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是由清代建造的绥远城的俗称“新城”而得名。清代绥远城是一座纯粹的军事驻防城,也是绥远城将军衙署所在地。至中华民国时期,仍是绥远省的政治、军事重镇,其将军、都统、省主席都在将军衙署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绥远省人民政府也在将军衙署办公。1954年,绥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合并后,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政协、内蒙古军区、公安、司法机关都驻在新城区辖区内。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沿大青山南麓修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赛罕区地区属云中郡管辖。“原阳以为骑邑”,即进金河镇大黑河东南岸一带建立骑兵训练基地。云中郡所辖的武泉县,位于今赛罕区巴彦镇一带。 玉泉区境地处“要荒”,远离京畿一千数百里,古为“并州徼外”地,荤粥所居。清初又在废墟上因陋就简建成王府城市,周长1.2千米,垣高8米,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康熙年间,又在东、南、西三面扩建外城。外城墙包原城的东南西三方。但东北和西北各露一小段未包住,新的城略呈“凸”字形。扩建增东、南、西、三门,每门都筑有瓮城。原南门改建成城中心鼓楼。这座城仍坐落在今玉泉区的西北部大南街街道办事处境内。乾隆初年,在归化城东北建成“绥远城”,俗称“新城”。相应地,归化城得“旧城”俗名,沿称至今。 回民区前身为归绥市回民自治区,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城区。舜时,今回民区与呼和浩特其他地区称“并州徼外”,当时为荤粥族所居地。 1966年8月,回民区更名为红旗区。1978年10月1日,废红旗区名称,恢复回民区称谓。 以蒙古语(音译)为村名。武川地界位于大青山北麓,历来为北方游牧民族牧地。以买卖字号作为村名。明清以后,随着关市贸易及草原丝绸之路的兴盛,沿白道经武川成为前往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以至中亚、莫斯科茶马商道的必经之地。以清朝垦务局发卖官地号数为名。清朝特别是清末,因财政拮据,放垦牧地成为财政的主要收入,并设垦务局专管,武川一直属于土默特部落牧地,自然也在被垦之列。以交通驿站或旅店名称为村名。自先秦汉唐以来,古白道作为阴山南北重要通道,历朝历代均设置要塞或亭障、驿站以备边用,明清以来,随着营路的开通,官设的驿站和民办的旅店沿路应运而生,而武川恰是古白道(今称蜈蚣坝)北端的咽喉要塞。以地方特征为村名的。与庙宇、古城、长城有关的村名。以人名或姓氏为村名的。以居所特征为村名的。以当地特产或植物命名的。与历史人物或传说有关的。 清水河从古树颓水得名。《绥远省调查概要》谓:“案丸边图,有神水湖,即此水也。两镇三关志,谓之明水湾,今厅治即因水而名。”清水河从战国时代的赵国就有了历史记载,从公元前475年至元末公元1367年,在一千八百多年中历代州、郡、县、镇名称都有过史料记载,但疆域地名依据清水河得名的是从明朝开始。明朝称清水河地为清水营。《万里长城·山海关》一书记载:“延绥镇(也称榆林镇)总兵驻在榆林堡(今陕西榆林)管辖的长城东起清水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附近),西至花乌池附近(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全长一千七百七十里。”这里的清水营就是明朝时给清水河县的命名总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理事厅,光绪十年(1884年)又改为抚民通判厅。即清水河厅署。起名清水河厅。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县设知事。从此清水河县正式开始得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沿用此名。 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户人家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在托县境内黄河北岸黄土台地上发现的“海生不浪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明嘉靖中期,西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的义子恰台吉(即脱脱,或称妥妥)驻牧妥妥城(托克托城)。清隆元年(1736年),置托克托厅。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设县公署。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设县政府。 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数万”。历史上,土默特地区曾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春秋战国时代,林胡、楼烦等民族活动在这里。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设置云中郡(故城遗址在原土默特地区的托县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云中郡列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
▍内容来源:i内蒙古
▍图文编辑:核桃妹
▍客服小编:核桃君(qcqht2014)
版权问题以及业务合作,请拨打电话17704806959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