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用深度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等畅销书。现于北上广开办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北京010-51734266;上海021-62338366;广州020-836533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90%父母的辛苦,都来自于这个原因 ·  2 天前  
胡慎之  ·  你内心是什么底色,就过什么样的生活 ·  3 天前  
壹心理  ·  MBTI有那么多人相信,真的靠谱吗?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别打着“朋友”的名义占我便宜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10 12:12

正文

- Friend -

朋友本身无用

也不该被用





我有一做心理咨询的朋友,之前在网络上发表过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也在部分平台开过心理学课程。


于是,不少读者顺着他的文章找到了他的微信号。


朋友说,加完一读者,然后那人聊天第一句话就是: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我们交个朋友吧。”


朋友呢,也很实诚,发了个友善的表情。


然后,第二天, 那读者发我朋友消息:

“你好在吗?你有没有什么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呀?”


朋友转给他自己的书单列表。


第三天,那读者又发我朋友消息:

“你好,我写了篇文章,也不知道写得好不好,你能不能帮我看看?”


朋友心想读者嘛,向自己请教写文章,也是一种信任的体现,于是就帮他看了,还提了一些实用建议。


第四天,那读者没有发任何消息。


第五天,那读者的消息来了:

“我最近总是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来,你能不能开导开导我?”


朋友当时因为在外面处理事情,没有及时回那读者。


然后那读者发了一个:

“?”


潜台词大家都懂,就是你死哪儿去了,怎么还不回。


当时朋友就炸了,心里想我自己做线下咨询还三百块钱一小时呢,凭什么给你免费咨询,还开导开导你?!


朋友说到一半,我用一根食指堵住了他的嘴,说:“求求你别说了,听不下去了。”


反正朋友的这位读者,基本是试图用一句“我很喜欢你的文章,我们交个朋友吧”来换朋友对他的服务性功能。


短短五天时间,那位读者可以说是赚到了。


他试图用一句话换取朋友的三项免费线上服务:开书单+作文一对一免费线上辅导+免费线上心理咨询。(当然第三项服务没有实现)


所以各位可能看出来了,他所谓的交朋友,等同于换取免费服务。



我想这个情况适用于各行各业。


你可以发现很多人在以“朋友的名义”做着占便宜的事。


说得好听点是消费友情。


说得难听点就是买东西不给钱呗。





做设计的可能碰到过以下这种情况:

“给做个LOGO呗?”

“蛤?”

“哎呀,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快的啦,随便弄弄就行。”


等你真的随便弄弄了,他们会说:

“这能不能再改改,太丑了。”

“想要美的有啊,你给钱啊。”

“我们之间还谈钱啊,都是朋友啊。”


我以前还碰到过更夸张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妈朋友的儿子,让他妈跟我妈说,求我帮忙代写论文。


原话是这样的:“论文嘛,随便搞搞就行。哎呀,你孩子不是学中文的么,这个东西小意思呀。”


我真是无话可说,简直就是贬低我作为中文人的基本尊严。


于是我当场就给那人回了电话:


“阿姨您好,本人长期接代写论文的活儿,明码标价,本科论文一篇收费十万,订金预付30%。”


阿姨当时就把电话挂了。


我妈因为面子薄,怕跟人不好交待。


我说:“这种只知道占便宜的朋友要他干嘛?我给你介绍新的阿姨妈妈,保证有趣又好玩,关键是不占人便宜!”





我必须坦白一件事,在新添加一个陌生人为好友之后,我尤其害怕他跟我说:


“我们交个朋友吧?”


遇到这种情况,我的脸会尴尬到变形。


你不可能说:“好!交!”


你也不可能说:“对不起,不交不交。”


这种没有情感基础作铺垫的社交套路用语,简直就是社交敌敌畏。


想啊,是不是一般只有路边发传单的销售会跟你说:“哈喽,健身看一下。”


或者“哈喽,先森,英语了解一下。”


等你进入他们的套路了,他们再说:“这本学习资料就送给你了,就当我们交个朋友吧。”


好嘞,等你拿了学习资料,他们就不让走了哦。


人家会让你进去填资料,然后忽悠你买他们家课程哦。


所以你看,他说“我们交个朋友吧”的最终目的,是让你买课程。



真正的朋友,不会是因为一句“我们交个朋友吧”而开始的。


友情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然形成的。


它的形成,往往自然得不像话,像无声的细雨,在你发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无需多说。


功利交友者、刻意交友者,都在画蛇添足,粉饰情感。


当他们召唤友谊之时,早已身在友谊的对立面。





真实而自然,这是我所认为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我前几天看了陈凯歌的口述资料,整理人是王玉年。


里面陈凯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第一次见国荣是在香港,之前我也特意看了国荣演的一些电影,并不是所有的都喜欢。

但当我跟他坐在一块的时候,就觉得他有一种标高出世的感觉,这人一点都不谄媚,他很自然,很真实,这是能从眼睛中看出来的。


当时的香港那是花花世界,锦绣乾坤,一个人能在那个地方那么干净,那你还要他什么呢。


标高出世,自然真实,是陈凯歌给张国荣的评价。


世界上只有一个张国荣,我们无法成为他,也无需成为他。


可现代人的诸多交往方式时常让我感到惊恐和讶异。


有的人大老远向你走来,还没接近,你就能从他身上闻到一股功利主义者的独有气味。


有的人说要跟你做朋友,还没等他开口,你就可以探视到他那套友好说辞底下,跃动着的是一颗自私自利的企图心。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有用到对方的时候。


但在那之前,麻烦少一点功利。


真正的帮忙,只存在两种前提,二选一:

1. 经济前提,俗称给钱。


2. 情感前提,俗称看在友情的份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