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自由表面广泛存在,处于材料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在不对称力场作用下,处于非平衡态,展现出与本体不同的特殊性质。自由表面效应是影响受限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自由表面效应可以增强聚合物薄膜表面处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并长程传递至薄膜内部。然而,聚合物链化学结构影响自由表面效应的微观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深入探究聚合物链化学结构对薄膜自由表面效应的影响及微观机制,对于理解高分子的表面松弛与流变行为
具有促进作用。
浙江理工大学王新平教授团队
以不同侧基
尺寸
的苯乙烯基聚合物:聚苯乙烯
(PS)
、聚对甲基苯乙烯
(P4MS)
和聚对叔丁基苯乙烯
(PTBS)
为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表征手段深入
探究了不同侧基
尺寸
的苯乙烯基聚合物薄膜的自由表面效应。利用接触角仪和
表界
面敏感的和频振动光谱
(SFG)
得到了表面玻璃化转变温度
(
T
g
surf
)
和表面玻璃化转变宽度
(
w
surf
)
,发现侧基较大的
PTBS
薄膜表面具有较强的自由表面效应和表面动力学
不均匀
性
(
如
Figure 1
所示
)
。
Figur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T
g
b
−
T
g
surf
and
w
surf
. (obtained from WCA analysis)
通过中子反射
(NR)
研究了聚合物薄膜在
40
o
C D
2
O
饱和蒸汽下处理
7
天后,
D
2
O
分子在薄膜表面的渗透深度,发现
PTBS
、
P4MS
和
PS
薄膜表面
D
2
O
分子渗透距离分别为
11.3 nm
、
8.2 nm
、
6.0 nm
,
D
2
O
分子渗透深度
(
D
D
)
随着侧基尺寸的增大而增加,这表明侧基较大的
聚合物
薄膜的自由表面具有较大的自由体积和较宽的梯度分布。为了深入理解聚合物侧基尺寸
影响薄膜自由表面效应的微观机制
,关联了在微观上反映链堆积效率的物理参数
——
脆值
(
如
Figure
2
所示
)
。发现
D
2
O
分子渗透深度
(
D
D
)
随
超薄膜
(15 nm) PTBS
、
P4MS
和
PS
的脆值
的增加而增加。
提出了聚合物链化学结构影响自由表面效应的微观机制:具有较大侧基和脆值的聚合物薄膜,其表面链堆积受阻,使得链堆积效率降低,从而形成更大的自由体积和更宽的自由体积分布,增强了薄膜自由表面效应。
Figure
2
.
D
D
for 7 days as a function of the fragility of 15 ± 1 nm
polymer films.
该工作
为理解玻璃态高分子表面分子动力学这一基础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见解。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
“Origin of the Free Surface Effect of Polymers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Side Groups”
为题,发表于
Macromolecules
上
(DOI: 10.1021/acs.macromol.4c01910)
。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
蒋振威
为文章第一作者,
王新平
教授和
周娴婧
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161160317
和
22173081)
的资助与支持。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多功能反射谱仪为本工作提供了实验资源,中国散裂中子源朱涛研究员和詹晓芝副研究员
为中子反射数据分析给予了指导与帮助,
为论文共同作者,特此感谢。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4c01910
课题组网页:
https://www.chem.zstu.edu.cn/gfzclbjmsys.htm
相关进展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