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点融设计中心DDC
这里有设计、研究、产品等领域的经验积累和行业探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2025杭州电动车以旧换新补贴→ ·  15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从杭州机场打车出来,要缴高速公路通行费吗? ·  15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好奇!DeepSeek会推荐杭州人周末去哪玩呢? ·  昨天  
杭州本地宝  ·  杭州身份证换补领,可全程网办!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圆满闭幕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点融设计中心DDC

西村大院走一走

点融设计中心DDC  · 公众号  ·  · 2017-07-06 17:50

正文

建筑与人居就像设计与用户体验,同样都是在研究如何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感受和服务。西村大院在我看来做到了把建筑与普通人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座具有生活思考的建筑。


这里原来就规划为社区体育服务用地,1994年开始以体育公园模式开发,配有恒温游泳馆、高尔夫球场和壁球馆。不过在这成熟的老社区里,住的多数人都是只是工薪阶层,这种高端的运动项目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人休闲需求。



08年启动了改造计划,建筑师刘家琨担任了项目总规划。作为一个知根知底的成都人,他把最成都的一面体现出来。


改造后的西村大院东西长 237 米、南北长 178 米,占地约13万平方米。可是它只有24米高,和周围多层建筑差不多,离开街区根本不会发现这个大家伙的存在,低调的只有等你靠近才会发现它。



第一眼感觉到的是一片灰色,就如成都最常见的灰蒙蒙的天空。因为地形和气象原因(当然现在还有雾霾影响)成都很难见到太阳,天空常常是灰色的,以至于还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



西村虽然大,但是不同我们常见那种中间一组楼,周围配上绿化的单体建筑。相反,设计成用三面临街框架结构楼面和一面巨型交叉步道,围起来形成一个中空的矩形。在周围高楼大厦环抱下,就像下沉的盆地,象征着成都的地形特征,又或者是设计者玩笑比喻过的“火锅”。


整栋建筑看上去就像只有骨架,配以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没有特殊设计,非常质朴。这灰扑扑的框架门面,经由每个店家肆意发挥,就像一个书架上放上了不同类型的书籍,丰富了骨血,耐人逐一品味。这正是建筑物退居到只充当一个“容器”,通过“留空”增加空间的灵活性,减少对多变使用方式的束缚。



西村还有一个明显设计元素“竹”,体现了成都竹文化。在“盆地”内院,以竹做墙,分割成多个中小型空间,茶馆、广场、教室、办公室,就算是走到楼顶也能看到一陇一陇茂盛的竹子。


在建筑本体上,也随处可见手工竹胶板应用到栏板顶面,墙面、立柱上,竹胶板的 肌理 效果也避免混凝土表面的单调乏味。



另外在局部院墙、和铺地应用到大面积的再生砖。采用断砖加工方式使再生砖的内部骨料得以暴露,不仅有特殊材质表现,更让人情感产生碰撞,因为这些再生砖采用了汶川大地震废墟中建筑废料融合而成,可以让人直接接触到那段记忆 。采用这种建筑材料不仅环保,更是包含了灾后重建中精神和情感的“再生”。



西村四面都设有多个出入口,可以通过藻井直接进入内院,也可以选择从楼梯下到负一楼。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住在哪个方向,都可以很容易进入西村,更容易将人群聚合起来。


从负一楼也有多个天井可以通往内院。而内院和建筑物之间也由跑道和外挂楼梯连接着,在这里很难遇到走不通的路。连续的“游走路径”,为秩序化的建筑空间注入活力。



外挂楼梯和跑道还承担了安全逃生的功能。



改造后的西村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游泳馆和高尔夫练习场,还拥有一条1.6公里的架空立体跑道,具备了能更好提供休闲锻炼的条件。一圈小跑道架空于内院,围绕着中心球场,可以在上面观看球赛,大跑道环绕整栋建筑屋顶,两圈跑道由北面两条大大的交叉坡道连接,实现了以运动为主的建筑形象。



这里还是文化创业园,创造一种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有机融合的本土生活集群空间。目前已入驻70%商家,餐馆、酒吧、茶馆、运动、音乐、传统艺术、手艺人各式各样的小店。不过他们一样的是店面都同样拥有临街和临内院两种视角,对外可以自由发挥打造个性门面,对内可以享受满园竹林的大院景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