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手车电商圈贡献了一个段子:
7月30日,重庆一个精明车主同时叫了瓜子二手车和线下传统车商,进行现场出价。传统车商报价比瓜子高一万多,瓜子二手车失利。结果呢,瓜子二手车的销售人员纠集一班人把线下传统车商给胖揍一顿。
原来瓜子二手车是这样消灭中间商的……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几乎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这句广告词用词精确,朗朗上口,算得上优质广告,应该是二手车电商们最引以为豪的。
但是,漂亮的广告词背后,似乎缺乏相匹配的漂亮成绩,花瓶似乎终究是花瓶?
说三个主流的二手车电商平台。
先说瓜子二手车。
6月,瓜子二手车再次上调中介服务费。
单笔车辆交易中介费的最低费用,上调至3500元,调价的最低幅度达到1700元。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差价似乎都到了平台的口袋里。
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上次提高佣金后,瓜子二手车9成城市销售量环比下跌,平均跌幅高达20%。
为什么提高佣金呢?显然,瓜子二手车手头缺钱。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今年2月16日开始,瓜子二手车的广告暂停10天左右,之后零星复播一周,再次停止。
有投资人透露说,公司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最近也证实,在品牌推广上花费超9亿元,目前公司账上还有1亿余元。
去年3月,瓜子才融资了A轮2亿美元,后来又得到超4000万美元融资。
一年过去,挥霍殆尽。
当然,似乎也有一个好消息,6月15日获得B轮超4亿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融资。
又有钱烧了?
但这其中还是有点猫腻的。
这次参与B轮融资的机构和瓜子二手车及杨浩涌有不少交情。
山行资本。杨浩涌是创始人。
红杉资本。已经领投过A轮。
H capital。创始人陈小红曾是58并购赶集网的受益者(杨浩涌是赶集网CEO)。
在瓜子的B轮融资中,似乎没有更大更牛的解盘侠,全都是沾亲带故的。这只能说明,大多数投资者都在观望。
这4亿美元显然支撑不了多久,瓜子前途未卜。
但更严重可能是口碑问题,前面说到打架事件,还有最近在微博曝光的强买强卖,暴露的都是管理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饱受诟病的数据造假等问题。
一方面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各种负面丑闻不断,瓜子的未来堪忧。
再看人人车。
在商业模式上,人人车是瓜子二手车的直接竞争对手,瓜子二手车发展并不顺利,人人车会好吗?
和瓜子二手车类似,人人车也把钱用在了宣传上。瓜子请了孙红雷,人人车则请了黄渤。
瓜子二手车花了9个亿做宣传,人人车也花了5个亿。
我们看看人人车花钱后的成果。
有媒体统计,人人车的交易量在2016年下半年月增速为2.67%。但是,2016年下半年二手车行业平均月增速为5%。
也就是说人人车的月赠速仅仅是行业的一半水平。
为什么呢?
很简单,在2016年下半年,人人车的广告几乎停掉了。
某种程度上,烧钱成了二手车电商的鸦片,根本停不掉来。一停下来,就完蛋。
7月,有好消息说,人人车将出让控股权,换取2亿美元新融资单,结果却被辟谣。
拿不到新融资的人人车显然比瓜子二手车更惨。
但是,人人车的负面新闻可不比瓜子二手车少。
人人车也发生过数据造假丑闻,早在2015年10月,人人车交易量仅为1700多辆,但宣传的数量是实际的一倍,因此丧失一个国际风投基金的投资,成为笑柄。
此外,还有两个更严重的问题。
人人车在宣传上信誓旦旦地说,249项专业检测、无事故车。但结果却被打脸。
去年9月,北京一用户花了20万载人人车上买了一辆宝马。开了一段时间,他因为缺钱又把车卖了出来,结果发现这辆车在两年前发生过事故。
也是去年8月,另外一个用户也买到了事故车。
人人最后也都退车了,但公信力实在值得质疑。
还有一个问题是刷单骗投资人。
去年3月,一个人人车前销售顾问向媒体爆料:
(早期)大区销售主管每个月都有交易量的工作任务,每到月底发现交易量不够了,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其实就是刷单。
看来,人人车的劣迹比瓜子更严重,融不到钱似乎理所应当。
有人说,难道就没有一家发展好、负面少的二手车电商公司吗?
最后看优信二手车。
优信二手车是B2C模式,比起前两种,管理上似乎更加容易,服务的品质把控可能更强。
但是,情况并不是想象得那样好。
今年6月,在爆料平台脉脉,优信旗下车伯乐被爆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达到一半。
这显然出乎优信的意料之外。
在半年前,车伯乐平台上线之际,优信创始人兼CEO曾宣称,
要斥资两亿打造“伯乐号内容生态扶持计划”。
半年后就废掉,令人难以想象。
在内容创业热的大背景下玩一把内容创业,似乎容易理解。但暴露的其实是优信主营业务的困境。
多个第三方数据机构显示,今年以来,优信在PC月度覆盖人数上、APP的月活用户数上都下跌严重。
吊诡的是,今年一月,优信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的5亿美元融资。拿到钱的优信在广告上特别用力,在一轮广告就花了几个亿。
难道烧钱模式不好用了?
并非如此。
一方面来说,像人人车、瓜子二手车也在烧钱,优信的短期优势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优信存在一心多用的情况,包括前面提到的在内容上发力,此外,优信重点扶持的金融业务同样面对激烈竞争。
相比而言,优信的负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