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庐,有一套连续出版了15年的书,每年12月份,最新一本准时面世,雷打不动,风雨无阻。这套书,就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用15年坚持一件事情很难得,更难得的是,这本书每年都能给中国资产行业指明来年的发展方向,地位不可撼动。
所以,在业内,它被视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阅读这套书,不仅能够洞察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演进的轨迹,还能见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历程。
1.中国宏观金融政策首屈一指行业专家
一套书能够得以连续15年权威发布,一定与作者的专业和坚持息息相关。
本书的作者巴曙松老师不仅担任了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还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另外还兼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同时他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香港金融发展局内地机遇小组成员等,还参与推动“债券通”等重大金融改革项目。
2.经济学领域文献被引用频次最高的中国学者
巴曙松教授是2006年~2015年中文文献经济学领域被引用频次最高的中国学者(《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他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同时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的首席专家。
3.著作等身,著编译作品近百部
巴曙松教授主要著作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巴塞尔III与金融监管大变革》《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年度报告《债券通: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新战略》等。他还参与主导翻译了《证券分析》《格林斯潘传》《资本之王》等经典畅销著作。
面对疫情当下的市场形势以及国际金融格局,《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探讨了在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过程中,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定位和创新?新行业生态下,新的“大资管”格局如何助力双循环?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行业格局篇,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就行业监管、金融科技、个人投资者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同时也对现下市场关注的“固收+”“FOF”等产品和策略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为机构专题篇,
关注了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之路。
第三部分海外及香港地区资产管理篇,
重点对美国、欧洲、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做了观察与分析。
1.如何抓住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下的资管新机遇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这使得部分国家逆全球化的思潮兴起,全球化格局将迎来新的重构。但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上一轮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即使遇到疫情的影响也以极快的恢复速度回归了正常的生产活动。
在这个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这本书也及时地分析了资管行业的三个新机遇:
首先,“向上发展”,补齐供应链短板;
其次,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红利;
最后,提升资产管理行业国际化程度 。
2.洞察新行业生态下的资管发展趋势
➥
个人投资者产品认知与选择的行动指南
随着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日趋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正在逐年提升。但个人投资者出于教育、养老等目的,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第三养老支柱等政策效应的影响,个人投资者越来越多地通过机构化的产品或资产管理的形式参与到资本市场。
本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认知与行为与机构进行匹配,为机构和个人寻找合作契合点,同时也为机构未来的客户拓展方向提供参考性建议。
➥
放眼未来,权威预测公募基金的发展趋势
巴曙松老师及其团队在大量数据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大胆预言了资产管理业务是近10年来金融业务发展最好的业务之一,并给出了包括公募基金核心竞争力凸显,发展前景远大;产品创新进程全面加速;权益资产占比提升,引活水入实体;工具化、配置化大势所趋等未来国内公募积极发展的十大趋势。
➥
纵深对比,放眼全球资产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进入2020年之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海外及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书整体梳理和分析了海外及香港地区养老金以及资管产品近十年的发展现状,又分别分析了ETF、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产品的发展趋势。
正值《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系列的最新一版上市,湛庐隆重邀请到了
巴曙松老师
在
12月23日晚8点
,莅临湛庐直播间,在线为读者们解读《2020年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所讲述的新机遇新趋势。
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CEO
白海峰先生
,请他来一起聊聊,对于坚持出版这套书15年这件事巴曙松老师的初心是什么?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又有哪些资管行业的投资建议?针对资管行业的未来他们又有哪些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