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补钾是临床基本功,相关的文章不少,「
三六九原则
」、
「
千分之三浓度
」
、
「
见尿补钾
」
……这些知识点已耳熟能详,但在临床只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补氯化钾和补钾的关系、钾的克数和摩尔数的换算、静脉补钾速度的范围等更多知识点也需了解。
本文中,笔者将通过一段小口诀,帮助大家梳理补钾知识,具体如下:
生理需钾三四克(3~4 g),吃 12 片喝 6 支。
轻中重补一三五(100 mmol、300 mmol、500 mmol),100 毫摩(mmol)是 8 支。
1 g 氯化半克钾,升高血钾点二七(0.27)。
一瓶大盐一支半,40 毫摩尔每升(40 mmol/L)。
滴速六十滴/分(60 滴/分),10 毫摩尔(10 mmol)每小时。
根据第九版内科学教材,
成人每日需钾约 0.4 mmol/kg,即
3~4 g 钾
。
需要注意的是,3~4 g 钾,按低限 3 g 换算成氯化钾缓释片,大约是
12 片
,换算成氯化钾注射液,大约是
6 支
,具体怎样换算,文章后面详述。
根据第九版内科学教材,轻度、中度、重度缺钾,分别可补充钾约
100 mmol、300 mmol、500 mmol
。
补钾约 100 mmol、300 mmol、500 mmol 则相当于分别补充氯化钾约 8 g、24 g、40 g。也就是说,100 mmol 钾,相当于 8 g 氯化钾,即
8 支
含 1 g 氯化钾的氯化钾注射液,24 g 和 40 g 氯化钾对应的氯化钾注射液量则可依次类推。
对于 1 mol 氯化钾是多少 g 的问题,从摩尔的定义讲起不好理解和记忆,根据教材给出的数据「100 mmol 钾相当于 8 g 氯化钾」可以推算,
1 mol 钾相当于大约 80 g 氯化钾(74.55 g)。
≈ 0.524 g 钾
(1 g × [39.1 g/mol]
/ [74.55 g/mol])
≈ 13.4 mmol 钾
(0.524 g ÷ 39.1 g/mol)
临床常见一片氯化钾缓释片含 0.5 g 氯化钾,一支氯化钾注射液常为
10% 浓度 10 mL 液体、含 1 g 氯化钾。根据人体一天生理需要量为 3~4 g 钾,即大约 6~8 g 氯化钾,对应的低限为 12 片氯化钾缓释片、或者 6 支氯化钾注射液。
那么,1 g 氯化钾可以使血钾升高多少 mmol/L?
在上述文章中也有给出,对于轻度低钾血症患者来说,口服 40~60 mmol 钾盐可使血钾浓度升高 1.0~1.5 mmol/L,由此推断 1 g 氯化钾片剂(含钾 13.4 mmol)可以使血钾升高约
0.27 mmol/L
。
但上述结果仅限于理论推算,有待试验数据证实
。且
静脉补钾的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较为复杂
,不宜简单换算,
对临床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根据第九版内科学教材,常规静脉滴注法补钾,静注液体以含钾 20~40 mmol/L 或氯化钾 1.5~3.0 g/L 为宜。
因此,一瓶
500 mL 的生理盐水
,最多能兑
15 mL 氯化钾注射液
,这样配出来就是 3.0 g/L 的浓度,也就是 40 mmol/L 的浓度。
补钾的速度,通常要以 mmol/h 来计算,因此为了方便计算,应该将常用的浓度单位 g/L 换算成 mmol/L,即
3.0 g/L 氯化钾对应 40 mmol/L 氯化钾。
关于静脉补钾的浓度和速度,存在争议,九版内科学和八年制三版内科学,给出的标准不太一样。
根据九版内科学教材,一般静脉补钾速度以
20~40 mmol/h
为宜,不能超过 50~60 mmol/h。
但在八年制三版教材的描述中,补钾速度为
10 mmol/h
左右,不超过 20 mmo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