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到今天,倪叔的朋友圈一直被《鲍勃.迪伦拒领诺贝尔奖奖金》的新闻所刷屏,但让倪叔觉得不解的是,这一则消息在前天开始诞生被传播的时候不就已经写明是一则洋葱新闻了吗?
ps:洋葱新闻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的假新闻。虽然故事都是假的,却绝非胡编瞎造,而是用夸张的想象表达对世界观感,是另类的社会评论,是一种另类新闻。
后来点开几个相关的公众号链接发现,都是直接将头部是洋葱新闻的申明拿掉了,直接采用了后面虚构写成的假新闻当作真新闻来传播……
倪叔想想,真是厉害了word的哥,这尼玛算传谣啊~~
还好微信官方不是吃素的,已经对部分文章进行屏蔽;
是的,鲍勃迪伦拒领诺贝尔奖奖金是一则谣言,人家目前处于保持缄默的状态,未做任何回应;
但谣言的力量是强大,来自各个工号的假消息,依然在风中飘扬;
而之所以,大家愿意相信这一条新闻,归根结底是:我们在内心深处相信牛人的逻辑是我们是不同的;
讲实话,鲍勃.迪伦还是非常牛的,某种意义上:不是鲍勃.迪伦需要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接下来,请看倪叔团队的新晋助理:肉很多小姐 为大家献上的专题报道
“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范畴内创造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这句来自斯德歌尔摩的颁奖词,掷地有声地昭告天下,75岁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新晋得主。
比起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显然鲍勃.迪伦要更为大众所熟知一些,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有勇气开始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头论足了。
毕竟,这一次你只需要打开音乐播放器就可以
老实说,迪伦的歌,你也并不会一下子觉得有多好听。
是的,在跨界大行其道的今天,鲍勃.迪伦的获奖仍然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即使不颁发给万年陪跑的村上君,至少也要给一个写字的人”。(此处心疼村上一秒钟)
这大概是吃瓜群众在努力地听歌试图说点什么关于迪伦获奖的惊天见解的第一步吧,有点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可能会失败。
不过如果我们把鲍勃.迪伦的若干身份一一列出来时,这样的疑虑似乎可以打消一些——这个唱摇滚的老哥,可不仅仅是歌手而已,作曲家、作家、画家、甚至是演员,就算没看到鲍勃.迪伦年轻时候的帅照,你也会因此觉得他是个很酷的人吧!
让我们回到那句让人觉得迪伦更酷的颁奖词上吧,“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嗯,没错,这次的诺奖,是奖给诗人鲍勃.迪伦的。
诗人迪伦,于国人而言或许还有些陌生,但在美国人的心中,却早已有了这样的形象。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主流文学评论称他为“现代美国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76 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90 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很显然也不是第一次“盯上”迪伦了,二十年前,迪伦就是诺奖提名的“座上客”。
在鲍勃.迪伦的众多粉丝中,不乏奥巴马、乔布斯这样的大咖,前者盛赞他为“最爱的诗人”,后者则干脆因为对他的热爱无计可施爱上了他的前女友。在美国的学术界,还似有似无地存在着“迪伦学”这样一个隐秘的学科,人们对他的狂热,可见一斑。
所以在有人还在对“一个歌手怎么拿了文学奖”津津乐道的时候,这个不羁的老头大概正在某处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着过往曾经获得的“普利策特别褒扬奖、格莱美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奖杯不屑一顾吧。毕竟这个横扫了新闻界、音乐界和影视界最高奖项的人,诺奖的到来也不过是人生又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而已。你让迪伦兴奋吗?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对鲍勃.迪伦获奖仍然耿耿于怀,他们担心这个时代变坏了,诺贝尔文学奖失去了它本身的纯粹性。
人们蒙上眼睛或者干脆对迪伦歌词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视而不见,甚至暗戳戳地想着是不是有一天“梦想导师”汪先生是不是也会登上我国最高文学奖的领奖台,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多虑了——
《旧金山纪事报》著名音乐评论人Joshua Kosman曾说:“我认为鲍勃·迪伦并不需要这个奖项,只是普利策奖需要鲍勃·迪伦。”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好像依然适用——“不是鲍勃.迪伦需要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这个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级文学奖,依然享受着来自世人关切的目光。要知道,上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不走寻常路颁发给跨界人士是在1953年,授予对象是风云人物丘吉尔。
而之于鲍勃.迪伦本人,他太讨厌那些无谓的标签了,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歌唱、写作、绘画、表演,人们为他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头,迪伦却并不感兴趣。成就颇多的他拒绝读他人为其写下的传记,也对别人兴致勃勃予以他的“60年代代言人”的名号不为所动,直到他姗姗来迟的自传《编年史》,才直言不讳地表达他想去摆脱所有人对他某些一成不变的看法。
我们在他的歌曲里听出对世界与人生的窥探,也后知后觉在他的文字中觉察出他不仅仅是用歌声来表达情感的普通歌手。他擅用双关而隐晦的字句,用诗人的笔触在传统的范畴内创造新的意义表达,大抵这才是瑞典文学院的几个评审会老头做出这个令人咋舌的重要原因。
75岁的迪伦更加不需要这样的褒奖了,即使是在更年轻时,他也不过这样去表达自己的希冀,““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对于一个拒绝标签化的灵魂而言,你许他再多头衔,或者更可笑地去争论他是否配得上这些头衔时,去听听他的歌,揣摩一次他的歌词吧,也许这样,你就不会被那些“庸人自扰之”的问题而烦忧了。
倪叔家的新人报道
~~大家好,我是倪叔路上刚捡的小助理肉很多小姐,一个人如其名的90后伪文艺女青年,互联网新兵,以后会在倪叔的指导下和大家共度美妙的思考时间。希望大家像支持倪叔一样支持肉很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