透了,需要耶稣为你受死;除非你承认自己在上帝眼中是宝贵的,上帝愿意为你受死,否则你总不会拥有因罪得赦免、与上帝和好而来的平安。你与上帝之间的障碍消除了,并且与上帝合而为一。不管你是谁,你会处于其中一种境况。你要么恨恶自己,你必须明白耶稣爱你到一个地步为你受死。你要么自高自大,感到自己不错,比大多数人好,你必须明白自己坏到一个地步需要耶稣为你受死。无论你是哪一类人,除非你明白自己需要耶稣基督所洒的血,否则你只会脱离现实。你只是苟且偷生,因为你潜意识知道自己与创造主、掌管你灵魂的父神并不相和,最终你会意识到这一点。
有些人以为自己的问题在于与地上的父亲不和。不。这不是最深层的问题。事实上,你也许错误理解自己与掌管灵魂的父神之间的问题,以为问题只在于与地上的父亲不和。我必须告诉你,你需要耶稣所洒的血。你必须真正理解耶稣的爱。人们随即会问:如果这个问题如此重大,为什么没有更多人看见呢?为什么没有更多人明白呢?为什么没有更多人遇到这个问题呢?答案可以在第二节找到。我提过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三件事。父神的先见使我们蒙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我们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的血所洒。问题在于为什么没有更多人看见呢?为什么没有更多人明白呢?什么令一个人接受这个真理呢?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会给你们阐述一下,让你看见当中广阔、新颖和实际的意义。答案就是: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已经认识你,并把祂的爱倾注在你身上,差派圣灵来塑造你的生命,最终你的眼睛上好像有鳞掉下来,你就能看见真理。经文提到三个阶段。
一、父神的先见
很多人论到这个教义,称之为上帝的拣选。经文一开始就说:“
使徒彼得写信给……被拣选的人。
”这是上帝的拣选的教义。彼得要说的是:“今天你明白和亲身经历基督的血洒在你生命中,并且充满喜乐和感恩,是因为上帝的拣选。”圣经中多处论到这一点。事实上,这些论述在圣经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不安。这些论述贯穿整本圣经,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圣经没有直接教导拣选的教义,但经文显示出所有圣经作者都假定了上帝的拣选。举例说,在《帖撒罗尼迦前书》第
1
章,保罗说:“
被神所爱的弟兄啊,我知道你们是蒙拣选的,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
”经文说得很清楚。经文不是说你蒙拣选是因为你接受了福音。不是的。经文说你接受福音是因为你蒙拣选。经文谈到我们如何知道上帝拣选我们:当我们把福音传给你们,福音打动你们的心。《帖撒罗尼迦前书》第
1
章不是说:上帝拣选你们,是因为福音打动你们的心。保罗说:福音打动你们的心,是因为上帝拣选你们。
看看另一段经文。《使徒行传》第
13
章
48
节说:“
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经文不是说,你预定得永生,是因为你相信了。经文说你相信,是因为你预定得永生。经文不是说:“凡接受永生的人都预定得永生”,而是说:“
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再看看另一段经文。《马太福音》第
11
章
27
节,耶稣说:“
……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
”经文不是说,你蒙子拣选,是因为你知道父;经文说你知道父,是因为你蒙子拣选。让我给你们引述另一段经文。在《约翰福音》第
6
章
36
、
37
和
39
节,耶稣对不相信祂的宗教领袖,就是法利赛人说:“
……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
”耶稣说:“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我,因为你不是父所赐给我的人。”经文不是说:“你不是父所赐给我的人,因为你不相信”,而是说“你不相信我,因为你不是父所赐给我的人。”这些例子源源不绝。经文特别之处在于它们都不是试图要教导拣选的教义。这些经文没有教导拣选的教义,然而经文显示出每个圣经作者,包括耶稣自己,都假定了这一点。你不是因为相信而蒙上帝拣选,而是因为蒙上帝拣选而相信上帝。
请注意,蒙上帝拣选源自父神的先见,这是藉着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表明出来的。我只会简述这一点,因为我要讲解实际应用,并且除去某些朋友心里的恐惧、焦虑和不安。我偶尔会讲解这一点。我没有刻意去寻找这些经文,而是这个教义不断在圣经中出现。许多人对于拣选的教义感到担心和不安。他们说:“啊,父神的先见,好吧!上帝预知谁会接受祂,谁不接受祂,祂都拣选了。”他们把先见定义为预知。他们说:“上帝看到将会发生的事,他预知会发生什么事,然后祂按自己所预知的拣选你。”这合乎圣经的教导吗?有些人说:“这是不可能的。至少,你会这么说。”不错。例如,看看《罗马书》第
8
章,经文说:“
……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经文不是说其中一些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如果先见是预知,那么上帝预知所有人,对吧?上帝预知每一个人。祂知道每个人会做什么,但他只能拣选其中一些人,但经文不是说:“一些祂预知的人,祂称他们为义。”经文说:“
……祂预先所知道的人。
”
让我以另一种方式来说明。在《耶利米书》第
1
章
5
节,上帝对耶利米说:“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这是什么意思?“你出生之前我已经认识你。”这是预知吗?是的。这是什么意思?经文的意思是:“你在母亲腹中之前,我已经知道你会出生”吗?我不认为这是上帝所表达的意思。这是显而易见的。上帝显然知道一切。这有什么大不了呢?为什么上帝说:“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因为在圣经中,“
晓得
”这个词不仅是指知道。例如,《创世记》第
4
章
1
节说:“
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
”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
同房
”的,就是“
晓得
”这个词。在圣经和闪族语言中,希伯来文“
晓得
”这个词有更深层的意思。在《耶利米书》第
1
章
5
节,上帝对耶利米说:“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这不是指“上帝认识耶利米。”当然,上帝认识每一个人。两者有所分别。这里的意思是:“我把我的爱倾注在你身上。”在《创世记》第
4
章
1
节,和合本圣经译作“
同房
”的,就是“
晓得
”这个词。这意味着亚当以最具体和完全的方式把他的爱倾注在夏娃身上。亚当和夏娃同房,他完完全全的爱夏娃。他们二人成为一体,夏娃就怀孕了。上帝对耶利米说:“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意思是:“在你出生以前……我把我的爱倾注在你身上。”因此,在圣经中“先见”一词不是指预知,而是指预先已爱。这不是指意识到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指藉着爱去塑造这个东西使它存在。
彼得向一群面对死亡和困境的人说:“如今你们知道耶稣为你们受死,因为上帝在万古之先已经给你们定下计划。整个计划是以上帝对你们的爱去建立的。”情诗总喜欢运用夸张法,当这些夸张法用来描述上帝的爱时却变得真实。“远在天上未有星星之前,我已经深爱着你。”这句歌词来自一首情意绵绵的情歌,用来描述上帝的爱却绝对真确和合乎真理。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用爱来塑造的,父神的先见是指你藉着圣灵得成圣洁、蒙拣选。
二、圣灵使人得成圣洁
那些信主和研读圣经多年的人听到这句话马上会想到一个人得救后所经历的过程。当你成为基督徒,上帝的灵进入你心里,慢慢藉着超自然力量使你渐渐变得越来越像基督,使你心中的仇恨变为爱,没有忍耐变为有忍耐,满有疑惑变为充满信心。我几乎可以肯定,根据这段经文的上文下理,“得成圣洁”这个词所表达的是最广泛和原本的意思。在圣经中,“成圣”这个词是指把东西分别出来作另一个用途。在旧约中,当器皿从一个人家里拿到圣殿中,只用在上帝的工作上,这个器皿就称为分别为圣的器皿。你知道这节经文的意思吗?无疑,当你接受基督并重生的时候,圣灵就进入你心里。这是真实的。但我认为经文所指的是更广泛的含意,因为经文说我们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亲爱的弟兄姊妹,假如你今天相信耶稣,这是因为上帝的灵从一开始就在你的生命中。《创世记》第
1
章
2
节说:“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帝的灵随时准备行动。上帝的灵使混乱的情况变得有秩序。
上帝的灵一直在你生命中荫庇你。上帝的灵进入你里面更新你的心灵之前,祂已经一直在你生命中荫庇你。上帝的灵一直在你生命中。例如,也许你的高中老师在你生命中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并救助你免于铸成大错。那位老师也许不是基督徒,你当时也不是基督徒。那件事与宗教信仰无关,但你因为成为那个人的学生而得到救助。也许你在年轻的时候对宗教信仰产生强烈的感觉,也十分渴慕上帝。过去二十年这些感觉都消失了,但最近又重现。这些感觉最初从何而来?多年来是什么一直把它保存呢?难道你看不见上帝的灵在运行,在你混乱的生命中荫庇你,随时准备行动,慢慢塑造你,使你改变,在不同的时刻把一些想法放在你的意念中?及至时候满足,到了适当的时候,上帝的灵打开你的眼睛,使你看见真理。
今天,你不知道自己是否相信耶稣,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相信这些真理,但你发觉自己感到很有兴趣。有些人对我说:“我很想信耶稣。事实上,我因自己不信耶稣而感到难过。我感到害怕。我该怎么做呢?”我说:“首先你必须放松。如果你因不信而感到难过,上帝的灵已经在你心里动工了。”他们问:“你怎么知道呢?”我说:“不然,你不会感到难过。除非上帝的灵在你心里动工,使你得成圣洁,不再像以往那样为别的事情而活,把你分别出来为主作工,否则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不信。”我不知道你现在处于什么光景。也许你需要接受基督为救主,也许不必再接受了。也许你需要悔改,也许不必重新悔改。不要归功给自己。如果你因自己远离上帝而感到难过、忧虑和不安,如果你害怕上帝不接纳你,只要牢记这一点:若不是上帝藉着圣灵在你心里动工,你不会感到害怕。圣灵打开你的眼睛,引导你接受耶稣基督。拣选这个教义令人感到安慰。你的生命藉着在万古之先已经倾注给你的爱而被塑造。你的一生都是由那份爱所塑造,最终引导你到基督面前,蒙祂的血所洒,并且顺服圣灵。
三、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的血所洒
让我来总结一下,并提出几个实际应用。有人会说:“我以前觉得自己不喜欢基督信仰,现在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但那些没有被拣选的人会怎样呢?”首先,我们不知道哪些人不被拣选。换句话说,你不能环顾四周,说:“那个人没有被拣选。这实在不公平。”你怎么知道那个人不被拣选呢?你怎么知道上帝的灵在哪个人生命中的作为呢?有些人说:“这实在不公平。我害怕自己或许不被拣选。”你害怕自己不被拣选,我看是不必的想法。如果你真的害怕自己不被拣选,而且你是因为很想相信耶稣而感到害怕,这显示上帝的灵已经在你生命中动工。你要配合圣灵的工作。你不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我是蒙拣选的,我必定上天堂;如果我没有蒙拣选,我必定下地狱。”不是这样的。你这种想法是希腊的宿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