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义涵
主播
的领读
◆
◆
◆
亲爱的小伙伴,今天我们开启本月的第一本书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本书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通过一个玉器世家的几代兴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全书前半部分情思缜密,精心刻画,后半部分已像大潮汹涌,难以遏制。
霍达曾写道:
“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得到这样的享受。”接下来的几天,就让我们随着霍达的故事去冶炼自己的心灵吧。
今天十点读书会推荐的共读任务是,完成本书的序曲月梦和第一章月魔(第
1-25页),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01
▼
月梦:终回梦中境
清晨,她走来了。她下了出租车,穿过熟悉的大街小巷。
她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衫,白色的西服裙和白色的皮鞋,几乎通体洁白,身材纤秀,很有气质。
尽管鬓边的黑发已夹杂银丝,她却并不显得过于苍老;不认识她的人把她遗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样的年轻。
她匆匆走着,手里仅提着一个白色的圆形纸盒。
她走在路上,感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人们却不熟悉她,谁也没认真看她一眼。
远处,炊烟缭绕。迷蒙的曙色中,矗立着这一带唯一一座高出民房的建筑,那是清真寺的
“邦克”楼,每日五次,那里会传来真主的召唤。
这儿是
“达尔·伊斯兰”——穆斯林居住区,聚集着一群安拉的信徒,芸芸众生中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全世界的穆斯林已达八亿之众。
这个世界很小,在拥有八百万人口的古都北京,穆斯林的数目只有十八万。
大约远在公元七世纪,一些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土大唐。
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信仰伊斯兰剑的各民族被迫大批迁徙到东方,这些人的后裔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根了。
元朝的官方文书称他们为
“回回”,他们本身也以“回回”自称,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
他们相信人生有
“后世”,相信“末日审判”,每个人的灵魂被接纳进天国或是被投放入地狱,一切将由真主判定。
她老了,这里已变得陌生。
她拐进一个胡同,看见梦中的槐树。她终于来了。她夜夜梦见这座门楼,这所院子。
她遏制不住自己的冲动,伸手抚摸那暗红色的大门,却看见大门的旁边镶着一块她从未见过的汉白玉标志,上面写着三行字: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合院
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1979。
她愣住了。这里的一切都改变了么?
在伸手叩响门前,她不得不给自己片刻的喘息。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隔绝太久,大门里有她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切。
02
▼
玉魔1:阔绰的老宅买主
这是一座规整的四合院。
门楣上伸出两个六角形的门簪,各嵌着一个字:“博”“雅”。
穿过大门的门洞,迎门便是一道影壁,影壁和大门之间,是一个狭长的前院,一溜五间南房称为“倒座”,是佣人房和外客厅。依着四合院的惯例,大门开在东南方向,以取吉利。
和大门斜对的垂花门坐落在整个建筑布局的中轴线上。垂花门内,又是一道影壁,由本色黄杨木雕成,上面以浮雕手法刻着四幅山水:峨眉山月、姑苏夜月、卢沟晓月、沧海涌月。
绕过影壁,便到了后院。后院里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坐北朝南的是五间上房,组成一个四方形,在垂花门汇合。
这座院子,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大小只可算中等,但建筑工艺却达到相当水平。
但是,这里住着的却是警察局的一个侦缉队长,不“博”也不“雅”,专跟铁镣、手铐打交道。
据说在他之前,房子里住的是一位前清官场上失意的文人,因宦途无缘,便潜心于读书品画把玩秦砖汉瓦、古董文物,若发现珍宝,必定倾囊相购,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反复观赏。
他的这般癫狂,被人讥笑为“玉魔”,老先生听到后反以为荣。
老先生寿终正寝后,儿孙不孝,倾家荡产,房子归入侦缉队长手中,但老先生的遗风还留着影子。
民国二十四年春天,侦缉队长突然想把这房子卖了,搬到别处去。
众人猜测,想必侦缉队长手里钱多权大,这里已容不下他。
其实,侦缉队长另有原因。
一天夜里,他在熟睡中被一声怪叫惊醒,那声音喊着:我可扔了,我可扔了!
接连几夜,侦缉队长都清晰听到那个声音,生怕某一天那“声音”真的扔下一颗炸弹。
他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
“博雅”宅要出手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一些专门撮合房屋买卖的“房牙子”壮着胆子来询问价格,侦缉队长竟把管闲事的人都给轰走了,放出话,只和买主交易。
忽然一日,有人叫门。此人年纪在三十岁上下,身穿灰布长衫,脚穿青面布鞋,头戴礼帽,身材虽高大却很瘦弱;宽脑门儿,中分头,眉弓略高,双眼炯炯有神,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儿。
侦缉队长只一撇,猜想来人是个小职员,便冷冷的问他找自己有什么事儿。
来人说话爽快,直接问房子价格。
侦缉队长在他原本想好的价格上暗自加了两成,要一万袁大头,没想到来人一口答应。
侦缉队长一愣,又灵机一动,专门为那影壁多要了两千,没想到来人也爽快的答应了。
侦缉队长知道来人身份后,简直大吃一惊。
原来他是韩子奇,奇珍斋的老板。若有人不知道奇珍斋,那简直是太孤陋寡闻。奇珍斋不同于一般店铺,它的货物皆是古玩玉器、珠宝钻翠。
03
▼
玉魔2:远道而来的儿子
早在民国初期,奇珍斋主是梁亦清,一位琢玉高手,却因秉性木讷,不善言辞,只会埋头做活,将成品通过汇远斋的蒲老板批量销往海外,都卖了好价钱,他却只从订户手中收取预定的价钱。
梁亦清年过四十,膝下两女,长女名叫君璧,次女名叫冰玉,两人相差八岁,长得一个比一个标志。
璧儿刚刚十二三岁,已顶替母亲大半,成了梁亦清的小
“账房”,梁亦清常不当着璧儿的面向妻子感叹璧儿身为女儿身,难以继承自己的衣钵。
妻子白氏怀有愧意却不甘心,相信真主早晚会赐给她一个儿子。
梁亦清一家,是笃信真主的穆斯林。
这些日子,北京城很不平静。学生们烧了曹汝霖的宅子,还把章宗祥痛打了一顿。
梁亦清只要上了水凳儿,便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了,心里只有玉。
外面忽然有叩门声。璧儿打开大门,进来一老一少。老者朝梁亦清微微鞠躬,右手抚胸,道了一声:
“按赛俩目而来坤!”
梁亦清一惊,慌忙答礼,说了句:
“吾而来坤闷赛俩目!”
原来来者也是穆斯林,前句意思是:
“求真主赐给您安宁!”后句意思是:“求真主也赐安宁给您!”
梁亦清热情的招待着两位客人,聊着天。原来老者是筛海
·革哇默定的长子赛德鲁定的第二十五代嫡亲长孙,梁亦清瞬间不知所措,带着兴奋与敬仰起身。
老者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接下来的方向是克尔白,克尔白远在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是穆斯林尊贵的天房。
随从老者的男孩儿是一个孤儿,经名叫易卜拉欣。衣衫破烂,却一副好面貌,眼睛极其清亮聪慧。
第二天,两位客人出去游览名胜,梁亦清觉得手中的活儿格外滋润,有如神助。
晚上老者为梁亦清讲解古兰真经,易卜拉欣则看着那些玉雕,惊讶的张大嘴巴。璧儿为他挨个讲解,他不知如何表达他的惊叹,感觉这一切简直难以想象是人的手做出来的。
璧儿拿起一只小小的玉碗,易卜拉欣眼睛发亮,璧儿让他摸一摸玉碗的触感,称赞玉碗和玉儿的手一样光滑,易卜拉欣痴痴的摸着玉儿的手,称赞着光滑,璧儿忍不住笑了,把玉碗放在他的手中,他捧着玉碗,他陶醉了,麻木了,被玉魔摄住了魂魄。
“啪”的一声,玉碗掉落在地。璧儿大惊,玉儿“哇”的一声哭出来,梁亦清和老者闻声过来,璧儿指责着失神的易卜拉欣,不料梁亦清却一笑置之。
泪珠从易卜拉欣眼眶中
“唰”地滚落下来,竟倔强的说自己会赔给梁亦清。
梁亦清动情的握住这双手,易卜拉欣手上饱经沧霜的厚茧让他两眼一酸,易卜拉欣咬了咬嘴唇,讲出了自己都感觉吃惊的话:
“师傅,收下我吧!”
梁亦清不知道如何回答,迟疑地转过脸看向老者。易卜拉欣抽出双手,在老者面前跪了下来:
“巴巴,原谅我!我不能跟您走了!”
结语:
远方而来的易卜拉欣能继承梁亦清的衣钵么?对老宅念念不忘的女子又经历过些什么呢?
今日话题:
穆斯林坚持捍卫自己的信仰,一天须做五次礼拜,他们一生之中,如果条件许可一定要去克尔白朝觐一次。你是否也像他们一般有着自己的信仰?慢慢长大的你,还依然坚持么?黄磊曾说
:“信仰能让你放下不甘的比较。”
相信一些东西,可以把你的人生建设的更好。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共读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点赞、留言。和共读的小伙伴分享你的故事。
阅读好书,自我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主播:
义涵,
电台DJ一枚。
用内容填满你的思想,用声音温暖你的心房。
微信公众号:义份涵YI
(Maureen0513)
领读人:
七月,
喜欢被别人的故事打动,幻想不一样的生命轨迹。公众号:
StoryOfJuly,内容为小说,影评书评。
查看
42本
十点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
▼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每日
「共读签到」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