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ista看天下
《Vista看天下》唯一官方公众号,这里有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岛晨报  ·  大S骨灰已运抵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20 小时前  
新华社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昨天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Vista看天下

“在旷野潇洒一年发现钱花没了”,退而求其次的年轻人挤爆昆明

Vista看天下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07 23:58

正文

本文转载自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
原标题 | 打工人移居的尽头,为什么是昆明
作者 | 碳酸狗


打工人到了年底,又是一轮决定去留的时候了。


去年,不少人选择辞职去旷野,以为能在大理或川西找到真正的自由。但gap了一圈之后发现,旷野并非解法。


“去之前以为生活会一直诗意又从容,结果待了一年多,眼看银行卡余额见底,还得回大城市里打工。”


进退两难之际,打工人想要探索出一种既相对松弛、又不会长期脱轨的活法——于是,他们盯上了昆明。



大家以前总觉得,昆明,只是个通向云南其他世外桃源的中转站。


“在交通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这里是去往大理的必经之地,也是飞往西双版纳的起点,但不曾是大部分人移居的终点。大家想着,既然已经决定躺平了,为何不去附近消费更低、自然环境更好的小城市快活?”


但今年的趋势开始发生变化,昆明突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移居圣地。数字游民、离职博主们的IP,集体悄悄从大理、丽江、沙溪、喜洲等地,纷纷变成了昆明。社交媒体上的宜居城市榜单,昆明也频频登顶,成了打工人的新晋乌托邦。



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选择一座宜居城市,无非是在低成本和高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整体上看,昆明各方面的资源虽然不及一线大城市丰富。但它能脱颖而出,在于综合性价比很高。”


“这里的物价虽不像小县城那般低廉,但作为省会城市,它能让你用北京五环外单间的租金,就在市中心租到一套阳光充足的三居室。更重要的是,昆明真正做到了四季如春,因此成为了公认在气候上最宜居的城市。”


双河彝族乡的一场长街宴。在昆明的公园里,经常能碰到少数民族盛装出席舞会。/图源:王画虎


如果说打工人去大理,是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避世,那么昆明则是为那些既离不开城市、又不想被压迫感裹挟的人,找到了舒适的锚点。


“昆明的公共交通还算便利,地铁已有四条线运营。公交车还能直达滇池、西山等热门景点,只需几块钱就能开启一场短途旅行。这里的文化生活虽然不如一线城市那么丰富,但也不缺livehouse、创意市集和独立书店这类可以充实精神生活的去处。”


有人说,这里就像北京与大理的结合体,既有城市便利,也有种生活上的轻盈感。它既能容纳理想主义者的幻想,又为务实派提供了扎根发展的土壤。”



01

打工人移居的终点,是昆明


相比于在一线城市的快节奏中不断循环,以及去大理、丽江享受“慢生活”,最终在昆明安居的人,往往想要建立一个更长期主义的生活秩序。


“在北上广定居可谓是史诗级的难度,资源多但挑战巨大;而县城生活虽然会更轻松,但毕竟资源匮乏,未来的日子大概率大差不差,缺乏变化。”


“而在昆明安家,挑战程度则刚刚好。有数据提到这里的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大概5000块,虽不算高,但毕竟物价友好,一个月花个3000多元也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工作机会比云南其他地区相对更多,给人一种能慢慢攒出美好生活的盼头。”



据目前已在昆明定居的人观察,迁徙到昆明最多的一类人,是北漂。


“广漂和深漂,大多从事制造业、对外贸易,他们偏爱搬去东莞和佛山,一样能对接产业链,还能拓展机会。而沪漂则更青睐苏州和无锡,有不错的工作机会,生活成本也更低,没事的时候一趟高铁就能轻松延续沪式city life。”


而北漂一旦决定换城市,就大多选择往南迁移。“去北京周边的天津或保定,气候类似,大概率工作机会都还是集中在北京。改变不了被北京裹挟的感觉,甚至还得经常回北京出差,活得像一只拴住的风筝。


昆明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项之一 —— “彻底远离一线城市,换一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和生活节奏,给人生来一次彻底的重启。”


昆明的菜市场/图源:王画虎


不少前几年直奔大理、丽江等云南小城“躺平”的年轻人,最近也纷纷流向了昆明。


“在大理,浪漫感性是主旋律,大家关注更多的不是工作机会,而是春暖花开、日升日落。闲适的日子过久了,自制力差的话难免就此懈怠。但到了昆明,正经找份班上,有了秩序感和清晰的目标,反倒能让人支棱起来。”


“相比之下,大理这样的地方更适合率性而为的短暂停留。想要在云南过上更张弛有度的生活,昆明更像是那个适合扎根的地方。”


带孩子去遛弯/图源:王画虎


在就业方面,有人分析,经常焦虑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文科生,在昆明却能找到适合的土壤。“因为昆明以旅游、文化创意和服务业为主,对文科背景的专业需求更友好。工作日随便去翠湖附近的咖啡厅或是书店走一圈,十个人里面可能有八个是搞文化创意或媒体的。”


家旁边的翠湖公园,有红嘴海鸥/图源:王画虎


许多在大城市鸡不动娃的家长,也会将昆明作为快乐育儿的大本营。“昆明的教育资源虽说比不上北上广,但相比周边小县城还是完善得多。平时在昆明按部就班地念书,没事还能直达周边小城上山采蘑菇,比起大城市里猛上兴趣班的孩子不知幸福了多少。”


曾北漂过5年的福建人小王,既不想让孩子待在老家福建,觉得“那里夏天酷热,台风频繁”,也不愿带孩子回北京,怕高压生活影响成长,于是便决定在2023年举家搬到昆明。


“昆明的蓝天白云和慢节奏,正是我想要的。我经常带着孩子在街头喂海鸥,把薯条抛到空中,看着海鸥飞扑叼走;或者去滇池边,让他追逐阳光洒满的水面。在北京,想让孩子感受到这样的自然教育,可能得花高价进私立学校;但在昆明,这些只需要走出家门就可以做到。”



02

打工几年,

回去昆明重启人生?


对于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兜里小有积蓄的打工人而言,他们在大城市里见过了曾经相见的世面,对繁华逐渐祛魅,昆明便成了他们放慢节奏、重启人生的理想之地。


“昆明的平均工资不高,北上广拿2万的打工人来了,可能只能赚个五六千。但很多定居昆明的人,因为主业压力不大,会流行再做一份副业。他们用前者维持城市的归属感,再用后者来实现人生的弹性。”


北漂两年的小刘,以前是一名广告平面设计。她移居昆明后,工资从1.5万降到了7千。但她过去服务的品牌方,经常会找她做一些VI设计、产品插画之类的外包工作。“副业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有1万元左右。这些钱我全部攒下来,三年内差不多就能昆明买房。”


在昆明喂海鸥的日常/图源:王画虎


在搬来昆明之前,小王原以为这里作为省会城市,物价不会太低。结果第一次去逛菜市场,才猛然发现这里的生活比自己想象中要便宜得多。


“北京的儿菜要20多元一斤,但在昆明的龙泉路菜市场,一大堆儿菜才5块钱。大部分日常水果的均价,也只要2元一斤。如果不想做饭,菜市场里也有6元一碗的米线,3元5个的米糕,10元以内能让你吃到撑。


不仅如此,在经过了几年北漂的日子后,小王觉得,昆明的房租也便宜得像在薅羊毛。


他曾打听过在昆明翠湖边的房租,“这里可能相当于北京的什刹海了,我以为60多平米的房子,再怎么老也得六七千一个月。没想到两千多就搞定了一套有点年份、但南北通透的精装房。



很多北漂到了昆明,才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在这里扎根后,有了更多时间,慢慢学会了做饭、收拾家务,生活开始变得有了情调。衣服穿得简单了,家里却布置得‘花花绿绿’——斗南花市的鲜花,一把玫瑰只要8块钱,一周一换都不心疼。每个月花100多块钱,能让家里始终洋溢着花香和新鲜感,大大提升了生活质感。



03

人在昆明,

悟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移居昆明之前,有一批打工人曾担忧,会不会无法适应当地的人情风俗。


“在周边小城旅居时,常听当地人说不爱去昆明,觉得那里少了人情味,当地人不爱跟人热络地交往。


但移居于此的打工人们待久了,发现相处熟了,邻里之间也会很热情地互相聊聊天,但也保留有一份城市里恰到好处的边界感。


去年移居到昆明的成都人小林说,“如果你生活在成都,这里茶馆文化浓厚,讲究‘坐茶馆谈正事’,所以应酬局总少不了。但在昆明,大家下班后更倾向回家歇着,顶多约个米线摊,一碗热腾腾的汤端上来,就已经是最大的社交仪式感了。”



小王在定居昆明前,走过不少城市。“相比成都、无锡、苏州等以松弛闻名的城市,昆明很多地方还是老城的样子,没有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时尚,而变得那么网红。


“这里本地人多,竞争没那么激烈。街边常有小货车卖鲜花,饿了随处都能找到米线小店。整个城市还保留着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让人还能感受到一种独属于昆明的味道。”



ENDING:


许多打工人刚落地昆明时,都会选择住在翠湖或滇池边。“这些地方生活便利、氛围热闹,很适合刚开始扎根的人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