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未来三年:稳住,你就赢了 ·  昨天  
青年文摘  ·  你当像鸟,勇敢飞向属于自己的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奥古斯丁:三十岁以前,我是一个罪人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1-19 20:05

正文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人应该自爱自尊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奥古斯丁 



我的主,你看出我并不说谎:我的心怎样想,我便怎么说。——奥古斯丁我重点讲奥古斯丁,第一是因为他的重要性。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既是古典时代早期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世纪神学的开路先锋,他的影响覆盖了整个中世纪,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神学家。第二是因为我特别喜欢他,我相信,凡是读过他的《忏悔录》的人,都会被他的真实的人格和丰富的个性所吸引。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神学是枯燥的,板着面孔的,殊不知神学的开创者却是一个闪放着人性光华的超可爱的人,令人感叹历史是多么富有戏剧性。 


一 忏悔和皈依 





1. 生平 


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公元 354—430)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现在是阿尔及利亚的苏格艾赫拉斯市。当地的居民,血统混杂,各种信仰并存,多数人是异教徒。奥古斯丁的父亲是很平庸的人,他的母亲承担起了教育儿子的全部责任。她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一心盼望儿子早日受洗和成婚,做一名好基督徒。可是,这个不听话的儿子似乎注定要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在信仰上是一个异端,在男女关系上放荡不羁,而最后的结果则远远超出母亲的期望,成为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伟人,以及一名禁欲的僧侣。奥古斯丁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十岁以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罪人。据记载,他身材瘦小,体弱多病,性格敏感而容易激动,好幻想,但智商绝高。他曾经长期信奉摩尼教,在当时的北非,这是占据优势的信仰。与此同时,因为读了西塞罗的著作,他喜欢上了哲学,以一种怀疑主义的态度思考各种问题。上学期间,他在拉丁文以及修辞学、逻辑学、数学等方面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奥古斯丁三十岁左右时,他旅行到米兰,听米兰主教安波罗修讲道,深受感动,三十三岁正式受洗,皈依了基督教。在这期间,他通过拉丁文译本深入研究了柏拉图的哲学和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此后,他回到北非,把全部财产施舍给穷人,与若干朋友成立一个修道会,过着贫困、独身、读书、祷告的生活。三十七岁时,北非海港城市希波的主教请他协助管理教区,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公元 354—430)他的讲道大受欢迎,四年后接任主教之职,直到去世为止,共三十五年。
奥古斯丁自己并不情愿担任教会职务,他的志趣是写作。他的著作在生前已在基督教世界被广泛传阅。他用拉丁文写作,有很高的悟性和哲学素养,并且善于把自己悟到的重要思想整理得十分清晰,并准确地表达出来。他的主要著作有《忏悔录》《论自由意志》《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等。 

2. 奇书《忏悔录》 




奥古斯丁最出名的著作是《忏悔录》,他是四十六岁时写完的这本书,当时他已担任希波的主教。这是一本奇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个人心灵自传。在这本书里,奥古斯丁用忏悔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从童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他的叙述有两个特点:第一,极其诚实,毫不避讳一般人看作隐私的经历,例如性爱经历。他的青年时代充满迷惘,他在寻求信仰的道路上有许多困惑,他都诚实地写了出来。不但如此,即使在担任主教之后,他在信仰问题上仍有困惑,他也诚实地写了出来。 
第二,非常善于反省和剖析自己最隐秘的、最微妙的心理活动,乃至潜意识中的欲念。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细腻,而他又善于用理性的眼光去剖析内心世界,有人因此认为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家。因此,毫不奇怪,在成为神学家之后,他仍然非常重视内心世界的体验,认为内在体验是通向上帝的必由之路。 
这两个特点表明,他是一个人性丰满而且能够坦然面对人性弱点的人。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作者离自己很近,难以相信它是由公元四世纪左右的一个人写的,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主教! 
关于奥古斯丁写这本书的动机,论者大多解释说,因为人们知道他曾经长期信奉摩尼教,并且曾经是一个怀疑论者,有许多异端思想,而现在他不但受洗了,而且当上了主教,这个巨大的转变既招致敌人的攻击,也会让信众感到疑惑,因此有必要对自己的这个转变做出交代。但是,在我看来,他的这本书更是为自己写的,比起向别人交代,他更需要向自己交代。他一定感到,他必须对自己这个转变的内心历程进行仔细的审视和分析,检验其真实的程度。这实际上也是在向上帝交代,因为一个人唯有对自己诚实,把一个诚实的自己呈现在上帝面前,才是真正忠实于上帝。所以,毫不奇怪,全书的语气既是在对上帝言说,也是在对自己言说,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