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不能落入窠臼,不能为互联网医院设置新的围墙、对互联网开放的属性进行遏制。
最近,国家卫计委相继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对互联网诊疗进行规范和限制。今后,互联网+医疗模式将何去何从?陈秋霖说,这意味着要探索适合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监管政策,定好规则,保障权益,防范风险,同时还要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严格的医生准入机制、线上医疗行为的重点监控、电子处方和药品回扣的监管,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三个监管重点。银川的做法是严格限定医生的科室、职称和临床经验年限,医生必须拥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具备主治医师职称,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器必须存放在银川大数据中心,并且给卫计委开端口,便于卫计委实时监管。
曹健认为,银川的监管模式实现了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医院诊疗行为的全过程、不间断监管,比传统监管方式更合理有效。“互联网+医疗是资源的优化组合。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不能落入传统的窠臼,不能为互联网医院设置新的围墙、对互联网开放的属性进行遏制。监管应当从顶层设计、法律基础、行业标准、信息安全等方面着手,建立起与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他说,面对新业态,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做到监管与创新平衡,解放医疗生产力。
专家建议,应当出台互联网诊疗规范及标准,正确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推动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待条件发展成熟之后再进行立法。另一方面,应当从法律层面规范互联网诊疗范围,规定其仅适用于慢性病、常见病、开药、院后随访和康复等,排除急危重症及需要医师亲自诊查的疾病。在配套政策方面,社保部门可以尝试将患者在互联网医疗中的花费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鼓励患者选择在网上进行诊疗、咨询活动,减轻大医院门诊负担。
曹健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办法,比如美国要求医师开具处方前,必须亲自或通过远程医疗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的医疗评估;部分地区规定,医师在线开具处方之前,必须亲自对病人进行物理检查;在开具处方后,要由官方机构的药师对在线处方进行严格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获得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