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肿瘤科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快速获取国内外肿瘤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肿瘤科

童心协例 No.5 | 多学科协作,助力高危神母长期生存——高危神经母细胞瘤长期生存病例分享

医脉通肿瘤科  · 公众号  ·  · 2021-04-18 15: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撰稿:朱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


病例简介


1.基本情况


李某,女,2岁。神经母细胞瘤外院1程化疗后3周入我院。


2.现病史


患者于2013-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髋关节疼痛伴跛行,当地医院腹部CT:左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约7.7cm*6.5cm,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骨扫描:左侧额顶骨、枕骨骨质代谢异常,考虑骨转移,胸骨骨质代谢增高。头颅MRI:脑膜多发病变,转移?骨髓涂片:小圆细胞,呈巢状或菊花团状排列肿瘤细胞,提示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N-myc(-)。


外院按神经母细胞瘤Ⅳ期高危组于2013-12-27行CAV(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方案化疗1程,化疗后骨痛症状消失。


2014-1-16转诊至我院,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 ,VMA(香草扁桃酸)/Cr(肌酐)及HVA(高香草酸)/Cr(肌酐) 升高,骨髓涂片提示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彩超:左侧肾上腺区实质性肿块,大小约54*53mm。胸片未见异常。


3.体格检查


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侧额部可扪及一约2.0cm * 1.5cm大小结节,眶周无瘀斑。心肺无特殊。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无肿大。


4.辅助检查


2013-12-24外院CT:左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约7.7cm*6.5cm,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2013-12-27外院颅脑MRI:脑膜多发病变,转移可能。


2013-12-30外院ECT:左侧额顶骨、枕骨骨质代谢异常,考虑骨转移。


2014-1-14本院会诊外院骨髓片:见散在和成团分布的恶性肿瘤细胞,此类细胞体积较大,圆或类圆形,胞浆量多,浅蓝色,有脱落感,细胞之间有纤维丝相联,核圆形、椭圆,偶见凹陷,核染色质较粗,大部分可见数量不等核仁。


2014-1-14我院骨髓片:片尾偶见恶性肿瘤细胞,此类细胞体积较大,圆或类圆形,胞浆量多,浅蓝色,有脱落感,细胞之间有纤维丝相联,核圆形、椭圆,偶见凹陷,核染色质较粗。


2014-1-16本院NSE 87.56ng/ml,VMA/Cr 51.8mmol/mmol, HVA/Cr 95.7mmol/mmol。


5.入院诊断


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Ⅳ期 高危组


6.治疗及转归


2014-1-18至2014-3-26在我院继续行 VIP (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CAV化疗3程。3程后骨髓: 完全缓解(CR) 。4程后复查CT:左肾上腺一约6cm*6cm*5.8cm肿块,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未除外盆腔左侧淋巴结转移,疗效:原发灶及额部转移灶疾病稳定( SD ),骨髓转移灶CR。


2014-4-17在中山一院行左肾上腺肿瘤完整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盆腔膀胱后方髂血管旁转移(2/2),腹腔淋巴结未见肿瘤(0/14),术后复查腹部CT未见肿瘤残留。


2014-4-20于外院行奈达铂+VP16方案化疗1程。考虑原方案效果欠佳,2014-5-13、2014-6-4我院改VIT(长春新碱、替莫唑胺、伊立替康)化疗2程。复查颅脑MRI:左侧额部肿块,大致同前。经本院儿童肿瘤MDT会诊,建议手术切除额部转移灶及术后行腹部原发灶及颅脑转移灶放疗。


2014-7-7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左额骨病变显微切除术及左额部肿物切除,将受累颅骨完整切除并予钛网行颅骨修补。病理: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型),累及颅骨。术后本院颅脑MRI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继续行VIT化疗4程。


2014-8-29开始行颅脑放疗(适形调强),第一段全脑放疗,剂量20.8Gy/13F,第二段脑膜转移灶局部推量14.4Gy/9F。


2014-10-23开始行腹部术区及淋巴引流区放疗(三维适形),剂量20Gy。放疗后复查胸腹盆CT、颅脑MRI、ECT、骨髓等检查,均未见肿瘤,疗效:CR。


2014-12月至2015-6月口服CTX+NVB维持化疗。



7.随访


患儿现停治疗5年,随访至2021-3-22,持续完全缓解。


点评


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颅外实体肿瘤,三分之二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原发部位多见于肾上腺、腹膜后等部位,远处转移常累及骨、骨髓。本例患者原发部位为左肾上腺。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骨髓、额部及额顶骨,分期为Ⅳ期。患者年龄大于1.5岁,危险度为高危。


神经母细胞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经体内代谢成VMA和HVA,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的VMA和HVA相应升高,对于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在缺乏肿物病理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骨髓穿刺涂片发现特征性神经母细胞(小圆细胞,呈巢状或菊花团状排列)同时伴随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可临床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本例初诊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经化疗和手术后切除肿物病理,最终得到明确诊断。


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差, 目前在化疗+手术+放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下,5年总生存率约50%~60%。但目前对国内多数患儿而言GD2单抗尚不可及,国内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化疗+手术+放疗±移植+维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本例患者为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成功案例,该患者经化疗、手术、放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至今停药无复发生存69月。究其原因:


  • 其一,本例患者长期生存得益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化疗后肿物病理转变成分化型,原发灶得到完整切除,转移灶额骨肿物也经手术完整切除,并辅以放疗。转移灶的完整切除和放疗,提高神经母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从本例来看,也是长期无复发生存的原因之一。

  • 其二,本例患者口服环磷酰胺和长春瑞滨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对清除微小残留病灶、长期无复发生存也起到一定作用。


另需注意的是,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也存在生物学上的异质性。N-myc扩增、ALK突变、节段染色体1p, 1q, 3p, 11q, 14q和17p的异常都是预后不良因素。本例患者无N-myc扩增,初诊时对化疗敏感,加上分层指导下的化疗、原发灶和转移灶完整切除,及原发灶、颅脑和局部放疗等一系列规范治疗,患者最终获得完全缓解,长期生存。


随着研究深入,危险度分层还需要结合生物学检查进一步细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需依靠多学科综合治疗,随着GD2单克隆抗体的引入,有望进一步提高中国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生存。



往期 · 推荐

直击靶点,转危为安—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分享 | 童心协例

张翼鷟教授点评 | Nature Medicine重磅发文:全基因组,转录组和甲基化基因组分析提高了高危儿童肿瘤的靶标发现

童心协例病例分享 | 多学科综合治疗治愈肝母细胞瘤肺转移晚期患儿

“童”心协例 | 向肉瘤宣战!HER2 CAR T细胞治疗HER2阳性儿童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疗效可期


【童心协例】栏目简介

我国儿童肿瘤的预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平均规范化诊疗水平不足。为了促进我国儿童肿瘤规范化治疗发展进程,医脉通联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开设【童心协例】专栏,旨在分享儿童肿瘤规范化诊疗病例,帮助基层医院的儿科肿瘤医生丰富诊疗经验。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内首家设立儿童肿瘤化疗专业的肿瘤医院。该中心儿童肿瘤科以化疗为主并与外科、放疗科等学科联合对儿童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治, 技术力量雄厚, 经验丰富,治疗规范,治疗方案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轨。曾 牵头制定了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髓母细胞瘤诊疗指南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