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润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互联网转型专家,中国最大的私人商学院《刘润 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任多家知名企业(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战略顾问,通过培训、咨询、投资等方式,帮助传统企业顺利完成互联网转型,成就再次辉煌。
51好读  ›  专栏  ›  刘润

京东送外卖,是要向美团开战吗?

刘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2-18 12:48

正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东,对,就是你熟悉的那个京东,开始做外卖了,你知道吗?
什么,你还没听说?
那不怪你,实在是这段时间,热搜铺天盖地都是《哪吒2》和DeepSeek。
京东送外卖,有点像汪峰发新歌一样被抢了关注。
简单说说怎么回事,上周二(2月11日),京东官宣启动“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招募业务。并且承诺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将获得全年免佣金扶持。
很多人问我,京东送快递送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去送外卖了?这是要向美团宣战吗?这个“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究竟是什么意思?京东做外卖和美团做外卖,到底有什么不同?
这件事,确实值得说道说道。这背后有很多商业逻辑,我忍不住想分享给你听。
从哪开始说起呢?就从,京东究竟为什么要做外卖说起吧。
其实,这关系到这几年以来,众多互联网平台都在死拼硬抢、刺刀见红,绝不愿轻易放弃的一块阵地。
这块阵地的名字叫: 即时零售。

图片

图片 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这个词你也许听说过很多次,但究竟是什么意思?不一定说得清楚。
这样,我先给你说个故事。
有一次我去深圳出差,参加一场正式活动。主办方要求必须穿正装、打领带。
早上我在酒店洗漱完毕,准备换衣服出门。突然发现,坏了,领带丢在家里,忘了带来深圳了。
这可怎么办?出门去商场挑吗?没那个时间了。
淘宝买?那得两三天才能到啊。
哪怕是以速度闻名的京东,也得下午才能送到。可我一个小时后就要开会了,你下午送来就没意义了啊。
这可怎么办?
我上网一查,特别惊讶的发现了一件事: 美团上,竟然是可以买领带的。
而且,选择还有很多,各种价位、各种款式都有,连我一直习惯用的牌子都能买到。
时间呢?和点外卖差不多,30分钟左右就能送达,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这下我才知道,能“外卖”的东西还真有不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类似的场景,还有千千万。
比如,早上起床刷牙,发现牙膏用完了;晚上做饭,发现酱油没了;情人节当天,发现忘了给对象准备礼物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场景,没法等,现在就需要、马上就需要。京东快递虽然已经很快很快,早上下单下午就能到,下午下单明早就能到,但还是不够快。
得多快?最慢最慢,2小时也得送来吧。最好1小时,甚至半小时以内,总之越快越好。
没错,这就叫即时零售。
可是,这和今天要说的外卖有什么关系?
因为,带着这种洞察,再看你每天都点的外卖,也许你会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
外卖,其实就是餐饮业的即时零售。

图片

图片

外卖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如果我们画一个图,那“即时零售”是大圆,“餐饮外卖”是小圆。后者是前者的子集。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京东早就已经开始布局即时零售业务。
不信?那点开你的京东APP,最上方有一个“秒送”板块。你看看,是不是和美团很像?
没错,或许你没怎么用过,或许它规模不比美团。但即时零售业务,京东确实早就有了。无非,送的品类究竟是洗发水、感冒药、还是麻辣小龙虾。
现在你或许理解,为什么很多业内人士对“京东送外卖”这件事并不惊奇。
因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甚至可以理解成京东早就已经在“送外卖”了,只不过最近才把外卖的品类拓展到餐饮。
这还可以回答一个很常见的误解:
很多人说,京东一个送快递的,怎么能去送外卖?核心能力都完全不同。
但实际上,如今当我们提到京东时,已经存在着“ 两个京东 ”。

图片

图片

两个京东
送外卖和送快递的逻辑一样吗?
虽然看起来都是骑个小电驴跑来跑去,但逻辑确实有根本的不同。就像乔丹打篮球、林丹打羽毛球,看起来都是“打球的”,但根本不是一码事。
外卖的配送,是“ 多点到多点 ”。餐馆分散在无数个商场里,消费者分散在无数个小区里。
每个配送员就像一根根飞来飞去的线,在庞大的城市网上编织着自己的配送线路。
而快递的配送,是“ 点到多点 ”。哪怕你寄个快递到隔壁小区,快递员也不会一看地址,哎呦,就在隔壁,这下方便了,我骑个小电驴给你送去。
无论多近,快递都得先到集散中心,再由集散中心统一配送到你家。
因为,快递平台要的不是你这一单的效率最大化,而是整个体系的效率最大化。
而为什么说以“逻辑不同”来批评京东外卖是个误解?
因为如今当我们说“京东配送”时,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概念:做电商快递的京东,和做即时零售的京东。
前者,通常穿着红色京东工服,骑着统一的京东小电驴。
后者,则是一家叫“达达”的本地配送平台。京东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投资达达。此后,两者关系不断升级,京东不断增持,如今,京东已经成为了达达最大股东。
而前面提到的“秒送”业务,实际运营方就是达达。很多小哥甚至直接穿着达达的蓝色衣服。
这“两个京东”,品类有交叉、时效有互补,共同组成了你如今看到的京东模式。换句话说,京东早已经提前布局,为决战即时零售行业做好了准备。
而京东这次新的“外卖业务”,也是在“秒送”板块之下,由达达团队负责。
因此,虽然看上去送快递与送外卖完全不同,但其实对达达而言,增加一块餐饮外卖业务,并不是什么翻天覆地的业务变化。
可是,另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巨头,一个两个都看上了即时零售这摊业务呢?
因为,这是互联网行业寻找全新增长点的必然逻辑。

图片

图片

互联网的快VS物理上的近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临增长瓶颈。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所谓的增长,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去攻击对手的弱势。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是什么?是效率,是快。快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看家本领。
而过往很多人提到线下行业,都会说“近”是它最后的护城河。
比如,在网购面前,小区门口的夫妻老婆店靠什么生存?靠近,靠你下班回家路上,顺手就能买到。
但这个护城河,在互联网的效率面前真的牢靠吗?
其实并不。
因为,效率上的快,和物理上的近,是同一码事
举个例子,我今天在家吃晚饭,撑得不得了,特别想喝杯酸奶缓缓。
这时候怎么办?淘宝确实太慢了,两三天才能到。而哪怕我盒马买,再怎么也得半小时吧。可我现在就想喝,马上就想喝,怎么办?
一种选择,是穿衣服下楼,去小区门口小卖部买。
但假如,假如啊,咱们畅想一下,等技术再发达一点,我一下单,美团就用无人机给我空运送来,耗时5分钟。
怎么样,什么感觉?似乎我也不是非得下楼去买了,无人机配送也挺好?
你看,这两种方式,都能满足我的需求。效率上的快,和物理上的近,是同一码事。
效率上的“快”,完全可以替代着物理上的“近”。如果你觉得“近”无法取代,那只是因为技术上还不够“快”。
以往,线上买菜不方便,生鲜水果容易坏,只能线下去菜市场买。但现在,有盒马、有小象超市,各种线上买菜蓬勃发展。
以往,有个头疼脑热的,网上买药太慢,等它送到,我都痊愈了。但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线上买药”业务。
以往,我有个文件,急需送给5公里外的同事,只能亲自打车去送。但现在,这玩意能不能即时零售?当然可以,这不是跑腿业务嘛。
所谓的即时零售,就是互联网企业各展所能,用“快”这把效率屠刀,砍向那些以“近”为护城河的传统行业,也为自己赢得新的增长点。
于是我们看到,各大公司百花齐放,为我们这个商业世界创造出了多种多样、天马行空的全新业态。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看着头晕,那我可以教你一招,这五光十色的新业态,可以用一条统一的主线串联起来:
仓库VS门店。

图片

图片

仓库VS门店
什么意思?
探究本质,零售分为两部分:承担储存功能的“仓库”,和承担销售功能的“门店”。
各种各样的零售业态,本质就是仓和店各种各样的创新组合。
不信?我来盘给你看看。
怎么才能更快?有的人就想到,我把仓库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个小区周围3公里内都有个仓库,这样就能保证半小时送达。
但这样仓库租金就贵了,怎么办?我可以直接把仓库打开营业呀,这不就能让路过的人都来我的仓库买东西,从而补贴租金?
没错,盒马就是这么做的。
盒马的门店,本质就是即时零售的仓库。只不过它把仓库的购物体验设计的非常精良,然后打开营业。
而有的人又想到,我似乎可以不弄那些昂贵的小仓,而是在郊区房租最便宜的地方,弄一个大的仓库,让大家开车来买东西?
没错,山姆、Costco这样的仓储会员超市,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人想到,我能不能还是分散位置,保证速度。但干脆不要店了,只要仓,不对外直接营业,只能线上下单。这样不就可以租在更便宜的地方?
同时,这样的仓库,货架可以很高很高,高到要爬梯子才能上去。货架之间可以很窄很窄,窄到要侧身才能走过去。这样运营成本也会更低。因为它不是让你去购物的,所以就完全不用考虑消费者体验。
没错,小象超市,包括它的前身美团买菜,就是这么干的。
还有人想到,我能不能把仓和店前后组合起来,前半部分是店,做精良展示。后半部分是仓,做堆货和零售?
没错,想想看,宜家是不是就是这么干的?
还有人想到,我的产品不需要什么展示空间,那我能不能把仓和店“竖着”组合起来,上面堆仓库,下面摆产品?
没错,以乐尔乐为代表的一系列本土折扣零售品牌,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人想到,我能不能干脆仓和店都不自己建,从而减少固定投资。我转而和那些已经成型的商家、餐馆合作,专心帮它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没错,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美团,包括今天提到的京东外卖,干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再来看看那句话:各种各样的零售,本质就是仓和店的多种组合。以后,每当你看到一种新的零售业态,用这个角度去思考,就更容易抓到它背后的本质。
接着聊美团和京东。很多人都关心,这次京东入局外卖行业,是否真的能挑战美团,甚至真的动摇美团的地位?
虽然我很想祝福京东,但我必须得说,很难。
因为,这中间,存在着一道很难解决的逻辑鸿沟:
京东挑战美团,是低频挑战高频。

图片

图片

高频VS低频
什么意思?
你看,美团的主站业务,是餐饮外卖。而京东的主站业务,是电商快递。
想想看,你是点外卖的次数多,还是网购买东西的次数多?
对大部分人而言,显然是外卖。
电商APP,只有在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才会打开。
而外卖呢?每天至少三顿饭,加上下午茶、夜宵,甚至有可能5-6顿。即便不是顿顿都点外卖,一个美团用户,每个月点40-50次外卖,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换句话说,对用户而言,美团,是比京东更加“高频”的存在。
高频这事儿,很重要吗?
真的很重要。
用户不会为了一年只干一两次的事情,就装一个APP的。就算被优惠券忽悠着装了,明年一换手机,也肯定不会再装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瑞幸可以把APP做起来,因为咖啡一天好几杯。而海底捞就很难,哪怕再爱吃海底捞,一周一顿恐怕也顶天了
如果让我总结美团成功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它在“高频”这件事上,做到了几乎极致。
前面说到,外卖本身就已经是非常高频的场景。而美团还一直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用户的使用频率。
比如,以价换量。
你一定注意到过,美团这样的外卖平台,会卖各种各样的组合优惠券套餐。比如什么5块钱10张券,每张便宜5块钱,一单回本。
为什么要这么干啊?这不是明着赔本吗?
其实,这就是一个“以价换量”,你把未来一个礼拜的午饭都给我,我给你最优惠的价格。和山姆会员店交钱进店是同一个逻辑。
再比如,收集小众流量,把低频整合成高频。
很多低频业务,甚至可能低频到没法发展出独立的APP。
比如,看电影买电影票,一个月一次。出门旅游订酒店,三个月一次。头疼脑热了买个药,半年一次。密室逃脱,频率更低,一年一次。
但没关系,美团说,你们都上我这儿预定吧,单独来看低频,兜底到一起,频率就不低了。
还有,收购合并。
2018年,美团以27亿美元价格全资收购摩拜,并将其改名为美团单车业务。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共享单车,这是另一个高频的使用场景。要骑车上下班的白领,每天至少两次。
这样,你有每天都得打开两次美团扫码,它就有机会提醒你,要不要点个外卖呀?
这就是为什么,感觉美团可以近乎无限地扩张自己的业务板块,一个APP预定一切。
高频可以渗透低频,低频却几乎不可能渗透高频。高频平台做低频业务,就是降维打击。
你让我在外卖APP上预定密室逃脱,这很容易。但你想让我在密室逃脱APP上每天点外卖,这太难了。
而这,就是京东做外卖最大的困难。
所以,很多人说京东要干掉美团,我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目前它想要的只有一件事:在即时零售中,抢占一块高频场景。
什么最高频?即时零售中最高频的就是餐饮,而餐饮中最高频的就是咖啡奶茶。
所以你看,去年年底,京东最先上线的就是“咖啡奶茶”业务。
而如今,京东要在餐饮外卖这个美团的主战场,正面挑战美团了。
从这一点上,京东作为相对低频的APP,希望后发制人,抢占更加高频的外卖市场,确实有不小的难度。
但,是不是毫无办法呢?
也不是。
在商业领域,有一种经典的,屡试不爽的,新来者挑战巨头时最常用的战略: 差异化战略。
京东必须找到一个独特的、美团无法做到的差异化优势。
而这个优势,还真让京东给找到了:
外卖店问题。

图片

图片

堂食店VS外卖店
京东找到的切入点,就是美团上的外卖店问题。
什么是外卖店问题?
相信你一定看到过一些新闻,走进一家几乎废弃的商场,再走进地下一层,左拐右拐走进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巷子,小巷子两边全是档口。
这种档口,往往乌烟瘴气、卫生状况一塌糊涂,假如你不小心走进过一次,没准会此生都不想再点外卖。
没错,确实有这么一些不法商家,做着这种有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纯外卖餐厅”。还有的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 幽灵餐厅 ”。
美团一直希望整治这一现象,比如,有一段时间美团集中要求外卖店在后厨加装摄像头,并且摄像头画面对用户开放,用户点击就能看到后厨情况。
这招好用吗?效果不大。因为监管高一尺,对策提一丈。对这些不良商家来说,办法多了去了。
比如,你让我装摄像头是吧,那我把箱子堆得高高的,把摄像头挡起来,就露个缝。
或者,干脆说摄像头坏了。你去问,他就回复,哎呀哎呀,真不好意思,摄像头坏了,我这两天就修。两天又两天,永无尽头。
甚至,出现了好几家店共用一个摄像头的情况,你点开几家外卖店,发现画面是一模一样的,主打一个糊弄。
你说平台能怎么办?能一家店一家店盯着整改吗?那成本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幽灵餐厅问题,不仅是美团的痛点,也是京东准备入手的切入点。
京东的战略叫做: 品质堂食。

图片

图片

品质堂食
再来看看京东发布的那条新闻: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
品质堂食。
很多人以为,里面的关键字是“品质”。其实,关键字是“堂食”。
人人都知道高品质好,但问题是,你怎么筛选出“高品质”?是派出几万个评分员,给全国餐馆一家家打分。还是和所有餐馆签合同,做不到就重罚?
这就是京东的“外卖战略”:从堂食商家入手,建立高品质的差异化。
想想看,为什么外卖店敢肆无忌惮地在卫生上突破底线?就是因为没有消费者到店监督。
而只要一家餐厅开做堂食,那就等于就等于雇佣了无数个免费的高清移动摄像头,时刻监督着卫生情况。这个摄像头的名字叫消费者。
不是说纯外卖店里没有优质商家,而是做了堂食的商家,大概率上品质更好。京东希望用这种方式,建立更高品质的外卖平台形象,进而吸引那些更注重食品安全的消费者。
那,美团能不能上线一个新功能,标明哪些是纯外卖店,哪些是堂食店?
不是不行,但很难。因为它会动摇美团的基础。
如果纯外卖店完全消亡,供给就会减少,做餐饮的门槛就会变高,甚至只剩下大型的品牌连锁店。如今美团上的那种欣欣向荣、几乎无穷无尽选择的界面,就会受到影响。
最好的战略,不是阴谋,而是阳谋。是我明白告诉你我想怎么做,你却很难应对。
那么,美团遇到大麻烦了吗?
其实也不是。京东想抢走美团的地盘,也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美团有它自己的护城河。

图片

图片

效率:美团的护城河
美团最大的护城河,就是它的效率。
同样是送货,但外卖算法的复杂性,实际上远大于快递算法。
首先,是复杂度上有差距。
前面说到,快递是“单点配送”,只需要考虑一个配送站到多个顾客之间的路线规划。
而外卖是“多点配送”,需要考虑多个商家和多个顾客之间的匹配。
其次,是时效性上有差距。
对送快递而言,只要说的是今天送到,但你具体是中午12点送到,还是下午4点送到,其实没有那么大差别。
外卖就不一样,超时十分钟,用户就要投诉退款了。
最后,是日波动性上的区别。
对快递来说,只存在大时间周期上的波动。双十一、618,单量会多。但具体到每一天里,不存在大的波动。
而外卖每天存在两个明显的波峰:午饭和晚饭。两个时间点一过,需求量大幅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京东快递可以用全职的、有五险一金的快递员。而外卖员要采用大量的众包模式,以抹平一天中的需求波动。
而美团作为外卖行业的头部,它的整套算法体系打磨多年。这套算法,虽然隔三差五就会为美团带来批评,但不得不说,它是美团最核心的竞争力。
同时,美团巨大的体量,带来了极大的规模效应,可以摊平固定成本。京东作为后来者,面临巨大的前期投入,而以京东目前的体量,很难做到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京东做外卖,无论是价格还是效率,都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克服。

图片

图片

点了顿试试
昨晚,又是好奇心作祟,我点了两份同样的晚饭,只不过一份在美团下单、一份在京东下单。我就想看看,两家在价格、速度等等方面,究竟有什么差别?
先看价格,京东49.8元,美团50.6元,几乎完全一样,只便宜了8毛钱的配送费。

再看速度,红黄两色的小人一路你追我赶、你追我赶。1.2km、500m、200m,几乎并驾齐驱,特别好玩。

我心想,该不会看到两位外卖小哥肩并肩走出电梯吧。
结果,你猜这么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两份外卖,竟然是同一个小哥送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