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昆汀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让他完成影迷到创作者蜕变的关键节点:
一是他接受的表演训练,二是他的剧本创作。
要知道80年代,美国电影的工业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人才上升机制也有着严格的壁垒。同时代的很多大导演,几乎都是从各大电影院校毕业,通过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工作经验与人脉累积,慢慢走向台前。
试想,如果昆汀当年对音像店的工作特别满足,对各种录像带都如数家珍,拥有一大票同样是狂热影迷的回头客,把电影当做一种神圣的信仰。碰到烂片的时候,约个滑板公园轮番DISS一段。如果他当时没有付诸行动,学习表演、写剧本,音像店若有幸也没有关门,那今天的昆汀是不是就是一名音像店老板?或许因为房租太贵,已逃回老家田纳西。
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心,北京让很多人难以割舍——为了生存,不得不早九晚五地工作,在这儿活着,却不知最终去向何处。也许你依然保持着每天看一部电影的习惯,甚至也会偶尔兴起写一写影评。但真正去拍电影,哪怕是一部短片,都是很遥远的事。
或许你也知道,忙碌不能成为拖延梦想的借口,毕竟你还在这里,并没有逃离。
十万个想法,都不如一次看似渺小的行动。如果你依然没丢掉这把过往的热情,依然怀揣着电影的梦想。那请认真看一下这则号称要助力你电影梦想的广告吧!
自2007年至今,
后浪电影学院
已出版一百多部电影图书,其中大部分是欧美最前沿的电影教材。
2011年,为了更好服务电影读者,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
拍电影网
,专注知识传播与电影教育的平台。其中,2013年开启的培训业务,到今天已经培养了上千名电影学习者。大部分培训课程会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员能快速而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进行拍摄训练。另外,我们还针对平时需要上班的你,策划了一个周末学习班,想真诚的跟你说一声:
是时候为你的梦想充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