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共享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一切关乎“单打独斗”的经营理念注定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富。鲁老师剖析了财富创造的前世今生,因时提出了未来财富创造的新逻辑。
企业家日常与巨额财富打交道,就必须清楚财富创造的逻辑。从历史演变来看,现在已开始进入到财富创造的“重文主义”时代了。
“劳动创造财富”的积累有限
财富与欲望有关,人类追求财富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财富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两个方面。
不管哪一种,财富都在强调对人内在需要的满足,其来源第一种直接来自于自然,第二种来自于人类创造,第三种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物质相融合的产物。
人类最原始的财富就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物质,那时的先民更多的是对自然的索取——采集、渔猎。先民们认为,财富来自天或神的赐予,人纯粹是宿命的,我把这一阶段叫做“自然主义”时代。那时的人盼的是风调雨顺,因此自然的“风水”就很重要,对财富的理解就是尽可能找到一个“风水”好的地方。
财富积累,人口慢慢多起来了,所谓“风水”好的地方也相对变得不够了,这时产生了战争。战争消极地消灭人口,使人的需求与自然的供给之间达成某种平衡。
后来人们发现战争不是一个好办法,谁都没好处,于是开始主动地去劳动——将采集回来的植物种下去;捕到的动物吃不完,就养起来。再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就诞生了,“重农主义”时代随之到来。它强调劳动创造财富,这样财富创造的速度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加快了。
自然主义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零和游戏,到了重农主义时代,劳动使用的更多的是体力,其实质仍来自于自然。纯粹按照重农主义的思想走,不可能有更大的改变,因为财富积累的量很少,投入的知识的量极其有限。
利己遭受共享的反弹
在近代史上我们就碰到过农耕发展的瓶颈,人口还在增加,人均寿命还在延长,人与自然又不平衡了,这时就到了第三阶段: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思想认为,劳动创造财富之后还要进行交易。这就是亚当·斯密的思想,经济学的理论也从此奠定了基础。重商主义没有重农主义那种“小而全”的思想,而是强调分工、交换。重商主义加上蒸汽时代的到来,使得英国、欧洲、北美先后开始崛起,中国变得相对落后了,并形成了今天世界的经济格局。
交换之中,财富在放大,因为每个人对所交换的商品的效用如何判定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得到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资本这种形式也出现了,于是财富就有了放大的空间。当然,
250
年前的思想今天看有其局限性。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交换之后,人们没有再对商品进行更合理地分享。
亚当·斯密的思想催生了传统的工业规模理论,科学生产制造了很多标准化的商品。这一思想还强调利己,并应用“产权”的概念,交换之后获得的商品藏起来宁可烂掉也不会让人家去用,因为这是我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于是放大只进行了一次,第二次交换与分享几乎不可能——我买回来的车子就我开,所以今天也会出现拼车等对利己的“反弹”。有人说拼车是非法的,那些人不懂得其实是我们基于利己之上的这个传统制度到了要去修改的时候了,“用权”比“有权”更有意义的时代正一路高歌猛进。
产能过剩也是这个传统制度导致的问题。大量标准化商品生产出来,欠缺个性化,消费者也不买单了,买了一大堆东西的人又不拿出来和人分享。这样人均财富总量增加得不快,最后整个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可谓“朱门酒肉臭,路在冻死骨”。
现在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开发,以及对自身身体的开发已经变得捉襟见肘;科技在可预见的短期内也不大能看得到有很重大的突破。
但人的欲望还在膨胀,所以建立在亚当·斯密思想上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在接受挑战。怎么办?“重文主义”应时而长。
精神相关的产业没有天花板
“重文主义”的“文”指的是文化、精神层面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