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规划团队常常为了确定规划细节实地勘察,不断讨论。张树东 摄
广东江门地处珠三角西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配网规划团队活跃于此。他们传承前人漂洋过海看世界的进取、务实品格,胸怀建设家乡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潜心探索,规划好、建设好、运营好家乡电网,让父老乡亲们安心用电。
这群来自于基层不同专业的年轻人,用心规划,精益求精,被誉为“规划‘心’行者”。
“江门配网规划的难度在哪里?首先就是人少。”江门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主任莫穗江坦言,最担心的就是队伍问题。
为从根源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5月,江门供电局通过借调和学习岗的形式,组建一支50多人的“1+7”配网规划团队,团队成员由市局计划部和7个县区局规划人员共同组成,主要是来自运维、营销、基建、继保、通信等各专业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30岁及以下的员工,负责全局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工作和业扩接入方案的审定工作。
周杰文的职业生涯自此迎来更多可能。2011年大学毕业后就担任江门鹤山供电局共和供电所运维班班员的周杰文,是所里最年轻的员工,电脑操作水平相比老师傅高出一截,承担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是满怀抱负的,不甘于只扮演资料整理员的周杰文深知自己的目标:到现场、巡线路、学技能。5年里,他晚上回所里加班整理资料,坚持白天到现场运维供电线路和设备,逐步摸清了共和供电所10千伏供电网络的特点和“痛点”。
家具厂五金车间班长向江门局配网规划团队详细讲述了他们遇到的用电问题。周明华 摄
勤奋、进取的年轻人不会被辜负。到市局计划发展部学习锻炼的机会为他提供了更好的职业成长平台,收集处理数据、构想网架结构、思考优化方案,加班加点他却甘之如饴。一年后,周杰文已从对规划的“一张白纸”迅速成长为鹤山供电局配网规划小组的骨干,“希望能通过我的规划,方便更多的运维人员。”
“教会士兵打仗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把他扔到战场上去。”江门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节能及线损助理专责廖振朝表示,以实战性的项目锻炼才是破解成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最佳策略。
在蓬江区荷塘镇规划项目中,江门蓬江供电局规划小组小组5位成员明确分工,协同作战,共同脱产研究了一个月。在此期间,两位成员进行数据的清洗、挖掘,还有两位成员构建分析方法,一位成员去现场核实可行性。
江门局配网规划团队去富华铸锻公司了解客户用电需求。甄一飞 摄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吵’,拿各种方法论证、对比,揪出缺陷,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当两套计算方法结果相同的时候,我们才觉得是成熟的,然后再拿到规划专家组一一论证方案,经常被批到体无完肤再去修改。”规划小组成员韩晋回忆道。
最终,规划小组通过网格化规划,不仅综合解决了荷塘镇线路、配变重过载,线路末端电压偏低等配网基本问题,也使得“十三五”期间的荷塘镇中低压配网投资需求由原来2.2亿元降低到1.21亿元,下降了42%。
配网规划团队产出的每一个方案都是不断PK出来的,中间要经历无数次被拍砖,讨论时成员之间一点情面都不讲。
“我们不以职位论高低,‘技术性击倒’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廖振朝表示,“吵”只会让思想碰撞更激烈,成员协同作战能力更强,促使整个团队进步提升,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10年前,当李健全将运维数据一个个敲入自己研发的规划数据库平台时,未曾料到,这些数据会在未来规划工作中发挥如此重要的支撑作用。
“多亏这个数据库,让我能快速、准确预测出未来几年最高用电负荷。”在2016年底江门供电局开展的首届配网网格规划方案竞赛上,新会供电局规划小组成员黄伟琛主讲的《会城核心商区3个网格改造规划》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一举夺魁。
查询、搜集数据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新会供电局规划小组带头人李健全研发的10千伏配网系统查询信息数据库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效率大增。
10年前,“大数据”概念尚未普及,“当时就想把数据共享给人查询,各个专责就不用重复收集了。”李健全平时话并不多,但平实的话语背后是默默的坚持,至今他仍坚持每月用整整两天的时间手动筛选完善数据,导入系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份对数据的敏感,对规划赤诚的热爱,不知不觉中已在新会供电局规划小组生根发芽。
在一线做了14年的配网工黄伟琛是规划小组成员之一,他曾根据居民收入划分出来的一个平均收入居民区,然后通过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将他们的配网负荷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完整呈现出来。他对数据、对规划有着纯粹的热爱,“工作起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种专注与纯粹,让整个江门供电局规划团队折服,深受感染。当不少同龄人在呼朋唤友休闲娱乐的时候,团队成员们正一步一个脚印漫漫求索规划之路。
※本文为广告推广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撰文 | 沈甸
编辑 | 陈茜 洪鑫
校对 |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